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


流感的流行情况 从20世纪以来,已知发生了 5次世界性大流行(也有说4 次),即1900,1918,1946, 1957,和1968,其中危害最大 的是1918-1919年的大流行,全 世界约有5亿5千万患者,死亡 约2千万人。
我国是流感高发区,20世纪4 次世界性大流行有3次起源于我 国。据统计,流感每年的发病 率为10-30%,我国北方常发生 于冬季,而南方多发生在冬夏 两季。1998年12月爆发流感中, 北京市民的发病率为26.49%。
粘性白色痰
• 多提示脱落纤毛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增 加,若痰液检查革蓝氏染色未见细菌要 考虑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首 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痰呈黄色
• 说明中性粒细胞增加,提示上述炎症反 应强烈或由细菌感染所致。如痰量不多 但咳嗽剧烈可能是支气管内膜结核、军 团菌肺炎或支原体肺炎的早期,应予以 特殊注意。
我国流行病学资料
• 据我国1973年全国部分普查资料统计。慢支 炎患病率约为3.82%,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 岁以上者可高达15%左右。 • 1992年国内普查的部分统计资料,慢支炎患 病率为3.2%。 • 我国15岁以上人群中COPD患者估计约有2500 万 • 全国每年因该病死亡的人数达100万,致残人 数达500-1000万。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年10月583页
第一节
慢 性 支 气 管 炎 chronic bronchitis
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治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流行性感冒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感) 是最 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占急性 呼吸道疾病的一半以上。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种急性呼 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 发病率高,易引起爆发流行或大 流行。
吸烟引起慢支炎的几个因素
• 吸烟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使支气管 收缩痉挛。 • 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纤毛运动受抑制。 • 杯状细胞增生,粘膜分泌增多,使气道净 化能力减弱。 • 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粘液积聚,肺泡 中的吞噬细胞功能减弱,均易引起感染。
(二)感染因素感染 是慢 支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 为病毒和细菌感染 。
病 因 和 发 病 机 制
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一般将
病因分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
一、外因
(一〕吸烟 (二)感染因素感染 (三〕理化因素 (四)气候 (五〕过敏因素
(一〕吸烟
国内外的研究
均证明吸烟与慢支的发生有密
切关系。吸咽时间愈长。烟量 愈大,患病率也愈高,戒烟后
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病情缓
解,甚至痊愈。
三、临床分型、分期
(一)分型
• 单纯型的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 • 喘息型者除有咳嗽、咳痰外尚有喘息, 伴有哮鸣音,喘鸣在阵咳时加剧,睡眠 时明显。
(二)分期
• 1.急性发作期——指在一周内出现脓性或粘液 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 见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 明显加剧。 • 2.慢性迁延期——指有不同程度的“咳”、 “痰”,“喘”症状迁延一个月以上者。 • 3.临床缓解期——经治疗或临床缓解,症状基 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少量痰液保持两个月以 上者。
欧美及其他国家COPD发病情况
• 英国和威尔士,每年死于COPD的患者高达 25000(英国人口为5741万人),是哮喘死 亡人数的10倍以上。——《戴维森内科学》 2001年,第18版。 • 美国COPD已成为第四大死因,预期到2020 年它将上升为第三大死因,因COPD住院者 达到全部住院人数的13%。 • 新加坡COPD患病率为3.5%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年10月583页
上感用药选择
• 引起上呼吸道二次感染常见的菌种是肺 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葡萄 球菌和卡他布兰汉菌,因此应选用青霉 素、头孢类抗生素或大环内酯类药物。
院外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 炎症累及下呼吸道,常出现发热、咳嗽、 咳痰等特有的临床症状,仔细观察咳嗽 的特点和痰的性状对于判断致病菌十分 重要。 • 病原菌有病毒、细菌、支原体、真菌和 寄生虫等。
曲线在75%和50%肺容量时,
流量明显降低,它比第一秒用 力呼气容积更为敏感;闭合容
积可增加。
发展到气道狭窄或有阻塞时, 就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肺 功能表现,如第一秒用力呼气 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减少 (<70%),最大通气量减少 (<预计值的80%);流速-容 量曲线减低更为明显。
三、血液检查
空泡变性、坏死、增生、鳞状
上皮化生;
病程较久而病情又较重者,
炎症由支气管壁向周围组织扩 散,粘膜下层平滑肌束断裂、
萎缩;
病变发展至晚期,粘膜有萎 缩性改变,气管周围纤维组织 增生,造成管腔的僵硬或塌陷。 病变蔓延至细支气管和肺泡壁, 形成肺组织结构的破坏或纤维 组织增生,进而发生阻塞性肺 气肿和间质纤维化。
鉴别诊断:
