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旅游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述一、什么是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的产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的组成:(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2、情感过程:情绪、情感3、意志过程:(二)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兴趣、爱好、需要、动机2、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气质、能力(三)心理状态积极性·B ·A情绪性·C ·D二、心理的本质P181、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自然和社会)的反映3、实践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心理反过来也指导人的社会实践4、人的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5、人的心理具有社会历史制约性三、旅游心理学(一)概念P5是研究在旅游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并研究应如何遵循这些规律来指导旅游业的发展和管理。

(二)研究对象P4旅游者: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旅游服务人员:服务心理——服务行为旅游管理人员:管理心理——管理行为四、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P81、有助于旅游事业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2、旅游心理学的研究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心理依据3、旅游心理学的研究为科学合理的安排旅游设施和开发旅游资源提供心理依据4、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有利于建设高质量的旅游企业职工队伍五、研究方法遵循四个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研究方法:P51.观察法①全面观察②重点观察③长期观察④定期观察2.实验法①自然实验法②实验室实验法3.调查法①问卷法②座谈法4.个案研究法第二章旅游消费者的行为模式一、人类行为的一般模式(一)行为的概念行为是在外部刺激的影响下,经由内部经验的折射而产生的反应活动(二)模式的演变S-R模式约翰·华生刺激-反应模式B=F(S,A) 托尔曼中介变因B=F(P,E) 德国勒温(B个体的行为,P 个体的各种特征,E环境)S-O-R模式内外因素刺激-心理活动过程-旅游者旅游行为二、行为决策的方式和过程(一)方式①一般性决策(规范性)是指在解决一般性问题时,一句长期处理此类问题的经验迅速作出决定的过程。

②重大决策往往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有关资料和考虑各种不同的方案。

③瞬时性决策因人们受到各种有价值的信息的影响或广告的鼓舞而引发计划之外的选择(二)过程接受刺激→感知需求→搜集信息→比较评价→购买行为→购后评估三、影响行为的因素(1)外在因素:个体以外的能够影响旅游者行为的自然和社会的一切事物。

包括旅游资源,旅游地的政治经济,以及影响旅游者的群体等等①诱发刺激因素旅游资源②限定刺激因素总体政治经济交通,个体经济时间(2)内在因素(生理和心理因素)知觉,学习,需要(动机),人格,态度等第三章旅游消费知觉一、感觉(一)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二)分类:1、外部感觉:视觉(85%)听觉(10%) 嗅觉味觉触觉(5%)2、内部感觉:内脏感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三)特点(或一般规律)1、适宜刺激:特定的感觉器官反映特定性质的刺激2、感觉的相互作用:在多种感觉的相互影响下,人们的感觉出现此消彼长的现象3、感觉的适应性:明适应暗适应4、感觉阈限和感受性①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成反比)最小刺激量感受最小刺激量的能力②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成反比)最小差别量感受最小差别量的能力5、实践活动是感觉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二、知觉(一)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知识、经验→知觉(生理)(心理画面)(二)分类1、一般知觉:某种感受器起主导作用的知觉2、复杂知觉:空间、时间、距离知觉。

3、错觉(二)特点 P481、知觉的选择性是指知觉在一定的时间内并不感受所有的刺激,而仅仅指向能够引起刺激的少数刺激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①主观因素:兴趣;情绪;需要(动机);社会阶层;经验②客观因素:知觉对象的刺激强度;对象和背景的相互联系;运动着对象;奇特的对象2、知觉的整体性(组织性)人们对刺激进行选择时,并非凌乱无系统的,而是倾向于把它们组织成一个整体整体性的原则①接近原则②相似原则③封闭原则④连续原则(三)知觉的理解性(解释性)是指人们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思维的参与下,对知觉对象加以理解和解释的过程(四)知觉的恒长性是指知觉对象的基本属性及结构关系不变,只是外部条件(距离、位置、亮度等)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保持不变。

