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明楷二阶层理论

张明楷二阶层理论


直接正犯与间接正犯
正犯:对犯罪实施过程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关键人物或核心角色,具有犯
罪事实支配性,是正犯. 包括直接正犯、间接正犯与共同正犯
直 接 正 犯 ( 直 接 实 行 行为人以自身的直接、
犯)。
积极的身体活动实行犯
罪的
间接正犯(间接实行 行为人通过支配他人
犯)
(利用他人作为工具实
施实行行为的)进而支
杀乙故意的邻居丙告诉
乙:“你假装上吊,我
马上打电话叫甲回来看
看,吓吓他,让他以后
不敢再和你争吵。”以
听从丙的意见,将搭在
房梁上的绳子套在脖子
上,丙便离开,乙很快
吊死。丙成立故意杀人
罪的间接正犯。
案例 2:兽医甲谎称乙
饲养的狗是疯狗,使乙
杀死该狗的,甲属于故
意毁坏财物罪的间接正
犯。
案例 3:甲强迫乙自杀
给护士,吩咐其给病人
注射,护士不知情而照
办。医生是故意杀人罪
的间接正犯,护士如果
没有过失就无罪。
案例 2:甲欺骗乙家中
的钟点工丙,声称自己 是乙的秘书,要求丙将 乙的公文包交给自己带 给乙,丙信以为真,将 公文包交给了甲。由于 丙没有处分财产的权 限,所以甲只成立盗窃 罪的间接正犯。 (2)利用他人的过失 行为。 案例:医生将毒针交给 护士,吩咐其给病人注 射,护士本应按规定检 查针剂,但因为过于相 信医生的权威而未检查 并照办。医生是故意杀 人罪的间接正犯,护士 属于过失致人死亡(有 可能构成医疗事故 罪)。 (3)利用他人犯其他 罪的故意。 案例:甲不知道丙坐在 高档穿衣镜后面,而乙 知道,乙为了杀死丙, 唆使甲向穿衣镜开枪, 穿衣镜被打碎,丙也中 弹身亡。甲构成故意毁 坏财物罪(或者与过失 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 合),乙成立故意杀人 罪的间接正犯。甲乙在 故意毁坏财物罪范围内 成立共同犯罪。
同时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缴 纳 的 税 款 ( 抗 税
的行为内容
罪)。(暴力、胁迫—
作为+不缴纳税款—不
作为)
案例 2:值班医生甲拒
绝抢救患者乙,并撤除
乙身上的生命维持装置
(故意杀人罪)。
(三)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条件
1、 不作为与作为的相当性取决于行为人应当阻止危险但未排除或

