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的旅游资源自然地理◎地理环境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相连,北和东北部与台州市接壤。
全境介于北纬27度03分-28度36分、东经119度37分-121度18分之间。
全市陆域面积11784平方公里。
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
其中市区面积1187平方公里。
境内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呈现梯形倾斜。
绵亘有洞宫、括苍、雁荡诸山脉,泰顺的白云尖,海拔1611米,为全市最高峰。
东部平原地区,人工河道纵横交错。
主要水系有瓯江、飞云江、螯江,境内大小河流150余条。
温州陆地海岸线长355公里,有岛屿436个。
海岸线曲折,形成磐石等天然良港。
◎气候特征温州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温度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7.3-19.4摄氏度,1月份平均气温4.9-9.9摄氏度,7月份平均气温26.7-29.6摄氏度。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年降水量在1113-2494毫米之间。
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间有热带气旋,无霜期为241-326天。
全年日照数在1442-2264小时之间。
◎自然资源温州土壤肥沃,河流湖泊众多,海洋资源丰富,是江南“鱼米之乡”。
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柑橘、茶叶、枇杷、杨梅、甘蔗等160余种。
海洋鱼类有带鱼、黄鱼、鳗鱼等370余种、贝类有430余种。
沿海滩涂养殖面积达6.5万公顷,养殖蛏、蚶、虾、蟹、蛤等。
用材林有松、杉、栎等280余种。
非金属矿产资源有明矾石、花岗石、石英石等,始终明矾石矿储量占全国储量及产品质量、花色品种均居全国前列。
温州港现有生产性泊位5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7个,洞头、乐清湾等天然深水良港开发前景很好,可建20万吨级码头泊位10个。
温州以东近海大陆架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泰顺县乌岩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是浙南的绿色宝库。
历史概况◎历史沿革温州,文化灿烂的东瓯名镇,公元前192年是东瓯王驺摇的都地。
公元323年建郡,为永嘉郡,传说建郡城时有白鹿衔花绕城一周,故名鹿城。
公元675年始称温州。
历史上以手工业发达著称,是青瓷发源地之一,造纸、造船、丝绸、绣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国历史上均有一定地位。
南宋时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有“一片繁荣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之称。
温州是南戏故乡,14世纪中叶温州著名剧作家高明的《琵琶记》被译为多国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温州人杰地灵,代有名家,南宋时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和以“永嘉四灵”为代表的江湖诗派,近现代的孙诒让、夏鼐、夏承焘、苏步青等,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科学史上都具有重大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文化遗存。
瓯越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等源远流长,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造型艺术、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民间习俗等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
自2005年非遗保护工作全面开始以来,通过全市性普查,共确定非遗线索55万余条,有价值项目27000余个。
在此基础上成功申报和公布乐清黄杨木雕、细纹刻纸、温州鼓词、泰顺的药发木偶、永嘉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17项,省级43项,市级203项,县(市、区)级78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国家级6人,省级64人。
◎文物保护单位温州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南石棚墓群瑞安市篁屿乡石村棋盘山石棚墓、平阳县钱仓镇垂杨村龙山头石棚墓、苍南县钱库镇桐桥村桐桥石棚墓群商、周刘基庙、墓文成县南田镇新宅村华盖山南麓、西陵村坟前山明、清永昌堡龙湾区永中镇新城村明代南阁牌楼群乐清市仙溪镇南阁村明、清四连碓造纸作坊瓯海区泽雅镇石桥村明代高氏家族墓地乐清市北白象镇高岙村明代仕水步泰顺县仕阳镇溪东村清代利济医学堂旧址瑞安市城关镇公园路4号1885~1902年圣井山石殿瑞安市大南乡圣井山山巅明至清顺溪古建筑群平阳县顺溪镇清赤溪五洞桥苍南县赤溪镇过溪村宋芙蓉村古建筑群永嘉县岩头镇明至清泰顺廊桥泰顺县清代区划人口◎历史沿革温州市现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瑞安、乐清2市(县级)和永嘉、洞头、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
有119个镇、143个乡,30个街道办事处,5407个村委会,524个居委会。
温州市人民政府驻地鹿城区。
温州市是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城市,2009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79.11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44.77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60.95人。
民族宗教◎民族根据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温州市少数民族人口11.32万,占总人口数的1.5%。
全市有少数民族45个,其中人口在1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21个。
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7个,分别是畲族、土家族、苗族、回族、侗族、布依族、壮族。
畲族是在温州居住生活历史最为悠久的少数民族,有2个畲族民族镇和5个畲族民族乡。
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多彩的民俗,为温州地方文化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温州通行普通话。
温州方言以瓯语最为重要,一般泛指通行温州各地的温州话。
