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⑶ 固溶体的性能:
因溶质原子的溶入,溶剂晶格产生畸 变,使固溶体的强度、硬度升高,而塑 性、韧性有所下降。 固溶强化:通过形成固溶体使金属材料 的强度、硬度提高的强化方法。
间隙固溶体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2. 金属化合物
⑴ 定义:指合金组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晶格类型和特性完全 不同于任一组元的新相。 ⑵ 分类:根据形成条件和结构特点分成三类。 ① 正常价化合物:符合一般化合物的原子价规律,成分固 定且可用化学式表示,如: Mg2Si, ZnS,…… ② 电子化合物:符合电子浓度规律, 其晶体结构由电子浓 度(价电子总数与原子总数之比)决定。
㈠ 包晶相图
T,C 以铂-银合金相图为例 T,C
L
L+ a
a c
f
Pt Ag%
L
L+
L+ a
L+ a
e
d
a+
g
Ag
+ a Ⅱ
t
包晶转变: Ld + ac e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㈡共析相图
共析转变: (a + ) 共析体
T,C
L
L+
a
A
+a c
d a+
2.结晶时的过冷现象(图)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
△T = T0 – Tn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结晶时的过冷现象
温 度
To Tn 理论结晶温度
△T
△T = T0 – Tn
实际结晶温度
时间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大。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共晶相图形成
二元共晶相图可分为三部分: 水平线以上为匀晶转变部分;
水平线上为共晶转变部分;
水平线以下为脱溶转变部分。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线:
相图分析
adb; 固相线: acdeb; ●溶解度线(固溶线): cf: Sn在α中的溶解度线 , eg: Pb在β中的溶解度线 。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典型的共晶组织形态 (a)层片状;(b)棒状(条状或纤维状);(c)球状
(d)针状;(e)螺旋状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⑵合金Ⅱ(亚共晶合金)
结晶过程:冷却至 1点时开始结晶出固溶体 α,在183℃时 剩余液相的成分到达 E 点 ,这些液相便发生共晶转变,变成 共晶体。共晶转变完成后温度继续下降,初晶α的溶解度发生 变化,其内析出二次相 βⅡ。 至室温,合金Ⅲ的平衡组织是α + βⅡ + (α + β)
称为溶质。 ● 固溶度: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原子在溶剂中的最大
浓度,叫做溶解度,也称固溶度。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⑵ 固溶体的分类:
●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位于晶格结点上。 ●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位于晶格间隙中。
有限固溶体:溶质原子在溶剂中有一定 的固溶度。 无限固溶体:溶质原子可以任意比例与 溶剂原子互溶。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二、结晶的条件
1. 能量条件 能量条件:Gl﹤Gs。 自由能G是表示物质能量状态的函数。
G
△G
L S
△T
Tn
T0
T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2. 结构条件:
液体金属的原子排列结构特点:短程有序,长程无序, 存在结构起伏。
液态中的短 程有序结构
固态中的长 程有序结构
结构条件:液体金属内部存在瞬时呈现的短程有序原 子集团。
+
e
B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三)形成稳定化合物的相图
稳定化合物在相图中表现为一垂线,可将其视为独立组 元,并以其为界将相图分开进行分析。 如Mg - Si相图,以Mg2Si 为界分为两个简单的共晶相图进 行分析。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六、相图与性能的关系
1. 合金的力学性能与相图的关系
(21/14)
(21/12)
Si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③ 间隙化合物:由过渡族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较大)与非 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较小,如C、N、B等)组成的金属化合 物。 间隙化合物又分为间隙相和复杂结构的间隙化合物。 间隙相(简单结构的化合物):R非金属/R金属﹤0.59; 复杂结构的间隙化合物: R非金属/R金属﹥0.59。
⑴ 单相固溶体的合金: 性能随成分呈曲线变化,随 溶质含量增加,σ、HB增加, 塑性下降。 ⑵ 具有共晶组织的合金: 性能与合金成分呈直线关系, 是两相性能的算术平均值。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2. 合金的工艺性能与相图的关系
