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度假山庄总体规划

度假山庄总体规划

编制单位:上海同大建筑设计事务所项目负责人:张洵伟(一级注册建筑师)技术负责人:张善根(一级注册建筑师)项目编制人员:张洵伟(一级注册建筑师)张善根(一级注册建筑师)李光澜(电气工程师)王建周(给排水工程师)高新太(暖通工程师)规划说明目录第一章现状条件分析第二章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第三章用地布局第四章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第五章道路和绿地系统设计第六章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和管网综合第七章竖向规划第八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九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十章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规划图纸目录规划地段区位图规划地段位置图规划地段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规划分析图道路交通规划图景观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强弱电规划图给水规划图排水规划图一号楼效果图二号楼效果图三号楼效果图五号楼效果图各单体平立剖面图第一章现状条件分析一、项目概况滴水山庄度假村是安吉大场坪休闲度假旅游项目的首期工程,位于该项目的入口段(即项目总规中的桃花山庄部分)。

大场坪休闲度假旅游项目位于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是长三角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对外开放的旅游风景区,北靠天目山、面向沪杭宁。

报福镇位于安吉县西南部,距县城递铺27公里,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最高峰桐杭岗,海拔1300米。

境内有统溪、景溪、深溪等5条主要的山溪,森林覆盖率达82.7%,林木蓄积量5.1万立方米,年产毛竹300万支,山核桃、高山有机茶、石岭笋干、报福本鸡等土特产远近闻名。

报福镇是全省首批命名的生态乡镇,自然景色优美,高山怪石、清溪飞瀑等山水景观星罗密布;人文景观渊源丰厚,有中张畲族少数民族村、南天目古寺庙群和众多名人传说,境内还有统里红石崖、深溪冰川石浪,石岭大汉七十二峰景区和南坞山景区等诸多旅游资源,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独特风情,报福镇农家乐也已初具规模,吸引着八方来客。

大场坪休闲度假旅游项目规划实施周期较长,特别是主体区域大场坪、小湾里河九涤弯等处需等新辟公路建成后才能进行开工建设,滴水山庄部分目前已有道路通达,将先期投入建设,预计于2010年末建成,2011年4月投入试运营,2011年7月投入正式运营。

二、项目用地滴水山庄项目用地在滴水坎,位于大场坪休闲度假旅游区的东北侧山脚下,即景溪与滴水坑交汇处开始直上700米至三叠瀑止(391.04米—465.64米)。

项目用地为13424.06平方米,其中已征项目用地11892.81平方米,待征项目用地1531.23平方米。

度假村规划范围尚包括流转土地约36亩,合计规划面积56亩。

滴水坑区域为低山沟谷,沟谷中分布坡洪积碎(块)石,沟谷两侧分布侏罗系上统黄尖组熔结凝灰岩,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整个用地为狭窄的峡谷,有一条小溪贯穿全境,溪边有一条毛路,宽度为2.8-3.5米,区域内原有农户7栋,均依山势而建,占地面积都较小,已于2010年5月全部拆迁完毕。

区域内可用于建设的用地除原有的宅基地外,还有入口处第一栋农宅前临溪的菜地部位和峡谷地形变陡前最后一栋农宅前的一块原来农户堆放毛竹的场地,为更有效地利用,所以在2008年征地的基础上,又补征了这二块用地,以使建筑规模更为适合规模化经营管理。

滴水山庄度假村入口处原有农用变压器一台,采用220/380V低压架空线向山下及梅树坑区域农户供电。

电话、广播、有限电视、移动均为架空线,杆线林立,杂乱无章。

原住民生活用水均为自接山水,水量甚小,生活污水不做任何处理,挖坑自然渗透解决。

原有市政设施十分薄弱。

第二章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一、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年2 、方针政策与技术文件◆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2002年◆浙江省旅游局,《浙江省旅游业“十一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2006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规划通则》,2003年◆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3年3、上级相关规划与资料◆《安吉县城市总体规划》◆《安吉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安吉县报福镇总体规划》◆《安吉县报福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安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安吉县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安吉县西部旅游发展总体规划》4、委托单位提供的相关文件◆安吉县发改委《关于安吉大场坪休闲度假项目核准的批复》◆浙江大学亚欧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吉大场坪休闲度假区总体规划》◆安吉县国土资源局报福九条湾2号公开出让地块(滴水坑)用地红线图◆安吉县国土资源局报福九条湾2号公开出让地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安吉县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所有限公司就本项目提供的水文气象资料。

◆核工业湖州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二、规划原则大场坪休闲度假旅游区总体规划根据项目区空间资源分布情况,规划形成“一带、一心、五区”的旅游总体格局。

一带为项目区修筑的盘山公路将构成山林生态观光带,一心为小湾里千年古树群落将构成吸引力中心,五区即桃花溪度假区、梅树坑美丽乡村区、山居休闲会所区、金钱松群落会所区、生态高地会所区。

滴水山庄度假村即位于总规中的桃花溪度假区,因区内小溪原名滴水坎,暂名滴水山庄。

滴水山庄度假村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在大场坪休闲度假旅游区总体规划原则的基础上,在对地形地貌和用地及周边道路、森林植被等进一步踏勘后,从开发力度,开发周期,开发规模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形成的一个既继承总体规划原则,又有创新和突破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把总规中的强化区域视角发展,以人为本科学设计,重视保护适度开发;注重生态社会效益等原则落实到实处,也注重衔接,注重创新,注重适应。

