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修复关键工序施工技术方案本俞宅修复工程需用大量木材料,为防止白蚁虫害,在施工前,用1/200的氯丹(010H6CL3)乳剂对木构件进行处理。
一、地基工程施工技术方案1、地基和基础根据现状全面进行一次检查测试,了解各地基沉降状况及房屋安全鉴定,如基础不稳固,危及房屋安全,则进行加固处理。
2、对应加固处理的地基作分段、分块、间隔进行掏修,并按加固要求进行修复。
3、地基修复对已挖出的地基作必要调整,按技术标准规范进行填土工作,作到“先深后浅”,先填实深处后填浅处,每填一层夯实一层,在施工中注意基层的稳定性,避免今后发生不均匀沉降。
二、屋面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屋面进行全面翻修,更换破损小青瓦和望砖,新的瓦件品种、质量、色泽和原物保持一致。
屋面做法采用桐油石灰加防水粉,作成实体泥垅上铺195×195小青瓦(底瓦一搭三,盖瓦一搭五,所有小青瓦的铺设瓦底大头向上,盖瓦大头向下),石油沥青油毡一层,165×120×20望砖浇刷,披线的色泽按样板施工。
望砖套浆处理,以抗渗漏。
损毁缺失的瓦当、滴水和封檐板重新定制。
屋脊按原式样修复,作到高度一致、轴线对称、线条通畅。
青瓦屋面施工一般采用“撞肩”做法,其工艺流程:苦背→分中号陇→调脊→瓦瓦1、苦背:用掺白灰渣子泥(碎麦秸或稻草)苦背。
做法与琉璃悬山苦背方法基本相同。
2、分中号陇:按琉璃悬山屋顶分中号陇的方法进行。
青瓦瓦口尺寸应在以下范围内确定:走水当不应小于底瓦宽一半;盖瓦瓦翅应遮住底瓦瓦翅。
3、调脊:(1)正脊的调脊方法: 1)按扎肩灰上号好的盖瓦中,在每坡各陇底瓦位置各放一块“续折腰瓦”和两块底瓦(梯子瓦)。
下面的一块梯子瓦的下面再放一块凸面朝上横放的底瓦。
沿前后坡扯一道横线,该横线沿3块瓦底中间通过,高度应比博缝上皮高一底瓦厚。
通过调整枕头瓦,使每陇瓦高低一致。
2)将横线移至脊中开始“抱头”。
方法是一人挑线,另一人将两坡最上面的“老桩瓦”移开后放灰于两坡相交处,再重新放好“老桩瓦”,用力一挤,使两块瓦碰头,灰从上边挤出来。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加强两块瓦的整体性,二是提高防漏性能。
3)扯线铺灰,在脊上正折腰瓦之间瓦盖瓦“正罗锅”(两坡续罗锅瓦待瓦时与正罗锅瓦相接)。
(2)垂脊。
大式青瓦屋顶垂脊也分为兽前兽后两部分,各占垂脊总长的1/3和2/3。
1)在边陇与排山割角滴子瓦相交处,放遮心瓦,并铺灰放一块勾头,这块勾头要打“割角”,它与垂脊的平面夹角为45度。
2)勾头之上铺灰砌圭角砖。
圭角应比勾头退进若干。
3)在圭角砖后扯线铺灰,砌1~2层条砖(胎子砖)。
胎子砖砌好后,里外抹麻月灰刷青浆轧光。
胎子砖抹灰后宽度等于圭角宽并与圭角同高,前后坡胎子砖沿边陇直上相交于脊,胎子砖下的排山勾滴瓦要用灰砖填平并与胎子砖抹平。
4)在圭角和胎子砖上砌一层瓦条(瓦条出檐尺寸为瓦条砖厚的1/2)至脊。
5)在圭角位置,瓦条之上砌盘子砖,盘子砖出檐尺寸为圭角上口宽度。
6)在盘子砖后面砌一层圆混砖,出檐尺寸等于其半径尺寸。
高度与盘子等高,砌至瞎前。
圆混砖与瓦条一样,里外两侧各用一块,中间空隙用碎砖、灰填实。
7)在垂兽位置砌上兽座和垂兽。
8)兽前部分,在盘子上放置带猫头的勾头。
出檐尺寸为“烧饼盖”厚尺寸,其后放几个带小兽的筒瓦(数目决定方法同琉璃屋面小兽数目决定方法),狮马之后垂兽之前放一块筒瓦。
9)兽后部分的砌法是,在头层瓦条上再砌一层瓦条(出檐与头层瓦条齐),之上砌圆混砖,与兽前圆混檐齐。
