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新人教版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找出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并分析兴亡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事实的异同点,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题名称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科目
初—历史
班级
课型
新课
课时数
1
课标要求
1.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2.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3.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四)测:《学习与评价相关内容》
(五)结:
学生自主完成预习任务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课前提示
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整理
小组讨论
培养学生预习新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在农民起义过程中,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在隋朝统治土崩瓦解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吏也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那么,李渊是怎样起兵的?又是怎样建立唐朝的?这些都是本课要回答的内容。
(二)学: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李世民继位,次年改年号“贞观”,即唐太宗。
(三)帮: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探究。
2.材料研读,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与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答:“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原文出自《荀子·哀公》,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农民起义推翻隋王朝的事实,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吸取隋亡的教训,因此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故有此说。
2.统治策略:打击敌对官僚贵族;发展科举制,创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减轻人民负担,为开元盛世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
1.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为“开元”。
2.改革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个人品质: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姚崇、宋璟。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国力强大,史称“开元盛世”。
教学内容(教与学流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其它
【学生预习指导】
1.唐朝的建立者、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开创者、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分别是谁?
2.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3.武则天的统治策略。
4.试用辩证的观点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小组讨论)
【教学步骤】
(一)导:
先提问: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2.贞观时期:①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完善科举制;②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③唐太宗个人品质: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由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二、女皇帝武则天
1.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3.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你认为从哪些方面能体现出来?
答:(1)政治上:勤于政事,虚心纳谏。(2)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兄弑父。(拓展延伸)
答: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用辩证的、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评价,同时要分清主次。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唐太宗玄武门之变有违伦理道德,但更应看到他执政后开创的“贞观之治”的昌盛局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
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教学资源
多途径查找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活动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