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下官原文

下官原文

下官戏本凡官员自称,皆曰“下官”。

《汉书·贾谊传》:大臣罢软不胜任者,曰下官不职。

下官二字始此,然非官员之自称也。

其以之自称,高江村《天禄识余》谓始于梁武帝改称臣为下官。

按此说非也。

《南史·刘穆之传》:宋以前郡县为封国者(诸王所封之国),其内史相并于国主称臣,去任便止。

孝建中,乃创制称为下官。

《宋书》:武帝孝建二年定制,诸王封国者二十四条,内一条,凡封内官只称下官,不得称臣,罢官则不复追叙。

《通典》及龚熙正《续释常谈》皆引之。

然《晋书》:成帝时,庚亮欲废王导,与郗鉴书:“公与下官,并荷托付,大奸不扫,何以见先帝于地下?”《晋载记》:靳准对刘粲曰:“下官急欲有所言。

”安帝时,刘敬宣答诸葛长民书曰:“下官常虑福过灾生。

”王诞说卢循曰:“下官与刘镇军情味不浅,”王镇恶乘利趋潼关,乏食欲还,沈林子怒曰:“下官授命不顾,今日之事,当为将军办之。

”则晋时已有此称。

盖晋时仕宦者皆自称下官,惟王国之僚属见其王则称臣,至宋则并令王国之僚属见王亦称下官耳。

(《宋史·洪湛传》:群臣请建储,太宗曰:“若立太子,则东宫僚属皆须称臣,形迹之间,易生摇惑。

”然则宋时东宫官见太子已称臣矣。

)他如宋文帝使沈庆之领队防,刘湛谓曰:“卿在省岁久,比当相论。

”庆之正色曰:“下官在省十年,自应得转。

”又庆之与萧斌议兵事,曰:“众人虽知古今,不如下官耳学也。

”元颢藉梁兵破洛阳,自立。

沛郡王欣欲附之,崔光韶曰:“元颢引寇兵覆中国,岂惟大王所宜切齿,下官亦未敢仰从。

”曹景宗醉后,对梁武帝误称下官,帝大笑。

此皆六朝时仕宦称下官之故事也。

又按《五代史补》:宋彦筠谓李知损曰:“众人何为号足天下为罗隐?”对曰:“下官平素好为诗,其格致大抵如罗隐故耳。

”然则五代时尚相沿有此称也。

今仕途中不复称下官,凡知府自称卑府,府以下皆称卑职。

按程《三柳轩杂识》:淳熙间,高昙进对,上称其“不为高谈”,梁相戏云:“高昙不为高谈,以何对?”周益公对云:“卑牧且为卑牧。

”谓武臣见知州自称卑牧也。

则属吏之以卑自称,自宋已然。

钦定四库全书,史部,编年类,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皆有宠,陈氏陈高宗之女蔡氏,丹阳人也。

上寝疾于仁寿宫,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敢,皆入宫侍疾,召皇太子入居大宝殿,太子虑上有不讳,须预防疑,手自为书封,出问素,素条录事状,以报太子宫人,误送上所上览而大恚,陈夫人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人夫人,玄然曰:“太子无礼。

”上恚抵床,曰:“畜生何足付大事。

”独孤误我,乃呼柳述、元敢,曰:“召我儿述等将呼太子。

”上曰:“勇也。

”述、敢出宫为勑书。

杨素闻之,以白太子矯诏,执述、敢声大理狱,追东宫兵士帖,上一宿卫。

门禁出入并取,宇文述、郭衍节度,令右庶子张衡,入寝殿侍疾,尽遣后宫出就别室,俄而上崩,故中外颇有异论。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四书类,孟子传,卷七“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夫与人为善,则天下之善皆吾之善也,岂不大哉!不与人为善,而欲独出诸己,此世之浅丈夫耳。

谗邪冒嫉皆起此辈,昔羊欣作掘笔书,鲍照多累句,以宋明帝多忌,不敢书其能。

隋炀帝杀薛道衡曰:“复能作‘空梁落燕泥’否”?”钦定四库全书,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议论集,卷二“隋炀帝尤善于文,不欲人出己右。

