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
二、承前启后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2.武则天的主要政绩
(1)措施:
①打击旧官僚贵族 ②大力发展科举制(选拔人才)
两大创新: 殿试 武举
③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2)作用/影响: 使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 开拓,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二、承前启后
相关史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二、承前启后
历史评价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宋庆龄: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毛泽东:武则天确是个治国天才,她既有容人之
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你觉得武则天不
简单,我也觉得她不简单,简直就是了不起。
郭沫总若体:来“说政,启武开则元天,发治展宏了贞唐观太”宗。的贞观之 治,又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政 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个历史评价是比较合理
材料:(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
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ji)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唐纪》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增强,文
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为“贞观之治”。
一、盛世初显
历史评价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评价唐太宗)“君人之大德有三:一曰谦虚纳谏,二 曰知人善任,三曰恭俭爱民,后世人君之德未有过焉者 也……后世制度之美,莫能加也……至精至妙,后世人才 之盛莫能及也……” ——明代《历代论书汇编》
合进程就未曾停止,唐朝时期一
“自古皆贵系中列华民,族贱政夷狄策,进朕一独步爱促之进如了一。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盛世初显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唐太宗“即位之始,霜旱为灾,米谷踊[yǒng]贵; 是 时自京师及河东、河南、陇右,饥馑[jǐn]尤甚,一匹绢 才得斗米”,致百姓“东西逐食”。 ——《贞观政要》
“人死了不能再活, 执法务必宽大简约。”
以民为本
据史书记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 到了集权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
一、盛世初显
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1)政治上:
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
——《贞观政要·论求谏》
②要善听正确意见,虚心纳谏。
重用人才
一、盛世初显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3)具体表现:
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 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 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后人称他们为“房谋杜断”)
道为法则”。
690年,武则天在则天门宣布改唐为
周,又在去世前留下遗诏,“去帝号,称
则天大圣皇后”,这是“则天”的由来。
二、承前启后
女皇武则天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1.武则天的登基
2.武则天的主要政绩
3.武则天的后世评价
二、承前启后
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的登基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武则天,唐高宗 (李世民之子)的皇 后,掌握大权,先后 废掉自己的两个儿子 中宗(李显)和睿宗 (李旦),690年自立 为帝,称圣神皇帝, 国号周;中国历史上 唯一的女皇帝。
阅读书本归纳:唐太宗除了虚心纳谏之外, 还在政治、经济方面施行了哪些革新措施?
一、盛世初显
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1)政治上:
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一、盛世初显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1)政治上:
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 的墓碑上不刻一字?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武则天无字碑
二、承前启后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第一种说法,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 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
第二种说法,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 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的好。
第三种说法,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 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 。
(2)具体内容: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dàn)腹,
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 教戒太子诸王》
①正确认识君民关系,重视人民的力量。
以民为本
材料二:太宗尝谓公卿曰:“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 其过,遂至灭亡……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讲一讲魏征和唐太宗的小故事?
一、盛世初显
魏征与唐太宗的故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刚正不阿 直言进谏
虚心纳谏 宽容大度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从中可以看出魏征有什么样的品质? 这说明了唐太宗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
一、盛世初显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魏征去世后,太宗临朝叹 曰:“以铜为鉴(镜),可正衣冠;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 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 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 矣。”
3.都城: 长安
帝位之争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626年,秦王李世民发动 “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 长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 元吉及二人诸子,成为太子并 掌握实权,逼唐高祖李渊退位 ,自己称帝,是为唐太宗。
帝位之争
唐太宗李世民
626年,李世民 即位, 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 宗。
以上材料是从哪几个方面评价唐太宗?
谦虚纳谏,知人善任,恭俭爱民。
二、承前启后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二、承前启后 ——女皇武则天
二、承前启后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武则天本名武珝(xu),后
改名武曌(zhào),取“日月悬 空,普照大地”之义。
“则天”二字最早是出自《论语》:
“惟天为大,惟尧则之”。意思是“以天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一、盛世初显
一、盛世初显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唐太宗李世民
一、盛世初显
“贞观之治”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为什么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 ”的盛世局面?
1.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3.唐太宗的治国效果
一、盛世初显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1.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1)形成原因: 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
隋朝末年为何会出现群雄割据的局面?
征讨刘黑闼时的坐骑是拳毛騧 征讨薛举、薛仁杲时的坐骑是白蹄乌
隋炀帝暴虐无道、滥用民力导致隋朝统治崩溃。
征讨王世充、窦建德时的坐骑是什伐赤、飒露紫
唐朝的建立者是李世民吗?哪一 年建立的?都城在哪里?
唐朝建立
唐朝的建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1.时间: 618年
2.建立者:李渊 (唐高祖) 继任者:李世民(唐太宗)
“九等”:唐代官吏考核分为三等九级,即上、中、下 三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 中、下下九个级别。
一、盛世初显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2)经济上: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去奢省费,轻徭薄赋"
以民为本
唐初赋税徭役比隋朝有所减轻,尤其力役征发, 比较有节制,注意不夺农时。对灾区免除租赋,开仓 赈恤。另外还紧缩政府机构,以节省政府开支,减轻 人民的负担。并通过"互市"换取大批牲畜,用以农耕。
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
飒(马sà)列露置紫(于复陵制品前)。拳毛騧(guā)(复制品)
白蹄乌
唐太宗令人立石纪念六匹战马说明了什么?
唐太宗能征善战、爱惜战马、怀念自己征战的岁月。
特勒骠(biāo)
青骓(zhuī)
什(shí)伐赤
《隋末群雄割据图》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征讨宋金刚时的坐骑是特勤骠 征讨窦建德时的坐骑是青骓
艺……送于兵部”又是科举制度中的哪一创新?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教材思 考,这些举措和创新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承前启后
狄仁杰
张柬之
张仁愿
郭元振
姚崇
宋璟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文
“武后收人心,务拔擢(bá zhuó选拔),非
臣 徒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故当世称知人 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新唐书・陆贽传》
要的科目。
房
谋
杜
房玄龄
断
杜如晦
一、盛世初显
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第一单元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 要的科目。
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唐太宗即位之初,依据德才兼备和当时官员的职责
——《唐会要·选举三》
材料二:……(武后)长安二年,教人习武艺,其后每岁
如明经、进士之法,行乡饮酒礼,送于兵部。 ——《通典·选举三》
武举
材料三:自是士族所趣向,唯明经、进士二科而已。 ——《唐会要·选举三》
引领社会读书风气,延揽更多人才,推
动材科料一举中制的“进殿一前试步人发”指展的。是哪一举措?材料二中的“教人习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考古发现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