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弱阶级理论
• 第三节 帕金的社会分层思想 • 一、阶级的界限 • 所以帕金认为,我们应该将体力、非体力的区分看作两 种生活机会和机遇不相同的群体,而不是传统上那种对 立的、统治与被统治关系的阶级群体。帕金认为,马克 思主义的阶级理论的队伍已经大大分化了,以至于很难 说还存在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 二、社会屏蔽与社会排他 • 社会屏蔽是帕金社会分层理论的主要概念。帕金认为, 社会排他性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它的合法性,本质上, 它是一个社会集团采用合法手段牺牲另一个集团的利益。 从这一角度看,任何一种社会分层制度都是社会屏蔽与 社会排他。新韦伯主义扩展了马克思的剥削概念,认为 剥削不仅仅是指资本对于剩余价值的占有,任何一种社 会排他都可以定义为剥削,只要是统治集团和从属集团 的关系,都可以被视为剥削。
• 吉登斯首先区分了阶级感知与阶级意识。在阶级成员中一 般会存在一种相同的感知,他们接受一种相似的态度和信 仰,属于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他使用阶级感知指这种态 度、信仰,并不涉及阶级的隶属问题,也不意味着认识到 不同态度、信仰、生活方式的其他阶级的存在,而用阶级 意识,指涉及阶级隶属问题,以及意识到其他阶级的存在。 • 吉登斯将阶级意识分为三类: • 第一个层次,最初级的、最低程度的阶级意识,就是社会 群体只感觉到了阶级身份,感觉到了和其他阶级有差别; • 高一个层次是“阶级冲突的概念”,即社会群体意识到有 对立的利益,有对立的阶级存在; • 最高的层次是“革命的阶级意识”。与阶级冲突的意识不 同,革命的阶级意识是指,认识到社会制度进行全面重组 的可能性,并且相信只有通过阶级行动才能实现此种重组。 吉登斯认为,革命意识的产生与冲突意识产生的过程是不 一样的。
• 四、阶级冲突与阶级矛盾
• 只有当阶级冲突产生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 盾之中时,冲突意识才会变成革命意识。 这种革命意识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成 熟发展并没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如果 没有革命的意识形态的创造,没有政治的 组织或政治力量的干预,仅仅由于资本主 义和资本主义产业模式不断走向成熟,是 不可能自己产生革命意识和革命行动的。
• • • •
第四章 “弱”阶级理论 第一节 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一、共同体 指“参与者感受到的(感情的或传统的)共同属于 一个整体的感觉”,“关于共同境况和其后的简单 ‘感觉’,还不能造就一个共同体。他们只有在这 种感觉之上,不仅仅在他们个人和感觉之间,而且 以某种方式在他们和个人之间,在双方的相互行动 中互为取向,他们之间才出现了社会关系。而只有 到这一社会关系打上了同属于某一整体的感觉印记 时,才产生了‘共同体’”,所以,共同体是一种 特定的社会关系,其成员有着互为取向的行为作为 基础,而外在表现为成员的相互认同的感觉。 • 韦伯提出了三种共同体,即阶级、身份群体和政党。 阶级与经济秩序相联系身份群体与社会秩序相联系, 政党与政治或法律秩序相联系。
• 二、阶级关系的结构化及其两种基本类型 • 三种市场能力是怎样形成阶级的?他认为,从 市场能力到阶级形成之间,存在一个过程,有 一些因素在发挥作用,吉登斯将这个过程称之 为结构化。结构化有两种,一是阶级关系的间 接结构化,二是直接结构化。 • 间接结构化主要是指阶级形成中的一些中介因 素的作用,在其作用下,阶级群体的形成可从 市场中分辨出来。这种中介因素或社会机制主 要是“流动机会的分布”,流动是促使阶级形 成的重要因素。吉登斯说,与市场能力相关联 的流动的封闭性,决定着阶级结构化的形成。
• 三、阶级意识与阶级冲突 • 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是强调思想体系层次的典型代表。卢 卡奇把阶级意识看作是作为整体的阶级对自己在社会经济 关系中所处的历史地位及历史使命的认识,是一种“被赋 予的阶级意识”,指出,无产阶级意识不是个别无产者的 心理意识,或他们全体的群体心理意识,而是“变成为意 识的对阶级历史地位的感觉”。 • 历史学家汤普森认为阶级是一种历史现象,他说,“我强 调阶级是一种历史现象……我把它看成是在人与人的相互 关系中确实发生(而且可以证明已经发生)的某种东 西……当一批人从共同的经历中得出结论(不管这种经历 是从益,他们的利益与其他人不同(并且 常常对立)时,阶级就产生了”,也就是说,共同的经历 与共同利益的意识,两者的结合产生了阶级。 • 社会学家莱特将意识界定为“个人主观性的特定方面”, 研究“意识”就是“研究个人精神生活的一个特定方面, 即一个人的那些主观性成分”,而“‘阶级’意识可视为 意识中带有独特的阶级特性的意识方面”。
• 所谓“阶级关系的直接结构化”是指直接 决定和形塑阶级结构的过程,包括三个方 面:一是生产企业内部的劳动分工,即生 产组织中职务位置的分配对结构化的影响。
• 二是生产企业内部的权威、权力关系,在 管理人员参与权威指令或仅仅是执行指令 的过程中,他们便与从属于这些指令的体 力劳动者分离出来。 • 三是吉登斯称作“分配群体”的影响。