紧挨兽座处砌一块立圆混砖,与卧置圆混耳成直角(两块均需削割角)。
为使脊成弧形,瓦条和圆混要短一些,脊的弧形成山尖山样,要用灰填平瓦条和圆混乏向缝隙。
在圆混砖之上砌陡板砖,里外各一块,用铁丝拴住揪子眼,然后灌浆(脊上的陡板规格应小一些)。
在陡板之上再砌一层圆混砖,砌法及砖出檐尺寸同第一层圆混。
这上下两层圆混砖应与立置的混砖将陡板砖圈起来。
立放的混砖与垂兽之间的空隙用灰堵实填平。
在混砖之上砌一层筒瓦,然后在筒瓦两旁及上边抹麻刀灰(抹眉子),上口比下口稍窄,下口不要抹到混砖上,混砖与眉子之间的空隙叫“眉子沟”(高度为1/10眉子高左右)。
为使眉子沟整齐一致,操作时,用平尺紧靠筒瓦放在混砖上,抹完眉子将平尺抽出,即能做出整齐美观的眉子沟。
调脊工作完成后,及时打点修理。
4、瓦瓦(1)冲陇。
扯线铺灰,先将中间的三趟底瓦和两趟盖瓦瓦好。
工作人员多,可再次分中冲几趟陇。
(2)瓦檐头。
扯线铺灰,将檐头滴子瓦和圆眼勾头瓦瓦好,滴子瓦出檐最多不超过本身长度的1/2,在两端边陇滴子瓦下棱扯一道线,每陇出檐和高低都以此线为准。
圆眼勾头出檐为瓦头“烧饼盖”的厚度,即圆眼勾头要紧靠滴子。
高低以檐线为准。
滴子瓦蚰蜓当的圆眼勾头之下,应放一块遮心瓦(可用瓦条代替),免仰视能看到勾头里的盖瓦灰,然后钉子穿过圆眼勾头上的圆孔将勾头钉到连檐上,以防瓦陇下滑。
钉子上扣上钉帽(内用麻刀灰塞满再扣),较长的屋坡可在中腰和上腰横向再加一趟圆眼筒瓦和钉帽。
(3)瓦底瓦。
先在齐头线、愣线和檐线上各拴一根短铅丝(叫做“吊鱼”),“吊鱼”的长度根据线到边陇底瓦翅的距离确定,然后开线。
按照排好的瓦当和脊上号好陇的标记,把线的一端拴在一个插入脊上泥背中的铁钎上,另一端拴一块瓦,吊在房檐下。
这条瓦瓦用线叫“瓦刀”线。
瓦刀线的高低应从“吊鱼”的底棱为准。
若瓦刀线囊与屋顶囊不一致,可在其上拴个较重的东西(如线坠之类)进行调整,然后铺灰泥瓦底瓦,灰泥的厚度不应超过灰背厚度。
底瓦窄头朝上,按一压二(最密不超过一压三,也有一压一)从下往上依次摆放端正顺直。
瓦与底瓦灰的触面积应达百分之百。
高低顺直以瓦刀线为准。
瓦好底瓦后,用麻刀灰将蚰蜓当填严,以盖住瓦翅为度。
(4)瓦盖瓦。
按楞线到边陇盖瓦瓦翅的距离调好“吊鱼”的长短,然后以吊鱼为高低标准开线。
瓦刀线两端以排好的盖瓦陇为准,将和好的盖瓦灰(要比低瓦灰硬些)摊放到蚰蜓当上,从下而上依次安放盖瓦。
盖瓦要熊头朝上,抹上素灰,上面的筒瓦压住下面的熊头,挤压严实。
用在熊头上的素灰要根据瓦的颜色加色调拌(黄色瓦加红土粉,其他色瓦加黑色)。
盖瓦与底瓦翅应相距有盖瓦高度1/3大小的间隙。
盖瓦陇的高低直顺都要以瓦刀线为准,尽可能使人都“跟线”,避免出现瓦陇一侧不齐的状况。
(5)捉节夹陇。
将摆好的瓦陇清扫干,用小麻刀灰勾抹筒瓦相接处,此工序为“捉节”。
然后用夹陇灰(掺色)将睁眼抹平,这叫“夹陇”。
夹陇应分粗细两步进行。
上口与瓦翅外棱平,下脚与上口垂直,用瓦刀抹光轧实后,将瓦面清理干净,此项工序也可在挑顶工程结束之后进行。
尖山硬山的两坡底瓦应相接并用灰“抱头”。
相接处铺灰放“瓦掐子”(可用瓦条替代),以增强前后坡的整体性以及防漏性能。
三、墙体工程施工技术方案首先,拆除非原始分割墙,按残存的马头墙风格修复已毁的马头山墙,所有外墙用青砖进行修补,大小完整,规格统一。
倾斜严重需重砌的墙体用M5.0水泥砂浆垒砌并分层灌浆,灰缝不超过0.2CM。
墙身需在相对标高-0.06外做20厚1∶2水泥防水砂浆防潮层一道,柱与墙连接处柱内2个直径6钢筋,伸入柱两边砖墙内各1000。
磨砖墙的修补,组砌方法、图案、线角、色泽、风格与原砖细一致。