三、心理定势即心理上的定向趋势,是导致知觉歪曲的影响因素。

(一)首次效应第一印象。

先出现的线索和资料对某人的印象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作用。

(二)晕轮效应指的是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整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三)经验效应个体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认识、判断、决策、行动的心理活动方式(四)刻板印象指的是社会上部分人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四、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一)对旅游区的知觉要求1、旅游景观要具有独特性、观赏性,相应项目要考虑到旅客的参与性2、旅游设施要安全、齐全、舒适3、旅游区服务要周到、礼貌、公正、诚实(二)对旅游时间的知觉旅途要快游览要慢一切活动要准时(三)对旅游距离的知觉知觉的作用①阻止②激励(四)对旅游交通的知觉交通存在的问题①运力紧张②运输结构不平衡③自我发展能力不足飞机:时间、安全、服务质量、价格汽车:安全、舒适、服务质量火车:安全、时间、舒适、服务质量、运行速度第四章旅游消费学习第一节学习的概述一、学习的定义广义:人类不断地获得知识、经验、技能,形成新习惯从而改变人类行为的较长过程狭义:人类对客观现实的认识过程。

主要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

二、消费学习人类学习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是发生在消费活动中,促使消费者行为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个心理过程三、几个主要的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理论1、试误论桑代克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2、联想学习理论(条件联系学说)学习是一种反应和一种刺激之间的联想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操作(工具)性条件反射:斯金纳(二)认知学习理论1、内容:把学习看作是发现可能解决问题的有意义的模式或领会事物间的关系,而不是尝试错误的结果,而且这种发现或者领会往往是突发的,所以又称为“领悟”或者“顿悟”2、实验:科勒猩猩吃香蕉第二节有关学习的几个规律一、概化(泛化)对某一特定刺激所引起的反应,相似刺激也会引起同样反应的现象二、分化不同刺激引起不同反应的现象三、学习规律和遗忘规律一、旅游动机的学习旅游→被群体接纳→减轻焦虑(动机)二、旅游态度的学习(一)态度的定义:个体对待外界对象较为稳固的有任职、情感、意向所构成的心理倾向(二)态度的结构 ABA结构认知成分(C)情感成分(A)意向成分(B) (三)旅游态度学习的途径 P69三、旅游消费的学习(一)减少察觉风险的学习1、察觉风险的定义伴随着旅游决策而同时产生的风险2、觉察风险的分类(1)罗伯逊:功能风险、心理风险(2)卡普兰:功能风险心理风险社会风险身体风险经济风险3、觉察风险产生的原因 P714解决途径 P71(二)减除购买后疑虑的学习1、定义:当人们作出购买旅游产品决定之后,仍然会在心中存有无数的感觉。