• 帕金分析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屏蔽制度,一种是集体 排他,另一种是个体排他。集体排他就是将某些社 会群体整体地排斥在资源的享有之外。个体排他就 是所制订的屏蔽、筛选标准有利于个人竞争,而并 不将某一个身份群体整体地排斥在外。帕金认为, 集体排他的结果是产生了一个“共同集团”,由于 它是被整体地排斥,它必然会做出比较激烈的反应, 由此常常会激化社会矛盾。与此相反,个体排他的 结果产生的是“分散的身份群体”。在个体排他的 体制下,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 • 三、社会流动与政治安全阀 • 帕金认为强制和共识是任何社会实现社会控制的两 个基本方面。现代社会并不轻易使用强制手段,因 为一些巧妙的温和的社会机制被创造出来维持社会 稳定。于是帕金提出安全阀的概念。他认为最重要 的、具有政治意义的社会安全阀就是社会流动。
• 现代资本主义设计了两种精巧的排他制度,据此保 住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 第一是财产制度,这涉及一系列关于收益、报酬、 经济权力的法律制度,宣布了产权所有制的权利, 使得其他人不得占有生产资料及生产资料的成果, 将其他群体屏蔽到产权利益之外。 • 第二是专业资格、技术证书等制度。在社会屏蔽方 面,技术证书制度与财产制度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技术证书监督着劳动分工中的关键职位,决定着谁 可以进入这些职位,谁不能进入这些职位。所谓专 业化本身就是社会屏蔽和社会排他,为某些职业设 置门槛,限制进入者的资格和人数,用这样的办法 来保障该职业的市场价值。
• 三、身份和身份群体 • 在韦伯看来,身份是人们相互之间所做的主观声望评价, 身份群体是由受到同样的肯定或否定社会声望评价的人 构成的群体。韦伯认为,身份群体虽然是一种主观声望 评价的结果,但具有以下三个基础:第一,生活方式, 第二,正式的教育,第三,出生的声望或职业的声望。 • 身份群体依靠什么来维持其“共同体”的界限?依靠什 么阻止不同声望的人进入共同体?韦伯主要归纳了以下 一些手段: • 1、门当户对的婚姻。 • 2、垄断特权获得方式,设置一些禁忌使他人难以进入。 比如,通过政治或宗教的权威而垄断社会资源,还有特 殊的物品、服饰等。 • 3、发展出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 • 4、行为惯例。 • 5、来自出生的排他。
• 四、政党与政治权力 • 政党的活动旨在获得社会的“权力”,是 要施加自己的政治影响。韦伯认为,政党 是一种自由联合的协会。参加者的目标, 作为领导者是为了获得权力,作为一般党 员是为了理想或物质利益。政党是追求派 别的政治利益的群体,最重要的是政治权 力。
• 第二节 吉登斯的社会分层理论 • 一、阶级的概念界定 • 吉登斯首先提出了阶级“不是”什么的问题:一、阶级 不是一个实体、统一体,就是说,不存在加入一个阶级 群体的问题;二、阶级不是阶层,不是数量分层,并不 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三、阶级与精英、大众的区分不 是一回事。 • 市场能力:其含义是个人可以带到市场上增强其讨价还 价地位的各种形式的相关属性。有三种重要的市场能力, 一是对于生产资料的占有,二是对于教育或技术资格的 占有,三是对体力劳动力的占有,由此产生资本主义社 会的三个基本阶级:上层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和下层阶 级或称工人阶级。 • 所谓市场的阶级地位就是平等的阶级地位,在冲突论那 里是互相冲突的阶级,而在吉登斯、韦伯这里是平等竞 争的双方,双方互有胜负、谁更有力量那就要看谁是稀 缺价值。
• 二、阶级 • 1、阶级定义 • 在韦伯看来,阶级实际上还谈不上是共同体, “在我们的术语中,‘阶级’并不就是共同体, 它仅仅代表一种共同行动的可能性和经常的基 础。只是在下列情况下,我们才可以说阶级: 第一,在生活机会特定的作为原因的构成上有 着一致性的人们;第二,这种构成仅仅是指商 品占有与收入机会上的经济利益;第三,这种 构成是处在商品的或劳动市场的条件下。”阶 级地位就是市场地位。 • 马克思是从生产的领域去区分阶级,韦伯是从 市场的领域去区分阶级。
• 2、阶级行动和阶级斗争 • 作为一种经济行动,阶级行动是要获取收入、利润、 利益的行动,它只出现于能够获得这些收益的市场 之上。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特殊经济利益,所以, 那种为了共同阶级利益而作出共同努力的阶级行动 并不普遍,相似的阶级利益并不一定形成共同的有 组织的行为。 • 韦伯并不否定阶级斗争,专门提出了阶级斗争的四 个环境条件: • (1)有直接的、集中的利益冲突的目标或敌人。 比如,土改中斗地主,工人反对他们的老板。 • (2)人数众多的成员处在一种相似的阶级地位上。 • (3)大型人群在空间上的相对集中。 • (4)、斗争的目标明确。
• 四、社会文化缓冲带 • 帕金认为,在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存在一 个社会文化缓冲带,这个缓冲带是由大量低层 白领职业群体构成的,他认为,大量社会流动 是围绕缓冲带进行的,最上层阶级与最下层阶 级之间的流动是很少的,因为两者之间的距离 太远,流动困难,而流入和流出缓冲带的阶级 流动要更容易一些。,流动不管是上升还是下 降,都会先进入这个缓冲带。 • 缓冲带具有重要的社会稳定功能。由于有了这 个缓冲带,社会流动就不会引发明显的社会不 适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