外墙面为清水砖面,修补后采用二氧化硅防水涂料,保持原有色泽。
内墙重批补白水泥腻子,按原厚度抹制,浮刷106涂料三遍。
墙身砌筑施工工艺流程:准备→拌制灰浆→干摆砌的砌筑→丝缝砖墙的砌筑→淌白砖墙的砌筑1、准备工作(1)施工准备:检查基础轴线是否准确,并在木结构架的柱边立皮数杆。
检查基础上平是否水平,如有偏差,应用灰浆抹平。
尤其干摆砖墙的平整更为重要。
(2)材料准备:砖已经加工好,并已运到现场,运输和堆放时应注意轻拿轻放,特别应防止损伤砖楞角。
(3)工具准备:除瓦刀外,还应准备抹子、鸭嘴、磨头、方尺、平尺、线锤、弧线等。
(4)操作准备:是否已搭好脚手架,运输道路要通畅。
回填土均应完成并夯实,还应有拌制灰浆的地方。
2、拌制灰浆根据砌筑方式确定灰浆拌制时间。
如干摆砖、丝缝砖的砌筑灰浆不应过早准备;如[为淌白砖,因砖下必须铺灰,可以事先先准备一部分灰浆,还应根据图纸要求确定是用桃花浆还是用江米浆,丝缝砖则要用青灰浆,不能用错。
3、干摆砌的砌筑干摆砌法即闻名于世的“磨砖对缝”砌法。
干摆砖墙须用经加工的干摆砖,砌筑时应检查一下砖的楞角是否完好,并应配备专门人员打截料,即对墙体要求的特殊砖进行截断、磨光、砍削、配置等。
砌筑时,由于古建筑的墙身较厚,往往是外露的内外面干摆而中间则填心砌筑。
其砌筑过程为:(1)在墙两端先“拽线”,即拴两道立线,外侧墙拴两道横线。
立线控制墙的垂直度。
横线控制墙的水平。
两道横线中上面一道叫罩线,下面一道叫卧线。
可控制干摆砖的上下楞。
(2)砌第一皮砖时应先检查一下基础是否水平,如有偏差应先用灰浆找平(俗称“衬脚”)。
(3)开始干摆砖,摆时按确定的组砌方法摆砖挤紧。
摆完砖后用平尺逐块检查平直度(俗称“打站尺”),即用平尺下端立在基础墙上弹出的墙边线的上面,中间与拴的卧线与罩线贴近,检查砖的上下楞是否贴近平尺,如有凸出或凹进的应及时纠正,再摆好。
这与现代用托线板检查相似。
(4)为了摆平砖块,有的砖的后口要用石片(很薄的)垫在砖下,名叫“背撒”。
背撒是应注意石片不能露出砖长:顶头缝处一定要背好,不能两块干摆砖叠起来背撒。
(5)背撒结束在内外墙皮的中间,然后用一般未加工的砖填砌中间,名为“填馅”。
“填馅”后检查干摆砖的上楞是否平直,如有不平要用磨头将高出的部分磨去(俗称“刹趟”)。
(6)每皮砖砌完之后要灌浆。
一般用桃花浆灌注,浆分三次灌,第一次和第三次要稀浆;第二次要稍稠些。
第三次是找补性的灌(俗称“点落窝”)。
应特别注意灌浆不要过量,否则会把干摆好的砖撑开反而不好。
第三次“点落窝”结束后要用刮灰板把浮在砖上的灰浆刮去,然后用大麻刀灰把灌过浆的地方封抹(俗称“抹线”),以防止再砌上一皮砖灌浆时,浆流下去把下皮干摆砖墙撑开。
“抹线”工作很重要,不可忽视。
以后再砌上面的每皮砖,就不要“打站尺”,线也只要罩线,做到砌时上跟线下跟楞,砌平砌直即可。
(7)修正:干摆砖墙砌完一段后,要进行墙面修正。
它包括墁干活、打点、墁水活和冲水。
墁干活是用磨头将砖与砖交接处高出的部分磨平。
打点是用砖药把砖的残缺部分和砖上的砂眼补抹平整。
墁水活是用磨头蘸水后把墁干活的地方和打点过的地方轻轻再进行磨平。
冲水是用清水(过去用井水,现在用自来水)把整个墙面冲洗干净,使干摆砖墙干净美观,做到“真砖实缝”。
这7个工序都是精工细作地进行,不能像现在砌砖那么快速。
4、丝缝砖墙的砌筑丝缝墙应用丝缝砖砌筑,其砌法和干摆砖相似。
不同的是丝缝砖的加工不如干摆砖那么细致,所以砌时外露墙面的砖缝要挂一些青灰浆,砌完后用平尺检查,用竹蔑片“耕缝”,使耕出的缝横平竖直、深浅一致,如丝缝一样,最后不用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