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地质-第三章 地质构造

工程地质-第三章 地质构造


例1. 河北邢台的邢家湾自1920年至1955年 35年中上升了140mm,平均每年上升4mm, 而耿庄桥却下降32.1mm。 例2. 美国西部圣安德利斯大断裂两侧的地 块,2千多万年以来,每年以几毫米至几厘米 的速度,作顺时针方向的水平错动。

第一节 构造运动的基本形式
2.沉积地层的厚度
喜玛拉雅山原来是古 地中海的浅海区,沉积地 层的厚度达到3万米。这就 说明该地区的地壳一边下 降、一边接受沉积。同时 在另一些地区却见不到该 时期的沉积岩,说明那些 地区此时地壳正在上升, 因而缺少这一时期的地层。
动为主,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的,常常兼而有之。
构造运动的永恒性
空间上:任何区域都发生着地壳
的运动。
– 上升 下降 挤压 拉伸
时间上:从古到今,地壳运动从
未停止过。
– 地壳运动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
第二节 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第二节 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沉积岩层的原始产 状:

美不胜收的自然奇观,这些奇观就
是地质构造。
因此,构造运动及其形成的结果 (地质构造)就是本节研究的重点问题。
1.定义:由内动力引起岩石圈的岩石变形、 变位的机械运动。
构 造 运 动
2.一般表现:缓慢、不易觉察
3.特殊情况:快速而激烈
第一节 构造运动的基本形式
1.大地测量的证据
根据大地测量发现许多地区的大地既有水 平方向的位移又有垂直方向上的升降。
喜马拉雅山
第一节 构造运动的基本形式
3.构造变形
野外常可以看到倾斜的岩层或波状起 伏、弯曲的岩层,以及错、断开的岩层, 说明地壳受到构造力的作用。
第一节 构造运动的基本形式
断层
第一节 构造运动的基本形式
一、构造运动的概念
构造运动——指由地球内力引起地壳 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第一节 构造运动的基本形式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内容
一、构造运动的基本形式 二、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三、地质图

地球上的 高耸入云的 巨大的山峰 如何形成?
浩瀚的海洋、深不可测的海沟如何成?
为什么大地会发生震动、地表会出现火山喷 发、大海会出现海啸?对人类的生存形成危害? 08.5.12阿坝 海啸

我们说,这一切都是地壳构造运 动产生的结果,构造运动使组成地 壳的岩层发生变形、变位,从而形 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千奇百怪的、
沉积岩层形成时, 是水平或近水平的 (除了边缘的原始
倾斜外)。
第二节 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一、岩石的空间位置(产状)
(一)倾斜岩层
单斜岩层(单斜结构)——指一系列岩层 经过地壳运动,向同一方向倾斜,而且倾角近 于一致时,称为单斜岩层。 往往是局部现象,在大范围内则是组成某 些大型地质构造的一部分。
第二节 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二、褶皱
岩层不是绝对的刚体,在一定条件 下受力时,可以产生塑性变形,形成一 系列弯曲。 褶皱——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所产生的 一系列弯曲。 岩层褶皱后原有的空间位置和形态 都已发生改变,但其连续性未受到破坏。
第二节 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褶皱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岩层的产状要素和测量方法
产状的表示方法
(1)文字法 倾向方位角∠倾角:如1200∠ 600:走向 300 or 2100 ,倾向SE( 1200 ),倾角600 走向、∠倾角和倾向方位:如300∠ 600SE :走向300 ,倾角600,倾向SE( 1200 ) 注意:倾向与走向始终保持90°的关系。 (2)符号法 600 走向、倾向及倾角在地质平面图上可用符 号表示,符号中长线方位与走向一致,短线指向 与倾向一致,长短线交点应落在测量点位置上, 符号旁加注的数字为倾角。
基本形式 活动方式
相邻块 相邻块体 体汇聚 剪切、错开 (挤压) (平移)
第一节 构造运动的基本形式

水平运动表现为 岩石圈的挤压或 扩张、剪切。

因而引起强烈 的褶皱、断层, 形成巨大的褶皱 山系,巨大的地 堑、沟谷等。
现代水平运动例证
圣安德烈斯断裂的水平运动 (5cm/a)
1989年旧金山附近地震地裂缝
构造运动是长期而缓慢的,但却是 所有地质作用的主导因素,它不但反映 了内力地质作用的强度和方式,而且还 直接影响了外力地质作用的方式,控制 了地表形态的演化和发展。
第一节 构造运动的基本形式
二、构造运动的方向性
1.水平运动
—是地壳 (岩石圈) 块体沿水平 方向移动。 也称为“造 山”运动。 相邻块 有三种基本形 体分离 (张开) 式:
第一节 构造运动的基本形式
2.垂直运动(升降运动)——地壳(岩 石圈)相邻块体或同一块体的不同部位 作差异性上升或下降,使某些地区上升 成为高地或山岭,另一些地区下降成为 盆地或平原。又称为造陆运动。
第一节 构造运动的基本形式
3.同一地区构造运动的方向随着时间 的推移而不断变化。某一时期以水
平运动为主,另一时期则以垂直运
褶皱形成过程
第二节 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倾向、倾角和岩层的厚度来表示。 我们把走向、倾向和倾角,称为 岩层的产状三要素。

第二节 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2.产状三要素
⑴走向: 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交线的方 向。 ⑵倾向: 沿层面与走向垂直并指向下方的 直线,称为倾斜线,倾斜线的水平 投影所指的方向。
第二节 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倾斜构造 水平面
a d b c c c α e
ab-走向线 ce-倾斜线 cd-倾向 α-倾角
⑶倾角: 层面与假想水平面的所夹的锐角。

产状三要素的涵义: 走向:代表了岩层在空间的水平延展方向。
倾向:代表了岩层由高向低的倾斜方向。
倾角:代表了岩层的陡缓程度。
第二节 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走向、倾向一般用地理方位角表示(0°-360°) 倾角是岩层面与水平面之间所夹最大锐角,倾角值为 0°-90°
第二节 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第二节 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二)岩层的产状及产状要素 1.产状 —是指地质体(岩层、岩体、矿体 等)在地壳中的空间位置和展布状 态。
第二节 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第二节 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确定一个岩层的空间位置,是我 们研究地质构造的最基础的工作。

岩层的空间位置,可以用走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