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调查 一、 旅游资源调查的意义 1.了解到调查区域旅游资源的类型、现状、特征、规模和
开发潜力等因素,从而为其评价和开发工作奠定基础,提
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2. 建立完整的旅游资源科学信息档案并联接到区域信息
库中,从而起到摸清家底、了解现状的作用,为区域经济 发展、旅游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概念 所谓旅游资源评价就是从合理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及 取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运用某种方法,对一 定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及其外部开发条件等进行 综合评判和鉴定的过程。
一、旅游资源评价内容
(一)旅游资源价值评价
(1)美学观赏性
(2) 历史文化性 (3) 科学性
附加值
评价项 目
评价因 子 价观 值赏 (游 30 憩 分使 )用 (历 25 史 分文 )化 科 学 艺 术 价 值 分珍 )稀 奇 特 程 度 ( 15
评价依据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赋值
30-22 21-13
3/4季节时间(4)
1/2季节时间(3)
海拔
坡度 温度
>762.5m(6)
很好 (4) >10℃(3)
457.6 ~ 762.5m (4)
好 (3) -17.8 ~ 6.7℃ (2)
152.5 ~ 457.5 m(2)
一般(2) <-17.8℃(1)
45.75 ~ 152.5m (1 )
差(1) ——
形态与结构有少量变化,但不明显。 形态与结构有明显变化。
形态与结构有重大变化。
1
资 源 影 响 力 ( 15 分 )
知 (名 10 度 和 分影 )响 力 适 游 (期 5 或 分使 )用 范 围
• 5)旅游部门有专门联系人,负责联系协调各有关部门。 • 6)可事先收集的资料有关单位能代为收集。
• 7)旅游部门所能提供的资料,应无偿提供。
• 8)初步成果形成后应至少组织一次旅游发展研讨会。 • 9)在有关报纸上开辟专栏,探讨旅游发展的重大问题, 听取公众的意愿。
二、区域背景二手资料收集 1.区域发展总体状况调查 • 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文件。 • 有关年度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和年鉴。 • 当地近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 当地近年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和政策法规配套。 • 当地主要城市规划的最新修编资料。 • 当地最新的地名图、现状图。
1. 旅游资源技术性单因子定量评价
旅游资源的技术性单因子评价是指针对旅游资源的旅 游功能,集中考虑某些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并对这 些因素进行适宜评价或优劣评判。
海水浴场适宜性评价 (美国)
决定因素
评估标准及计分
水质 危险性 水温 颜色与混浊度 风 1.5m深水域(距海岸线) 海滩状况
清澈 (5) 无 (5) >22.2℃(5)
4) 旅游资源的情况
包括旅游资源成因、类型、数量、分布位 置、规模、 形态和特征;
5) 旅游资源的评价 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
特别要注意和同类资源的对比,最后评定旅游资源级别和吸引向性;
6)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 将调查工作中所发现的关于旅游资
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概括,以引起开发者和管理者的 注意,同时须提出相应开发规划的建议和保护性措施。 7) 主要参考文献。 (四) 资料的管理和更新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12-6 5- 1
资 源 要 素 价 值 ( 85 分 )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 25-20 艺术价值。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 19-13 艺术价值。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 12-6 艺术价值。 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意义。 5- 1
(4)奇特性
(5)规模与组合状况 (6)旅游功能 (7) 旅游环境容量 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 一定旅游资源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能 力,也就是在不致严重影响旅游资源特 性、质量及旅游者体验的前提下,旅游 资源的特质和空间规模所能连续维持的 最高旅游利用水平,又称为旅游承载力 或饱和度。
(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区位条件 (2)客源条件 (3)自然环境 (4)经济环境 (5) 社会文化条件 社会文化条件主要是指旅游资源所在地的政治局势、政策法令、
混浊(4) 有一点(4)
污染(1) 有一些(1) < 19.4℃(1) < 1/2季适宜(1) 9.15~15.25m(1)
19.4~22.2℃(4)
清明(3)
全季适宜(3) >30.5m(3) 良好(5)
稍混浊(2)
>1/2季适宜(2)
混浊(1)
15.25~30.5m(2) 一般(4) 差(1)
注:分等:A=26~29,B=21~25,C=13~20。 海滩状况包括坡度、平滑、稳定性、障碍性。 良好级海滩:坡度低于10%,海岸平滑、稳定,障碍物少且易于移除;一般级与差级,依此类推。
(1)旅游资源共有因子评价
按照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所共同拥有的因子对旅游资源单
体进行的价值和程度评价。
1) 评价体系
• 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 赋分。 • 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 • 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 • 其中: • "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 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5项评价因子。 • "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2项评 价因子。 • "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
社会治安、政府及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卫生保健状况、地方开
放程度及风俗习惯等。 (6)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一)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是通过人们的感性认识,对旅游资源 作出定性的评价或分级,一般无具体数量指标。
(二)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是通过统计、分析、计算,用具体的数量来表 示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等级的方法。
片、录像等有关资料。
(三)旅游资源外部开发条件的调查 包括调查区和所依托城镇与中心城市的距离,依托城镇的经济 状况、接待条件、社会治安、民族团结、风土人情、文化素养、
物产情况等,调查区与外部的交通通讯联系状况等。
四、 旅游资源调查的程序 (一)准备阶段 1. 成立调查小组 2. 制定旅游资源调查的工作计划 3. 拟订旅游资源分类体系,设计旅游资源 调查表及调查问卷 4.资料收集与室内整理分析
二、 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
(一)旅游资源形成的背景条件 调查区的地貌、水文、动植物、气象气候特征、环境 因素和历史沿革。
(二) 旅游资源区的旅游资源状况
包括旅游资源的类型、数量、规模、结构、级别、成 因等。与当地旅游资源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社会风情、
名人活动、文化作品的情况以及调查区的资源分布图、照
2.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 区域交通及交通规划;口岸和交通中心、类型、班次。 • 区域产业结构;主要产品结构与名牌产品;对外经济联系; 经济发展环境。 • 会议场馆、贸易市场、商务中心建设;固定周期的大型商务 活动规模与影响范围。 • 内外贸发展状况;政府对于发展大流通的鼓励政策。 • 居民的经济收入、消费结构、消费观念、居民对发展旅游的 态度和意见。 • 社会文化状况,社会文化环境对旅游发展的支持。
4 旅游规划和旅游政策法规
• 近年人大、政府出台的旅游发展政策、法规文件。
• 各级政府制定的旅游发展规划文本与图纸。
(二)野外调查,收集资料和数据阶段 1. 调查方式 1)概查 2. 调查方法 1)野外实地踏勘 2)详查
2)访问座谈
3)问卷调查
(三)文件编辑,形成成果阶段
1. 资料、照片、录像片等的整理 2. 图件的编制和清绘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中等;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和谐、 4-3 疏密度较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高。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小;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较和 谐、疏密度一般;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小。 形态与结构保持完整。 2- 1
5- 4 3 2
完 整 性 ( 5 分 )
2) 计分方法 基本分值 • 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 100分,其中: • "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 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 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 • "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 用范围"5分。 • "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 • 每一评价因子分为4个档次,其因子分值相应分为4档。
• 科技能力、科技地位与科技交流活动。
3 当地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旅游发展的思考 • 党政领导关于旅游的讲话、报告。 • 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对旅游业的要求。 • 从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看旅游业的未来地位。 • 近几年各级有关部门(人大、政协、政研室等)关于旅游发 展的调研报告。 • 对旅游规划的建议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