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湖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统代经济》2007年第6卷第9期(总第63期)湖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123赵少平1,王咏梅2(1.湖南省衡阳市湖南工学院南校区经济与管理系,湖南衡阳421008;2.中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00)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湖南物流业正在茁壮成长,而且在一些领域表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和潜力。

本文就湖南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现代物流;现状;对策现代物流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技术,是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其核心是突出系统整合的理念,对分散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技术进行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目的。

物流被视为“第三利润源泉”,越来越倍受世界各国、各级政府组织重视,物流业发展水平已成为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湖南省物流业稳步发展,呈现较好发展势头,但发展中尚存在许多的问题。

本文就湖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一、湖南省物流业发展的现状1、社会物流总费用较快增长,占GDP比率有所下降。

据湖南省经委抽样调查和初步测算,2005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223.51亿元,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长13.55%。

其中,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分别为824.65亿元、225.13亿元、173.73亿元,各占67.4%、18.4%、14.2%。

2005年物流总费用占全省GDP的比率为18.9%,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长株潭地区2005年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为18.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长株潭地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以上情况表明,在湖南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物流需求将会保持与GDP同步快速增长的趋势,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使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进一步下降。

2、全省货物运输量增长明显,物流需求快速上升。

2005年,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运发送量达到7.85亿吨,比上年增长10.7%。

其中:铁路5217.7万吨,公路67039万吨,水运4954万吨。

民航3.3万吨,管道603.9万吨;货物周转量1661.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6%;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236万吨,比上年增长8.4%。

集装箱吞吐量15.4万标箱,比上年增长29.3%。

3、全省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趋好。

近年来,湖南省大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综合交通网络,运输线路和作业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

至2005年底,全省铁路通车里程近3000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8700公里,水运建成千吨级泊位43个,千吨级航道达到607公里,机场数量增加到5个,管道总长度超过300公里。

此外,在共用通信网的规模、技术、服务水平等方面都有长足进展,互联网在物流业的应用逐步普及,物流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

4、专业化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体进一步壮大。

一是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加快改制或改造步伐,积极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化。

如长沙联运物流、长沙商业储运物流、湖南中邮物流、株洲长株潭国际物流、株洲国储物流中心等,2005年营业收入均超过5000万元;二是民营物流企业得到较快发展。

如金荣集团、一力物流、京阳物流、实泰物流等民营物流企业2005年营业收入均过亿元。

湖南省有4家企业进入2005年全国物流企业100强;三是一批省外知名物流企业进入湖南省物流市场。

如招商物流、大田国际货运、宅急送、广州南方物流等物流企业纷纷进入湖南省,投资发展现代物流;四是功茸磬先进、规模较大的现代化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已经出现。

其中长沙金霞、一力等物流园区已初具规模,岳阳城陵矶港、株洲石峰等物流园区也正加紧建设,为专业化物流企业的聚集和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

被誉为新型物流业态的全国首家工业品超市的湘潭万博港企业超市,日前已正式开业,全国医药行业规模最大、唯一设有医药保税仓的全洲医药食品物流中心近期也即将开业。

目前我省物流业已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专业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2005年,全省已注册物流企业2185家,完成营业收入7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5%和16%。

二、湖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湖南省物流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初具规模,但总体上看,物流产业还处于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初级阶段。

发展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存在的制约因素较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行业管理体制不健全,物流管理体制多元,缺乏对物流业的宏观管理、统筹协调。

城市交通、铁路、民航、商贸、各级政府等各自承担一部分的物流管理职能,无法统一管理,地方、行业保护现象严重。

同时,缺乏与物流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难以调动物流企业的积极性。

全省物流工作组织协调机构不统一,物流资源比较分散。

2、物流的供需双方难以实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一方面由于湖南省现代物流业刚刚起步,作为供方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小、散、差”问题突出,经营模式、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难以满足日益作者简介:赵少乎(1973年一),湖南衡阳人,经济学硕士,湖fk-r-学院经济与管理系经济与贸易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万方数据124增长的物流需求。

另一方面作为需方的工商企业受“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模式影响,习惯于自办物流,限制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空间。

3、物流基础设施配套性差。

虽然近年来湖南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总量仍然不足,且布局不合理,导致配套性、兼容性较差,不能适应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需要。

