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需求调研的方法

需求调研的方法

需求调研方法及实战
概述
需求调研和需要分析,可以说是软件工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据统计,失败的项目中有70%以上都是由需求引起的,例如:需求不完整、需求变更等等。

在这方面是有着血和泪的教训的。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需求?其原则也很简单,就是从外到内、从粗到细、从浅到深。

具体的说,就是从公司级、部门级、操作级三个层次进行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

需求开发的具体流程如下:
1.根据合同确定项目目标和范围
2.确定系统干系人
3.选择用户代表
4.熟悉业务领域,建立词汇表
5.做好访谈计划、访谈问题大纲
6.获取每类用户的需求
7.分析用户工作流程
8.确定用例
9.建立领域模型
10.确定非功能需求
11.确定设计约束
12.划分需求优先级
13.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
下面将举例说明需求调研的三个层次(本文中的例子取材于笔者亲身参与的一个项目)。

公司级
在对客户的业务知识、项目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后,开始访谈客户公司的高层领导,了解他们对项目的期望、目标(要符合SMART的原则)、及该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这些信息可用于对需求的把握和对需求优先级的排序。

在这个阶段中,还需要将业务分解成大的业务模块,定义每个业务模块之间的接口。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将一个大的系统分解为多个小的系统,降低系统的复杂度。

例如:
部门级
在这个阶段中,将上个阶段分解的业务模块落实到具体的业务部门中,访谈该部门经理。

获取该部门的业务流程。

流程建模的方法如下:
1.找出业务事件
2.识别一个业务事件的相关业务活动
3.确定业务活动之间的关系
4.业务活动的输入、输出信息
5.负责业务活动的部门、岗位
流程建模后,将流程中的每个节点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在系统的范围内。

如在系统范围内,将其定义为用例。

同时了解部门经理的管理需求,找到业务流程的管控点,生成报表。

下面是一个流程建模的实例:
操作级
将流程中的节点定义为用例,建立用例模型,并编写用例。

建立用例模型的方法如下:
1.找出系统参与者
2.找出用例
3.描述参与者和用例的交互
4.建立用例间的关系
5.建立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6.划分用例优先级
7.详细描述用例
下面是用例模型的具体例子,
在编写用例的过程中,同时研究客户的业务表单和报表,进行领域建模。

之后,就可以画Demo。

通过Demo与客户讨论系统对业务的实现,并进一步将需求细化。

领域建模的方法是:
1.分析业务事件、报表
2.识别出业务实体
3.确定实体之间的关系
4.定义实体属性
下面是一个领域模型的实例:
需求调研的成果物
需求调研结束后,将生成需求规格说明书,需求规格说明书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从上图可以看出,需求过程中还有很多重要的工作,如非功能性需求等。

这些内容对系统的架构设计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由于篇幅所限,就不一一说明了。

总结
以上方法已在多个项目中进行了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其只适用于业务性比较强的项目,比如管理信息系统(MIS)。

而对于嵌入式等类型的项目就不适用了。

另外,该方法目前还比较粗糙,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