者控制既存的危险,从而使危险现实化
险等)。
实施告知丙,让丙在正
当防卫时杀死丙,后来
丙果真在正当防卫时杀
死了乙。甲成立故意杀
人罪的间接正犯。
案例 2:甲诬告陷害乙
犯故意杀人罪,后来司
法机关判处乙死刑立即
执行的,甲成立故意杀
人罪的间接正犯与诬告
陷害罪的想象竞合犯。
6 . 利 用 被 害 人 的 行 案例 1:丈夫甲和妻子
为。
乙吵架后离家出走,有
所以,当行为人利用他
人捏造的材料而进行告
发时,也构成本罪的既
遂。
有体性:身体活动包括 注意区别言论与发表言
举动和静止,不包括犯 论:言论属于思想、观
意形成与流露。
念的范畴,但发表言论
属于行为的范畴。
分类
有意性:刑法只调整有 不包括反射动作、睡梦
意识和有意志支配和控 中的举动等等
制的行为
有害性有害性(实质要 社会危害表现为法益侵
且具有法益侵害的紧迫性
行行为的起点。 刑 法 分 则 规 定
但着手不是预备 的,但刑法分则
行为的终点,否 规定的行为并不
则“着手”还是 一 定 是 实 行 行
属于预备行为了 为,有可能属于
预备行为。
2 属于类型性的法益侵害行为,
案例:甲为了杀
即从社会相当性上评价属于社
害乙,劝乙乘坐
会生活中被禁止的有法益侵犯
(包括同一犯罪的不同 (1)表面的构成要件
处罚标准)界限所规定 要素不是成立犯罪必须
的要素。
具备的要素。
(2)表面的构成要件
要素是不需要证明的要
素。
危害行为
概述
基于人的意识和意志支 注意刑法中的诬告陷害
配实施的客观上侵犯法 罪,要求的是行为人捏
益的身体活动。
造事实并告发。本罪的
实行行为是告发行为,
捏造行为是预备行为。
乏目的犯中的目的,或 秽物品牟利罪,向乙隐
者不具有身份犯中的身 瞒牟利目的,利用乙传
份)。这种情形利用者 播淫秽物品。因为乙不
和被利用者可以成立共 具有牟利目的,只构成
同犯罪。
传播淫秽物品罪,而甲
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牟利
罪的间接正犯,二者在
传播淫秽物品罪范围内
成立共同犯罪。这是间
接正犯与被利用者构成
共同犯罪的体现。
素:刑法条文表面上没 的”就是盗窃罪的不成
有规定,但实质上是必 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须具备的要素
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与 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 例如行为
非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 任何犯罪都必须具备的
犯罪构成要件要素
非 共 同 的 构 成 要 件 要 例如目的、动机、构成
素:部分犯罪成立要求 身份。
的犯罪构成要件要素
一定可以由不作为方式
实施成立犯罪。
作为与不作为的竞合: 案例:甲驾驶机动车经
案件可以分别从作为或 过 十 字 路 口 , 前 方 红
者不作为角度解释其都 灯,甲驾车闯红灯,撞
成立该罪
死行人乙。甲的行为可
以分别从作为或者不作
为的角度解释构成交通
肇事罪。
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 案例 1:甲采取暴力、
成立某罪要求客观行为 胁迫方法拒不缴纳应当
张明楷二阶层理论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张 明 楷 二 违法(客观)构成 构成要件符合性(行为、行为对象、结果、
阶层理论 要件
构成身份)
(备注:
违法性阻却事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其
是递进
他违法阻却事由)
的 , 满 足 责任(主观)条件 责任条件(故意、过失、目的与动机)
配犯罪事实的的
1.利用无责任能力者 张三利用精神病人强奸
的身体活动
妇女,张三是强奸罪的
间接正犯。
2.利用他人不属于行 利用他人的条件反射动
为的身体活动受强制的 作等;使他人丧失自由
身体活动
意志进而利用其身体活
动。
3.利用缺乏故意的行 (1)利用他人不知情
为(利用不知情者的间 的行为。
接正犯)
案例 1:医生将毒针交
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消极的构成要件极为罕
消极的、反面的否定犯 见,例如刑法 389 条第
罪成立的要素。
三款的规定:“因被勒
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
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
利益的,不是行贿。”
客观(违法)的构成要 客观(违法)的构成要 例 如 行 为 、 对 象 、 结
件要素和主观(责任) 件要素:表明行为外在 果、构成身份等。
义务。
( 3 ) 基 第一,对自己支配的建
于对法益 筑物、汽车等场所内的
的危险发 危险的阻止义务
生领域的 第二,对发生在自己身
支配产生 体上的危险行为的阻止
的阻止义 义务

2.作 “法律
为可能 不强人所

难”。
3 . 结 不 履 行 行为人不履行作为义 注意不 不作为的核心是
果回避 作 为 义 务,造成或可能造成结 可 罚 的 行 为 人 没 有 履 行
欺骗国家工作人员乙,
声称需要现金购买住
房,十天内可以归还。
乙将公款挪用给甲,甲
却用于贩卖毒品,并在
十天内将公款归还。甲
不能成立挪用公款罪的
见解正犯,成立挪用公
款罪的教唆犯(乙客观
上实施了挪用公款的违
法行为)。
4.利用有故意的工具 (1)利用他人有故意
(被利用者虽然有责任 但无目的的行为。
能力并且有故意,但缺 案例:甲欲实施传播淫
注意:就真正的身份犯
而言,一般人故意利用
有身份的不知情者,难
以成立该身份犯的间接
正犯,可能成立其他犯
罪。
案例 1:甲冒充警察,
声称办案需要,要求邮
政工作人员大量开拆邮
件的,甲不成立私自开
拆邮件罪(真正身份
犯)的间接正犯,但可
能成立侵犯通信自由罪
的间接正犯(或者与招
摇撞骗罪的想象竞合
犯)。
案例 2: 普通公民甲
的,成立故意杀人罪的
间接正犯。
作为与不作为的关系
概念
作为:即积极的行为, 体现为违反禁止规范, 指以积极的身体举止实 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利 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用他人、物质工具、动
物或者自然力等等。 作为:即积极的行为, 体现为违反禁止规范与 指以积极的身体举止实 命令规范。
不作为犯罪的分类 作为与不作为的关系
飞机出外旅行,
可能性的行为
希望乙死于空
难,结果乙果真
死于飞机事故。
实行行为与其他刑法理论的关联
1 影响犯罪未遂、犯罪预备的区分 如果已经着手实
行行为,绝对不
可能成立犯罪预
备。2 影响犯罪未遂与不可罚不能犯 如果没有法益侵地区分
犯性的行为存
3 影响因果关系的判断 4 影响共犯人的分类
在,那就没有犯 罪的存在 因果关系是讨论 甲抢劫乙,乙逃 实行行为与实害 跑,钱包掉下。 结果之间的关 甲拾得钱包离 系,如果没有实 开。甲成立抢劫 行行为,那么实 未遂和盗窃罪的 害结果就只能是 想象竞合,从一 另一实行行为或 重。 者自然事件导致 共同犯罪人根据 分工不同,可以 分为实行犯、教 唆犯与帮助犯
在解释构成要件要素和 价值观念的判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