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拉丁美洲国家发展战略的经验与教训

拉丁美洲国家发展战略的经验与教训


四、1970年代后期经济急转直下
70 年代后期,为解决资金的不足,不少拉美国家 实行负债发展经济战略,过分依靠举借外债来发 展经济,拉美所欠外债总额从 1975 年的685亿美 元迅速增至1982年的3 287.11亿美元。 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弊端与70年代后期出 70 现的一系列不利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了拉美地 区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 1982年,拉美偿债率(债务偿付占出口总额的比 重)高达 41%,负债率(债务总额与同期出口总 额的比率)高达 331%。
一、拉美概况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以下简称拉丁美 洲或拉美)包括北美洲(墨西哥)、中美 洲、 南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共 33 个独立国 家和 12 个未独立地区。
经济产值
2008年拉美经济总量达 2万亿美元,人均 3636 美元,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是比较高 的。 2008年进出口总额为 8900亿 美元,2009 年年中拉美外债总额为 7500 亿美元。
并存的问题
首先,是经济发展不平衡,既包括拉美各国间经 济发展不平衡,又包括各国经济内部发展不平衡; 其次,一些国家过急、过快地扩大国有经济,国 家对经济干预太多,造成公共开支不断增加,政 府财政负担过重,赤字猛增,不少国有企业管理 不善,亏本严重,生产下降,同时还影响了国内 外投资者的利益和积极性,造成投资下降、资本 外流; 第三,由于片面强调进口替代,国民经济的内向 性愈益严重,从而使出口部门缺乏活力。由于国 家对国内市场的长期保护,国民经济抵御外部冲 击能力不断减弱。
高失业率是拉美贫困化状态严重的 主要特征
最近二十年来,拉美地区的失业率上升了 10%以上。 巴西失业率从2000年的7.1%上升到了2003 2000 7.1% 2003 年的12.3%。 12.3% 墨西哥福克斯政府曾承诺每年创造130万个 就业机会,但实际数字仅为4.2万,而且实 际上是由每年移民美国的几十万劳动人口 留下的。
债务清偿危机
1982年8月,债务大国之一的墨西哥首先宣布无 力偿还到期债务,紧接着,几乎所有拉美国家都 先后陷入了一场严重的债务清偿危机。 拉美所欠外债1986年增加到3994.29 亿美元, 1989年又增加到4175.25 亿美元。 与此同时,拉美外债的结构也发生变化,中短期 债务所占比重增加。 外债负担越来越沉重,其偿债率远远超过国民经 济的承受能力。
拉美贫困人口超2亿 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受反思
虽然拉美经济总量有所增加,但普通百姓的 生活并没有得到应有改善,且社会矛盾激化, 贫困人口大幅上升。 根据墨西哥央行和统计局的数据,墨西哥 200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5800亿美元,2005 年增至7580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从 5955美元增至7183美元。但同时该国的失业 人口增加了约30%,绝对贫困人数高达1800 万。
7.金融改革。
改革的重点是取消或减少强制性的信贷配 给项目,取消利率管制,降低存款准备金 的要求,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强化对 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等。
八、对1990年代后拉美经济的评价
应该说,这场改革是有积极意义的,拉美 国家基本上适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拉美经济改革增强了拉美各国国民经济的 活力,使宏观经济失衡的局面得以恢复, 经济有一定的增长,近20年拉美经济年均 增长2.5%,2004年增长5.8%,2005年增 长4.5%。 拉美通货膨胀率显著降低,财政赤字减少; 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经历了改革。
5、劳工制度改革。
改革的重点是减少解雇雇员的成本和简化 招聘临时工的程序,使雇员和雇主的关系 更加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6.养老金制度改革。
改革的共同点是建立一个以个人资本化原 则为基础的私人养老金基金。 一些国家在改革中力求用各种方法使新的 资本化制度与旧的公共制度联系在一起, 以使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旧制度的财 政失衡,新建的养老金基金还为提高储蓄 和发挥私人资本的作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3.稳定宏观经济,降低通货膨胀率,减少财 政赤字。
4.税制改革。
拉美的税制改革主要包括: (1)多征国内税,少征外贸税; (2)为了减缓征税对生产和储蓄的扭曲效应,20 多个国家对消费采纳为了实现公平,个人所得税仍 然保留着多种不同的税率,但税率已被降低; (3)降低公司的利润税率; (4)为了改善征税工作,拉美 14 个国家建立了监 督大税户的特殊机构。 大多数税收管理机构已放弃了过去那种根据税收划 分功能的做法,采用了更为有效的组织形式。
拉丁美洲国家发展战 略的经验与教训
目录
一、拉美概况 二、三个时期的发展战略 三、出口导向+工业化 四、1970年代后期经济急转直下 五、1980年代:失去的十年 六、新自由主义外向型战略 七、1990年代后的拉美 八、对1990年代后拉美经济的评价 九、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进行反思 十、拉美国家发展战略的主要经验 十一、主要的教训 十二、拉美经济驶入新“黄金十年”
七、1990年代后的拉美
进入 90 年代之后,拉美国家在更广泛的领 域内,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改革。 尽管在这期间墨西哥和巴西曾先后出现过 金融危机,但是拉美国家经济改革的步子 并没有因此而停顿。
经过将近 20 年的经济改革,拉美国家在建立适 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新机制方面取得 了很大的 进步,但同时在社会领域中也出现了收入分配两 极化进一步扩大、贫困化程度加剧、 失业人口增 加、社会矛盾更加突出的问题,拉美社会对改革 的承受能力正在逐渐减弱。 尤其是2001年阿根廷爆发了其历史上最为严重的 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危机之后,拉美其他 一 些国家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政治、经济和社会 形势全面紧张的局面,拉美经济改革模式的利弊 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问题一: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拉美经委会在关于2004年拉美地区各项经济指标 的报告中指出,从1990年到本世纪初,拉美的贫 困化现象日趋严重,在4.5亿人口中,贫困人口已 经超过2亿,其中9500万处于绝对贫困之中。 在阿根廷,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从1990年的 21.2%上升到2000年的41.5%,其中绝对贫困人 口占18.6%。
副作用
1. 2. 3. 4. 5.