薛道衡被诬而死,则曰:“复能作‘空梁落燕泥’否?””钦定四库全书,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卷四“隋炀帝尤善于文,不欲人出己右。

薛道衡被诬而死,则曰:“复能作‘空梁落燕泥’否?””钦定四库全书,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卷四十三“隋炀帝尤善于文,不欲人出己右。

薛道衡被诬而死,则曰:“复能作‘空梁落燕泥’否?””钦定四库全书,子部,谱录类,草木禽鱼之属,御定佩文齐广群芳谱,卷九十“唐书李密传密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钦定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隋书,卷六十五“以舟师指朝鲜道,会杨玄感反,与将军宇文述、来护儿等破之。

”关于来护儿击破杨玄感的最早记载:钦定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北史,卷七十四“来护儿自东来,将指沧海,会杨玄感反,于黎阳,帝疑之,诏锁雄送行在所雄杀,使亡归玄感,玄感每与计焉及,玄感败伏诛籍没其家。

”222222钦定四库全书,经部,四书类,孟子传,卷七“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夫与人为善,则天下之善皆吾之善也,岂不大哉!不与人为善,而欲独出诸己,此世之浅丈夫耳。

谗邪冒嫉皆起此辈,昔羊欣作掘笔书,鲍照多累句,以宋明帝多忌,不敢书其能。

隋炀帝杀薛道衡曰:“复能作‘空梁落燕泥’否”?”钦定四库全书,经部,四书类,孟子传,卷二十九“隋炀帝杀薛道衡曰:“复能作‘空梁落燕泥’否?””钦定四库全书,史部,纪事本末类,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六下“”《隋书》中关于薛道衡死的记载:《隋书》卷五十七,列传第二十二记载“及奏,帝令自尽。

道衡殊不意,未能引訣。

宪司重奏,缢而杀之,妻子徙且末。

时年七十。

天下冤之。

有集七十卷,行于世。

”《隋书》《二十四史全译》世纪出版集团·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263页,与文中所引材料叙述不同,未说炀帝曰复能作空梁落燕泥。

文中所引材料出处:《新唐书》卷八十四,列传第九,李密传“炀帝见之,谓宇文述曰:“左杖下黑色小儿为谁?”曰:“蒲山公李宽子密。

”“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

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二十四史全译》世纪出版集团·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2351页关于裴矩的记载: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书类,尚书精义,卷三十“裴矩在隋为佞臣,在唐为贤士,是则福极之柄全在人君而已矣。

”与钦定四库全书,经部,易类,周易经传集解,卷二十九“裴矩在隋为佞人,在唐为忠臣,其终为正为邪未可知也,是以不著其凶吉焉。

”这两处记载意思大致相同。

2222222关于裴矩入唐为民部尚书的记载:《隋书》卷六十七,列传第三十二,裴矩传“除民部侍郎,寻迁内史侍郎。

”《二十四史全译》世纪出版集团·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420页关于何稠入唐为将作匠的记载:《隋书》卷六十八,列传第三十三“建德败,归于大唐,授将作少将,卒。

”《二十四史全译》世纪出版集团·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440页关于陈茂入唐为梁州总管的记载:《隋书》卷六十四,列传第二十九“及受禅,拜给事黄门侍郎,封魏城县男,每典机密。

在官十余年,转益州总管司马,迁太府卿,进爵为伯。

后数载,卒官。

子政嗣。

”“宇文化及之乱也,以为太常卿。

后归大唐,卒于梁州总管。

”《二十四史全译》世纪出版集团·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354页(4)关于虞世南在贞观时宠遇甚优的记载:附,四库全书总目,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三十五“唐虞世南,撰世南,字伯施,余姚人,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宏文管学士,谥文懿,事迹具唐书本传,北堂者秘书省之后堂,此书盖世南在隋为秘书郎时所作,刘禹锡嘉话录曰:“虞公之为秘书,于省后堂集群书中事可为文用者,号为北堂书钞,今北堂犹存,而书钞盛行于世云云。