一、哮喘
• 哮喘常于幼年或青年突然起病,一般无 慢性咳嗽、咳痰史,以发作性哮喘为特 征,发作时两肺布满哮鸣音,缓解后可 无症状。常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 • 喘支多见于中、老年,一般以咳嗽、咳 痰伴发喘息及哮鸣音为主要症状,感染 控制后症状多可缓解,但肺部可听到哮 鸣音,典型病例不难区别,但哮喘并发 慢支和/或肺气肿则难予区别。
( 三 ) 喘 息 或 气 急 喘息性慢支有支气管痉挛, 可引起喘息,常伴有哮鸣音。 早期无气急现象。反复发作数 年,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可 伴有轻重程度不等的气急,先 有劳动或活动后气喘,严重时 动则喘甚,生活难以自理。
二、体征
体征
• 早期可无任何异常体征。 • 急性发作期可有散在的干、湿罗音,多 在背部及肺底部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罗音的多寡或部位不一定。喘息型罗音 可听到哮鸣音及呼气延长而且不易完全 消失。 • 并发肺气肿时有肺气肿体征
(二)咳痰 由于夜间睡眠 后管腔内蓄积痰液,加以副交 感神经相对兴奋,支气管分泌 物增加,因此,起床后或体位 变动引起刺激排痰,常以清晨 排痰较多,痰液一般为白色粘 液或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
若有严重而反复咯血,握示 严重的肺部疾病,液腋性,咳嗽和痰量亦随 之增加。
• 时间标准——反复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 年发病持续三个月,连续两年或以上。 • 除外其它病变——并排除其他心、肺疾患 (如肺结核、尘肺、哮喘、支气管扩张、 肺癌、心脏病、心力衰竭等)时,可作出 诊断。 • 非典型病例的诊断——如每年发病持续不 足三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 X线、呼吸功能等)亦可诊断。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临床症状鉴别
发热 头痛 全身疼痛 疲乏虚弱 鼻部症状 并发症 上 感 少见 少见 流 感 高热 多见 轻微 显著 轻微 严重 常见 有时有 少见 支气管肺炎 肺炎 可危及生命
流感的治疗原则
1.隔离患者,流行期间对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和 空气消毒 2.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抗病毒药物只有 早期(起病1-2天)使用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3. 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4.合理应用对症治疗药物 常见抗流感病毒药物 1.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 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年2期 67页
全身或呼吸道局部的防御及 免疫功能减弱,可为慢支炎病 人提供内在的条件。老年人常 因呼吸道的免疫功能减退,免 疫球蛋白的减少,呼吸道防御 功能退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功能衰退等致患病率较高。
(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当呼吸道副交感神经反应增 高时,对正常人不起作用的微
弱刺激,可引起支气管收缩痉
挛、分泌物增多而产生咳嗽、 咳炊、气喘等症状。
• 慢支急性发作期或并发肺部感染时可见 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 喘息型者嗜酸粒细胞可增多。 • 缓解期多无变化。
四、痰液检查
• 涂片或培养可见肺炎球苗、流感嗜血杆 菌、甲型链球菌及奈瑟球茵等。 • 涂片中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已破坏的 杯状细胞。 • 喘息型者常见较多的嗜酸粒细胞。
诊断标准
(一)呼吸道局部防御及 免疫功能减低
正常情况下呼吸道始终保持无菌状态 • 正常人呼吸道具有完善的防御功能对吸 入空气具有过滤,加温和湿润的作用。 • 气管、支气管粘膜的粘液纤毛运动以及 咳嗽反射等,能净化或排除异物和过多 的分泌物。 • 细支气管和肺泡中还存在分泌免疫球蛋 白A(SlgA),有抗病毒和细菌的作用。
综合上述因素,当机体抵抗 力减弱时,气道存在不同程度 敏感性(易感性)的基础上, 有一种或多种外因的存在,长 期反复作用,可发展成为慢支。 如长期吸烟损害呼吸道粘膜, 加上微生物的反复感染,可发 生慢性支气管支甚至发展成慢 性阻塞性肺气肿或慢性肺心病。
【病理】
早期,上皮细胞的纤毛发生
粘连、倒伏、脱失,上皮细胞
【临床表现】
一、症状
症状特点
• 1.多缓慢性起病——病程较长,反复急性 发作而加重。 • 2.主要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喘息。 • 3.季节性明显——冬春加重,到夏天气候 转暖时多可自然缓解。
(一)咳嗽 支气管粘膜充 血、水肿或分泌物积聚于支气 管腔内均可引起咳嗽。咳嗽严 重程度视病情而定,一般晨间 咳嗽较重,白天较轻,晚间睡 前有阵咳或排痰。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X线检查
• 早期可无异常。 • 病变反复发作引起支气管管壁增厚,细支气 管或肺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或纤维化,可见 两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 点状阴影,以下肺野较明显。 • 合并肺气肿和肺心病时有肺气肿的相应改变
二、呼吸功能检查
早期常无异常,如有小气道
阻塞时,最大呼气流速、容积
痰呈脓性
• 基本上可肯定是细菌感染,应尽早使用 抗生素。
慢支炎的定义—包括三部分 1.病理性改变 2.临床 表现 3.预 后
慢性支气管炎 是指气管、支 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 非侍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 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 慢性过程为特征。病情若缓慢 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 甚至肺动脉高压,肺原性心脏 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