由于收入分配不公越来越明显,社会问题日益严 重。 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许多竞争力弱的民族企业 陷入了困境。 在降低贸易壁垒后, 进口大幅度增加,从而使国 际收支经常项目处于不利的地位。 国有企业私有化使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的生产集 中不断加强。 此外,私有化使失业问题更为严重。
新自由主义主张使贫富差距迅速拉大
据统计,1960~1970年代,拉美20%最富的人在 社会总收入中占的比重是20%最穷人的6倍。 1980年代开始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之后,贫 富差距迅速拉大。 1999年,10%最穷的阶层占社会总收入的比重为 1.3%,而10%最富的阶层占社会总收入的比重为 39.3%,后者是前者的近40倍。 到2002年时,更是上升到46.6倍。
新自由主义外向型战略
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经济改革,减少国家对 经济的干预,实行市场化的经济体制; 大力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 实行对外贸易自由化,大幅度降低进口关 税,取消出口管制; 减少或取消对外资的种种限制,全面开放 资本市场,实现国民经济外向发展。
新自由主义外向型战略的意义
尽管 80 年代以来拉美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 并没有在发展速度上得到体现。 但是, 多数拉美国家的经济调整是有成效 的,它使拉美国家变更了发展模式,逐步 从严重的困境中摆脱出来,为 90 年代及后 来的发展打下了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
五、1980年代:失去的十年
80 年代拉美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发展停滞, 整个80年代拉美 GDP 只增长了 1.2%,人均GDP 增长为-0.9%,使80年代对拉美来说成为“失去 的十年”。 地区年通货膨胀率从1980年的57.6%,上升到 1989年的1161%。 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使经济形势不稳,投资减 少,失业率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贫富差异 悬殊,社会更加动荡。
幅员辽阔
拉美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 展潜力。 它的耕地面积约 7 亿公顷,人均耕地面积达 1.4 公顷,大大高于亚洲和欧洲的水平,它的牧场和 草地面积占世界牧场和草地总面积 17.2%;森林 面积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24%;它的矿藏丰富, 其中白银储量约占世界的 1/5,铜储量约占世界 的 1/3,铝土储量约 占世界的 26%;拉美是仅次 于中东的世界第二大储油区;它的水力资源约占 世界的 10%。
பைடு நூலகம்
六、新自由主义外向型战略
20 世纪 80 年代这场债务危机使拉美国家 深刻地认识到其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的失 误和缺陷。 为了克服经济危机,自 80 年代中期起,拉 美多数国家对本国原来实行的进口替代工 业化内向型发展模式进行调整,开始实施 以贸易自由化和国有企业私有化为主要内 容的 新自由主义外向型发展战略。
比如1994年生效的、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三国 之间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尽管对促进墨西哥对 北美尤其是对美国的出口起到了明显的刺激作用。 但墨西哥农业由于缺乏技术、资金和现代化管理 的支持,在北美产品的冲击下溃不成军,墨西哥 从粮食出口国变成了纯进口国。 2000年至2005年,墨西哥制造业企业倒闭了1.1 万家,就业人口减少52.9万。
经济结构改变
在生产结构方面,工业取代了农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部 门,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从1950年的 17.5%,提高 到1980年的23.8%。 工业内部的生产结构也逐步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业生产 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工业转变。 在就业结构方面,出现了劳动力从传统的、生产率低下的 经济部门向现代的、生产率较高的经济部门转移,农业劳 动者在经济自立人口中的比重显著减少,工业、服务业就 业人员所占比重明显增加。 此外,在城乡结构、消费结构等方面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华盛顿共识的运用
1.贸易自由化。 贸易私有化是拉美经济改革最重要的举措。 拉美国家大幅度降低贸易壁垒,以促使贸 易自由化。 拉美地区的平均关税已从改革前的 44.6% 降低到 13.1%;最高关税从平均 83.7%降 低到 41%。此外,拉美国家还降低了非关 税壁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