””222222关于其兄《世基传》内直书罪恶,不能稍掩的记载:《隋书》卷六十七,列传第三十三“其继室孙氏,性骄淫,世基惑之,恣其奢靡。

雕饰器服,无复素士之风。

孙复携前夫子夏侯严入世基舍,而顽鄙无赖,为其聚敛。

鬻官买狱,贿赂公行,其门如市,金宝盈积。

其弟世南,素国士,而清贫不立,未曾有所赡。

由是为论者所讥,朝野咸共疾怨。

宇文化及杀逆也,世基乃见害焉。

”《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8月第1版第1573页《二十四史全译》世纪出版集团·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416页关于房彦谦事迹的记载:钦定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旧唐书,卷六十六考证“房玄龄传,祖熊,字子绛,褐州主簿,沈炳震曰:“《隋书》房彦谦传,父熊,释褐州簿,不载其字,新书宰相世系,字子彪,据此,子字下阙,彪字而绛,乃释字之伪也,考地理志,初无褐州。

””222222质疑之处:作者说房彦谦在隋朝没有什么事迹可值得记载的,但他与张衡的书信有数千言,写为佳传记载在《隋书》列传里,只是因为他儿子房玄龄是唐朝当时的宰相,掌握各种史料,对其父亲偏袒照顾才将其写进《隋书》里。

我查阅《隋书》卷六十六列传第三十一房彦谦传中华书局,1973年8月第1版第1573页(《二十四史全译》世纪出版集团·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409页)了解到房彦谦在隋朝有很多事迹例“仁寿中,上令持节使者巡行州县,察长吏能不,以彦谦韦天下第一,超授鄀州司马。

吏民号哭相谓曰:“房明府今去,吾属何用生焉!”其后百姓思之,立碑颂德。

”(1562页)又如“其后隋政渐乱,朝廷靡然,莫不变节。

彦谦直道守常,介然孤立,颇为执政者之所嫉。

出为泾阳令。

未几,终于官,时年六十九。

”(1566页)看出房彦谦为隋朝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被载入《隋书》不仅仅因为其儿房玄龄为宰相利用便利条件偏袒所致。

《周书》关于韦孝宽察尉迟迥反的记载:《周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三“及宣帝崩,隋文帝辅政,时尉迟迥先为相州总管,诏孝宽代之。

又以小司徒叱列长义为相州刺史,先令赴邺。

孝宽续进,至朝歌,迥遣大都督贺兰贵齐书候孝宽。

孝宽留贵与语以察之,疑其有变,遂称疾徐行。

又使人至相州求医药,密以伺之。

既到汤阴,逢长义奔还。

孝宽兄子魏郡守艺又弃郡南走。

孝宽番讦其状,乃驰还。

所经桥道,皆令毁撤,驿马悉擁以自隨。

又勒驿将曰:“蜀公将至,可多备肴酒及粮粟以待之。

”迥果遣仪同梁子康将数百骑追孝宽,驿司供设丰厚,所经之处,皆辄停留,由是不及。

”中华书局,1971年11月第1版第543页《二十四史全译》世纪出版集团·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388页《隋书·韦艺传》关于韦孝宽察尉迟迥反的记载:《隋书》卷四十七,列传第十二“及高祖为丞相,尉迟迥阴图不轨,朝廷微知之。

遣艺季父孝宽驰往代迥。

孝宽将至邺,因诈病,止传舍,徒迥求药,以察其变。

迥遣艺迎孝宽。

孝宽问迥所为,艺当于迥,不以实答。

孝宽怒,将斩之,艺惧,乃言迥反状。

孝宽于是将艺西遁,每至亭驿,辄尽驱传马而去。

复谓驿马司曰:“蜀公将至,宜速具酒食。

”迥寻遣骑追孝宽,追人至驿,辄逢盛馔,又无马,遂迟留不进,孝宽与艺由是得免。

高祖以孝宽故,弗问艺之罪,加授上开府,即从孝宽击迥,及破尉惇,平相州,皆有力焉。

”《二十四史全译》世纪出版集团·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130页《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8月第1版第1268页《隋书》关于李密归唐封邢国公的记载:《隋书》卷七十,列传第三十五“密遂归大唐,封邢国公,拜光禄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