滴水山庄度假村考虑在新建项目道路完成,合理安排农户出行和生产的前提下封闭经营。

在新建项目道路未完成度假村试运营期间,通过加强管理,既保证农户的正常出行,又保证度假村的正常运营。

滴水山庄度假村二侧山坡有陡有缓,但景色相对单一,植被不很丰富,溪沟因上游小水电建设水量较小,但依然清纯可爱,野趣十足。

按此现状,度假村定位要以休闲旅游接待为主,以观光旅游接待为辅,兼顾会务旅游、商务旅游、培训旅游、奖励旅游等。

让长年在繁华都市的嘈杂和喧嚣下生活的人们可以在这里放下压力,过上几天世外桃园的生活,观自然风景,呼自然空气,尝自然饮食,真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短暂的放松可以将身心的疲惫一扫而光。

三、总体构思滴水山庄度假村总体设计以展示、示范和推广大场坪休闲度假项目为宗旨,结合不同的用地空间,分别设置企业会所、双家庭别墅、双拼别墅、会所式酒店这四种在后续项目中将会出现的建筑形态,共同组合成集办公、餐饮、会议、住宿为一体的休闲山庄。

这个山庄既是经营性的,更是展示性的,可以说是大场坪项目的实景样板房。

不仅建筑形态,在建筑内外装修、景观道路、空间组织、各专业配套等一系列处理上均是以样板工程的理念来进行策划实施,也从中积累山地建设的经验,为后续开发的顺利进展创造条件。

虽然是不同建筑形态的样板楼,但同时各栋楼又共同组成一个度假村,在外立面处理手法和用材等方面崇尚自然,追求简洁,将现代设计手法和中国建筑风格融和为一。

多栋不同功能不同体量的建筑立面处理力求统一和谐,富有整体感。

四、规划实施1、设计规划:2010年4月————2010年8月(含规划、方案、施工图)2、施工建设:2010年9月————2011年3月(含土建、装潢、设备安装、道路、景观绿化等)3、调试运营:2011年3月————2012年6月4、正式营业:2012年7月第三章用地布局一、用地现状滴水山庄度假村用地范围总面积20546.77平方米,原属报福镇石岭村和景溪村。

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类型以村镇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为主。

村镇建设用地主要是宅基地和用水设施用地;农业用地主要是竹林和灌木林、零星的耕地和陡坡荒地。

征用项目用地为旅游用地,共13424.04平方米,其中已征项目用地11892.81平方米,待征项目用地1531.23平方米,期限40年,其他用地为流转用地,期限五十年。

二、用地布局在原有乡间小道的基础上,设计4米宽的道路纵向贯通整个度假村。

在旅游用地的范围内共规划单体低层建筑五栋,均依山势而建。

在租用的竹林和灌木林中通过景观整治,在保护原有植被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观赏树木和灌木。

进入区域的桥梁布置在流转土地上,区内道路和桥梁、停车场等分别布置在旅游用地和流转土地上。

大部分的景观绿化、栈道桩桥、瀑布水潭、小岛平台、拓展设施等都布置在流转土地上。

1#楼位于山庄入口处,其用地也相对大些,设计为企业会所的样板楼,定位为项目公司的综合楼,主要功能为接待、展示、办公和员工住宿。

2#--3#楼位于区内道路临山体侧较平缓处,在原宅基地基础上扩展,为别墅样板房,定位为别墅式酒店,家居化客餐厅和卧室布置。

4#楼为独立降压变电所,位于区内道路中段,有利于区内电力管网布置,原宅基地面积较小,较难布置其他用房。

5#楼为会所式酒店样板房,定位为餐饮、会议、小型娱乐和中高档客房。

第四章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一、空间组织空间组织遵循宜散不宜聚,宜低不宜高,宜淡不宜浓的原则。

滴水山庄度假村位于狭窄的低山沟谷中,空间组织以线状为主,建筑物以点面结合的方式散布于线形道路二侧或尽端。

所有建筑物均沿溪沿路沿沟谷而建,依山就势,建筑物均为低层建筑,一二层结合,局部三层,以中小型体量取胜,建筑立面高低错落。

建筑进深或深或浅,平面或高或低,全依地形而设计,避免对原有山体进行大面积的开挖,既有利保护自然生态景观,又充分重视安全防范。

建筑设计结合不同功能空间对室内高度的不同需求,进行合理的配置,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真正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二、景观特色要求滴水山庄度假村地处原生态的山谷中,植被覆盖十分丰厚以松树、杉树为主但多幼小,其次就是零星竹子和丛生杂灌木;虽十分浓密但色彩单调尤其缺乏具有观赏价值的树木和园林。

景观规划设计以保护利用为主,改造增色为辅。

景观设计以点面结合,沿线状溪路根据地形地势的变化进行点缀处理,按地段分别进行景观布置规划,做到各区域特色明显,符合视角视线的远景、中景和近景,适应动态和静态的观景需求,尊重平视、俯视、仰视的环境变化。

设计中小品和建筑结合,绿化和景观融合,景随步移。

注重色彩变化,在原有青山绿水的基础上,增加其他色彩的建筑、小品和铺地,在树种的选择上注重色彩变化,增加各色花卉的布置。

各功能设施如路灯、溪岸、步道、挡墙、小桥、平台、栏杆等风格和建筑互为衬托,园椅、指路牌、果壳箱等各具特色,让人耳目一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