⑴ 铸造性能 单相固溶体的铸造性能差: 熔点高,结晶温度范围大, 流动性差,易形成分散缩孔, 而不易形成集中缩孔。 共晶和接近共晶成分的合金 铸造性好:熔点低,结晶温度 低,结晶温度间隔小。 ⑵ 锻造和焊接性能 单相固溶体具有良好的锻 造性和焊接性,变形抗力小 ,变形均匀,不易开裂。
两相相对质量分数: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杠杆定律的应用
(1)确定两平衡相的成分; (2) 确定两平衡相的相对重量。
0.58 - 0.53 ×100% = 38.5% QL = 0.58 - 0.45 0.53 - 0.45 × Qa = 100% = 61.5% 0.58 - 0.45
杠杆定律只适用于两相区。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⑶ 合金Ⅲ(过共晶合金)
结晶过程:
L→L+β→(α + β)+β→(α + β)+β + αⅡ。 室温平衡组织是: αⅡ + β + (α + β)。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⑷合金Ⅳ
1点时,从液相中开始结晶出α相;
2点时全部转变成α相;
3点时,α相达到饱和,继续冷却, 则从α相中析出βⅡ相。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3.2 纯金属的结晶
§3.3 合金的结晶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3.2 纯金属的结晶
一.结晶时的过冷现象 二.结晶的条件 三.结晶的过程 四.结晶后的晶粒大小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一、结晶时的过冷现象
1. 凝固与结晶的概念
凝固: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 结晶:指物质由液态凝固为固态晶体的过程。 金属的结晶:指液态金属凝固成固态金属晶体的过程。
自发形核和非自发形核同时存在,非自发形核起主导作用。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2)晶核长大
晶核长大:晶核形成以后,液相中的原子或原子团通过 扩散不断地依附于晶核表面上,使固液界面向液相中移 动,从而晶核就逐渐长大。
长大方式:树枝状长大。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晶核按树枝状方式长大
金属的树枝晶
金属的树枝晶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2.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
0-1点间为液相,冷却至1点,开始结晶出α相;1和2点间, 随温度缓慢下降,α相逐渐增多,液相逐渐减少;温度降至2 点的时候,液相消失,结晶完成,得到的组织为均匀单相α 固溶体。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3、杠杆定律
杠杆定律:合金在某温度下两平衡相的重量比等于该 两相质量比: 温度下与各自相区距离较远的成分线段之比。
ωNi/%025源自50○75
100
○
○ ○ ○ ○
○
○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三、匀晶相图 ㈠ 匀晶相图——指合金的两组元在液态和固态均可以
无限互溶,且只发生匀晶转变的相图称为匀晶相图。
匀晶转变: 指从液相中只结晶出单一固溶体的转变。
㈡ 相图分析
1.点、线、区的意义
点:A、B点分别是Cu和Ni的熔点; 线:AaB是液相线,AbB是固相线; 相区: 液相区:单相液态合金L; 固相区:单相固溶体α; 两相区: L+ α。
标注了组织组成物的共晶相图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课堂练习:
依据Pb-Sn相图,说明合金Ⅲ(含32%Sn )在下列温度时组
织中有哪些相,并求出相的相对量。 ① 高于300℃; ② 刚冷至183℃,共晶转变尚未开始;
③ 在183℃,共晶转变完毕; ④ 冷至室温。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五、其他合金相图
●平衡条件:指极缓慢冷却或加热,即在每一温度都 停留足够长时间,使合金中的原子充分扩散,组织 中各相的化学成分和相对量最终达到动态平衡。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3.相图的建立
⑴ 配制几种不同成分的Cu – Ni合金; ⑵ 在极缓慢的冷却方式下,测出各合金的冷却曲线。冷却曲线 分组号 Ⅰ Ⅱ Ⅲ ;Ⅳ Ⅴ 上的转折点表示结晶开始和结束的温度 成分 ⑶在温度-成分坐标系中,分别作出各组合金的成分垂线并标注 各临界温度点; 75 50 25 0 ωCu/% 100 ⑷ 将相同意义的点连成线,并标明各区域内所存在的相。
细化晶粒的方法和措施:
1. 提高冷却速度(增加过冷度) ; 2. 进行变质处理:在液体金属中加入变质剂(孕育剂), 以细化晶粒和改善组织的工艺措施。 3. 机械振动、超声波振动或电磁搅拌。
振动的作用:使树枝晶破碎,晶核数增加,晶粒细化。 细晶强化 — 晶粒细化使金属机械性能提高的现象。
因此工程上细化晶粒是提高金属力学性能的重要 途径之一 。
合金Ⅳ的 平衡结晶 示意图
则合金Ⅳ的室温平衡组织是α + βⅡ。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相图
3.共晶相图小结
●在共晶线上都有共晶转变发生。 ●要区分共晶组织、先共晶相(初晶)、二次相的概念。 ●相组成物:组织中的组成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