这种状态被称为购买后的失调2、产生原因(1)购买者作出决定之后,又发现了更好的选择(2)购买者作出决定之后,出现了意外情况3、解决的方法(1)选择性接触有用的信息(2)坚信自己的选择四、学习的途径(一)通过经验学习旅游消费(二)获得信息学习旅游消费1、信息的来源:①旅游商业环境②个人社交环境2、注意针对不同类型的人①满意者②择优者③中间类型的人第五章需要、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刺激→感知需要→内心紧张→动机→行为→达到目标第一节需要和旅游消费行为一、需要(一)定义: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动力,它激发人们朝一定方向行动并指向某种具体对象,以求得自身的满足(二)特点 P30对象性社会性周期性差异性和共同性发展性紧张性和驱动型(三)分类1、两分法:(1)按需要起源分:天然性和社会性需要(2)按需要对象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2、三分法(恩格斯)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3、五分法(马斯洛)P32生理需要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四)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1、马斯洛信访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起人2、金字塔结构 P313、观点①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到来②任何一个层次的需要并不会因为下一叫高层次的需要的产生而消失,只是对人的行为影响变小而已③只有早期的基本需要高峰过去以后,后一级较高层次需要才开始发挥优势④层次需要和个体发育密切相关二、旅游需要(一)定义:是在特定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条件下,人们对旅游产品的欲望和要求(二)产生的条件:1、经济条件2、时间条件3、社会条件(三)发展的趋势:1、个性化2、综合性3、参与性4、旅游是工作的延伸5、向自然与本色的需要发展三、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解释人的旅游需要四、旅游是生活多样化的源泉 P33第二节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一、动机(一)定义:发动和维持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驱力(二)产生的条件:1、需要的强度2、相应的刺激条件3、有满足需要的对象(三)特点:1、主导性2、可转移性3、内隐性4、冲突性二、旅游动机(一)定义:发动和维持人的旅游活动并使旅游活动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驱力(二)分类: P381、田中喜一 1950《旅游事业论》(1)心情动机:思想心,交友心,信仰心(2)精神动机:知识的需要,见闻的需要,欢乐的需要(3)集体动机:(4)经济动机2、托马斯3、麦金托什和格普特4、刘纯《关于旅游行为及其动机的研究》(1)社交的、尊重的和自我完善的动机(2)基本智力动机(3)探索的动机(4)冒险的动机(5)一致性的动机(6)复杂性的动机(三)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1、旅游主体因素2、旅游客体因素3、外部条件三、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途径(一)营造良好的旅游政策和大环境(二)加强宣传(三)旅游资源必须具有吸引力(四)旅游配套设施完善(1)具有一定的数量(2)必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要(五)旅游机构必须具有强大的接待能力(1)拥有一定数量的队伍(2)接待人员掌握丰富的知识和熟悉的业务接待能力(3)旅游接待机构要形成一个系统,并与有关部门形成一个网络第六章个性与旅游消费行为第一节个性的概述一、个性(人格)的定义 P90是个体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交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带有一定倾向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二、个性的特点1、差异性2、综合性(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表现)3、相对稳定性三、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1、先天遗传的生理素质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2、社会因素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家庭学校社会文化3、社会实践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四、个性的测量1、定性测量方法:①陈述法②投射法2、定量测量方法第二节个性结构与旅游决策一、几种常见的个性结构划分方法(一)吉尔福特(美)的七种特性学说(二)弗洛伊德(奥)的本能学说1、本我2、自我3、超我(三)普拉图诺夫(前苏联)的四种分结构学说1、生物特性分结构2、社会经验特性分结构3、心理特性分结构4、个性倾向性分结构(四)三种状态学说(五)人格特质论学说 P91二、人格结构的三种状态与旅游决策 P98 (一)内容1、儿童自我状态2、父母自我状态3、成人自我状态(二)三种状态与旅游决策的相关关系①②③三、人格特质与旅游决策(一)人格特质定义在组成人格的因素中,有一种能引发人的行为和主导人的行为,并使个人面对不同的刺激都能做出相同反应的心理结构、心理学家称此心理结构为人格特质(二)人格特质分类1、阿尔波特三种特质:基本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2、卡特尔 16种3、孙本文 6种 P91①智能的特质②意志的特质③感情的特质,即气质④应付社会环境的特质⑤感受社会影响的特质⑥品格的特质(三)人格特质与旅游行为的相关关系第三节个性特征与旅游行为一、个性特征定义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典型的心理和行为的综合二、个性特征的表现类型个性类型生活方式自我意识个体背景因素(一)个性类型划分1、按生命力流向划分荣格(瑞士)①内倾型②外倾型2、按价值取向划分斯普兰格(德)①理论型②社会型③经济型(务实)④艺术型(审美)⑤权力型(支配、领导)⑥宗教型3、按心理倾向性斯坦利 P94康型小康型猎奇型奇型(二)个性类型与旅游行为的关系1、内倾型①喜欢熟悉的旅游地②喜欢乘车前往旅游地③低活动量④不愿冒险⑤有计划性⑥注重安全2、外倾型①②③④⑤⑥与内倾相反四、生活方式与旅游行为 P96(一)生活方式的定义一个人在意识支配下的稳定的活动方式,包括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