民间一般公认温州鹿城区通行方言为温州话。
温州方言除瓯语外,还有闽语、“蛮话”、“蛮讲”、畲客话、金乡话、大荆话和罗阳话等。
温州民间比较隆重的节日民俗有正月拜年、元宵灯会、端午龙舟、中秋赏月等。
在温州传统节日民俗中,最具地方特色的莫过于近年来逐渐恢复兴旺起来的“拦街福”民间祈福活动。
现在,一些西方著名的节日民俗也在温州流行起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
◎著名宗教场所大若岩陶公洞:位于永嘉县大若岩。
温州有记载的最早的道观,传说陶弘景居此编撰《真诰》。
包公殿:位于鹿城西山路。
温州市道教协会驻此。
江心寺:位于鹿城江心屿,又称中川寺,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著名佛教寺院之一。
妙果寺:位于鹿城松台山南麓。
温州市佛教协会驻此。
周宅祠巷天主堂:位于鹿城区周宅祠巷。
为温州第一座哥特式建筑。
城西基督教堂:位于鹿城区城西街。
1951年以来为温州市基督教爱国会和协会驻堂。
著名人物温州人杰地灵,代有名家。
南宋时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和以“永嘉四灵”为代表的江湖诗派,近现代的孙诒让、夏鼐、夏承焘、苏步青等,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科学史上都具有重大影响。
◎温州部分杰出历史人物。
谢灵运(385~433年),公元422年出任永嘉太守,是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他创作的山水诗传世名篇,多为赞美温州山水。
王十朋 (1114~1171年),温州人。
南宋建炎二十四年高宗亲擢为状元,著有《梅溪集》及《杜陵诗史》等,其事迹、思想在温州影响较大。
叶适(1150~1223年),温州人。
南宋哲学家,倡导“务实而不务虚”,批评“高谈者远述性命,而以功业为可略”,主张“黜虚从实”,修实政、行实德、实事实功,是永嘉学派之集大成者。
刘基(1311~1375年),字伯温,文成南田人。
明朝开国功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孙诒让(1848~1908年),温州瑞安人。
清经学家、文字训诂学家,所著《契文举例》,为最早考释甲骨文的著作,另著有《名原》、《古籀拾遗》、《古籀馀论》、《墨子间诂》、《周礼正义》、《尚书骈枝》、《札迻》、《籀庼述林》等书,堪称大师。
夏承焘(1900~1986年) ,温州人。
著名词学家,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国学界称其为一代词宗。
夏鼐(1910~1985年),温州人。
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中科院院士。
曾先后获得英国学术院通讯院士、德意志考古研究所通讯院士、瑞典皇家文学历史考古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外籍院士、意大利远东研究所通讯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等荣誉称号。
被誉为新中国考古学奠基人。
苏步青(1902~2003年),温州人。
我国杰出的数学家、教育家、诗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科院院士。
曾任复旦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名品荟萃◎温州农产品温州物种资源丰富,盛产杨梅、柑桔(瓯柑、四季柚、早香柚)、枇杷、茶叶、蘑菇等名特优农产品。
目前温州有泰顺“中国茶叶之乡”、永嘉“中国乌牛早茶之乡”、苍南“中国蘑菇之乡”、“席草之乡”、“四季柚之乡”和“紫菜之乡”、乐清“中国牡蛎之乡”、“泥蚶之乡”和“中国鲨鱼加工基地”、瑞安、平阳“中国马蹄笋之乡”、瓯海、龙湾“中国杨梅之乡”、龙湾“中国文蛤之乡”、瓯海“中国瓯柑之乡”、洞头“中国羊栖菜之乡”等 16个中国特产之乡称号,形成了以特色农业为主导,“一村一品”唱主角的生产格局。
茶山杨梅瓯柑市树市花◎市树榕树榕树(小叶榕)是温州市树。
榕树在温州市有悠久的生长历史,树姿雄伟,枝繁叶茂,四季常青。
1985年2月,温州市民以投票表决方式,评出小叶榕为市树。
1985年7月10日,温州市第六届人代表常务会第14次会议通过“关于命名温州市树、市花的决定”,决定指出:命名榕树、茶花为市树市花,能反映温州自然风貌和温州人民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精神,有利于激发人民爱国爱乡之情。
◎市花茶花山茶花是温州市的市花。
温州是我国山茶花的主要原产地之一。
温州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宜山茶花的栽培生长,山茶花的品种约有200余种。
温州人工栽培选育山茶花的历史悠久,园艺品种繁多。
著名省级风景名胜区仙岩大罗山的一株山茶花--金心茶,迄今已有1200余年的树龄。
山茶花在温州的栽种十分普遍,园林、景区、家庭多有栽种。
1984年9月,温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评选市花活动。
1985年2月,温州市人民政府通过新闻媒体号召市民投票确定市花。
1985年7月,温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4次会议审议了市人民政府的报告,正式命名山茶花为温州市市花。
风景名胜温州,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境内名山秀水众多,风光旖旎。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有雁荡山、楠溪江、百丈漈-飞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乌岩岭、南麂岛;省级风景区有仙岩、瑶溪、泽雅、滨海玉苍山、洞头、寨寮溪、百丈漈等9处,还有茶山、岷岗、天柱寺等12个市级景区和11处县级景区。
风景区陆域总面积达2279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20%。
全市还有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省级森林公园。
是太平洋西岸最适宜于人类居住的区域之一。
◎森林温州市森林覆盖率为56%。
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分别是雁荡山国家森林公园、玉苍山国家森林公园、花岩森林公园、龙湾潭森林公园、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
省级森林公园8个。
◎雁荡山风景名胜区雁荡山-夫妻峰雁荡山位于乐清市东北,总面积450平方公里。
雁荡山古负盛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主峰百岗尖海拔1150米。
灵峰、灵岩、大龙湫为全山风景中心。
大龙湫瀑布高达190米,直泻龙潭。
2004年雁荡山被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初被命名为世界地质公园。
雁荡山形成于1.2亿年前,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境内,部分位于永嘉县及温岭市。
距杭州300公里,距温州70公里。
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素有“袁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