4、物流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仍然面临营业税应征基数偏高、市场竞争不规范、配送车辆城区通行受限、车辆公路通行收费高造成企业负担过重以及土地资源紧张且价格偏高等问题,尚缺乏有力的政策扶持。

三、加快发展湖南省现代物流业的对策建议1、树立现代物流理念。

首先树立科学的物流发展观。

在把握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充分考虑区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交通信息网络建设、城市发展规划和物资流向流量的基础上,结合湖南省实际,按照“大物流”的思路,制定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在科学分工与定位的前提下,建设一批物流中心与园区,特别是要重点发展长株潭、怀化、衡阳、岳阳等区域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其它市州也要形成有特色的物流园区。

要围绕“三化”进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物流服务需求为依据来构建湖南省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重点建立农产品绿色通道、能源原材料运输网络,以促进湖南省农产品快速低成本流动,保证能源正常供应以及钢材、矿产品等大宗商品大进大出。

当前要特别抓住“泛珠三角”合作的机遇,将湖南省物流产业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

2、打造坚实的物流管理平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关键,也是政府关注的热点。

应根据对湖南省社会经济、运输体系、信息建设、管理体制和行业政策的现状分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主要包括积极适当的产业政策、顺畅的管理体制、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创新整合的企业发展战略和科学的物流人才战略,保障湖南省在中部六省乃至全国成为中国的物流服务高地。

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区域竞争优势。

3、加强物流业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加快现代物流业网络体系建设。

鉴于目前物流业多头管理局面,各级政府要抓紧时间成立现代物流业发展综合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协调、管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事宜;进一步发挥物流行业协会作为企业与政府间以及同行业内不同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物流协会的行业服务、行业自律以及维护行业合法权益的职能,以保障湖南省物流业快速、健康、有序地发展。

根据湖南省“十一五”物流发展建设规划,重点建设长株潭、衡阳、岳阳、怀化四大物流节点。

另外,选择交通便利、通讯网络发达、相关公用综合服务设施比较先进齐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方,重点推进一批物流园区建设。

4、整合物流资源,培育物流产业市场主体。

首先,要彻底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树立全省一盘棋的观念,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

各市州要根据全省规划,结合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优势,发展现代物流。

做到分工合理、特色突出、优势互补。

其次,要引导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结合自身发展需要,选准切人点,有序推进企业物流管理的建设与企业物流的重组,发展适《玩代经济》2007年第6卷第9期(总第63期)合自身需求的物流模式。

大力支持传统物流企业利用现有物流资源,集成和延伸物流功能,逐渐发展为提供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企业。

鼓励企业之间加强物流合作,逐步建立供应链管理的合作伙伴关系。

再次,各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形成强大的助推合力。

省商务厅要与省发改委、省经委、省农办等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担负起引导和促进全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重任,统筹规划,优化结构,研究制定相关鼓励扶持政策。

5、推进物流的标准化建设。

有关部门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持统计部门制定科学的现代物流业统计方案。

统计部门要抓紧时间制定物流业指标体系和统计口径,将物流业作为一个专门的行业进行独立的统计及分析,及时为社会提供物流信息,为政府物流决策提供依据。

技术监督部门加快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贯彻国家现有物流标准,鼓励湖南省物流业研究机构和物流企业参与国家物流标准的制定工作,结合湖南省物流业特点,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开展相关地方标准建设工作。

6、建立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加大物流人才储备,提高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

要针对未来物流业发展趋势对人才需求,从三方面加强人才培育。

一是培养宏观管理层次人才,如政府机构制定政策、规划人才,包括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人才,以提高政府物流管理水平;二是培养物流企业管理人才,这是提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三是提高员工素质。

培养方法可以多样化,可以是高校培养,可以是企业、高校联合办学,可以是委托办学,将高层次的物流人才教育制度和多元化的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有机结合,形成多层次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有关高等院校也要适应物流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为物流现代化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7、加强合作,大力推进物流合理化。

一是加强与国内先进省份和国际物流企业合作,借鉴国内外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管理的先进技术、经验,对国内国际先进物流供应链技术加以转移,提高湖南省物流业的科技含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