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姿态大解密
设计思路:
家庭关系最为微妙,家庭互动会影响着家庭关系。
当前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而家长多处于更年期,两者之间沟通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改进沟通方式促进两者更加和谐地沟通,进而提升学生沟通技巧。
本课以萨提亚沟通模式理论作为理论依据改进当前家庭沟通方式,促进同学身心更加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萨提亚各种沟通类型。
技能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萨提亚沟通技巧。
情感、价值观、态度目标:学会积极应对家庭沟通中存在问题。
教学重点:在了解沟通类型的基础上,自我感悟,积极地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教学难点:在家庭沟通中运用。
活动过程
导入:
我的家庭结构图:要素包括家庭成员的名字、出生年月、职业,并用3个以上的形容词来描述他们的性格。
另外标出任何两人之间的关系疏密度,双实线代表十分好,单实线代表一般好,虚线代表不好,曲线代表十分不好。
【意图】对父母的了解情况,可能会呈现出与父母沟通方式。
一、沟通姿态(萨提亚)
1、讨好型
试图远离对自己产生压力的人或减轻自己因某些人所带来的压力。
言语——同意:这都是我的错,我想要让你高兴
情感——祈求:我很渺小,我很无助,恳求的表情与声音,软弱的身体姿势。
行为——举动:过分的和善,道歉,请求宽恕、谅解,哀求与乞怜,让步。
内心感受——我一无是处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心理反应——神经质、抑郁、自杀倾向。
躯体反应——消化道不适、胃疾、恶心呕吐。
糖尿病,偏头痛,便秘等。
2、指责型
试图表明不是自己的过错,让自己远离压力的威胁。
言语——不同意:你永远做不好任何事情你到底怎么搞的?都是你的错。
情感——指责:在这里我是权威。
行为——攻击:独裁、批评、吹毛求疵。
身体姿势——很有权力的样子,僵直。
内心感受——隔绝:我很孤单和失败。
心理反应——报复、捉弄、欺侮。
躯体反应——肌肉紧张、背部酸痛。
循环系统障碍、高血压、关节炎、便秘、气喘等等。
3、超理智型
逃避现实的任何感受,也回避因压力所产生的困扰和痛苦。
语言——极端客观:使用抽象字眼及冗长的解释,什么事都与学术有关;我只关心事情合不合乎规定或正不正确;人一定要有理智。
情绪——顽固、疏离:不论代价,人一定要保持冷静、沉着、决不慌乱。
行为——威权十足:顽固、不愿变更、举止合理化、操作固执刻板。
身体姿势——僵硬。
表情很优越(若有表情的话)。
内心感受——我感到空虚与隔绝。
我不能露出任何感觉。
心理反应——强迫心理,社会性病态、社交退缩、固步自封。
躯体反应——内分泌疾病,癌症、血液病、心脏病、胸背痛。
4、打岔型
让别人在与自己的交往时分散注意力,也减轻自己对压力的关注,想让压力因素与自己保持距离。
言语——漫无主题:毫无道理,抓不到重点,随心所欲,随口表示,东拉西扯:
我自己也搞不清。
情绪——波动混乱,满不在乎,我心不在焉。
身体姿势特征是不停地在动。
行为——转移注意力:不恰当的举动、多动、忙碌、插嘴、打扰。
内心感受——没有人当真在意。
这里根本没有我说话的地方。
失去平衡,以打断别人的谈话来获得大家的注意。
心理反应——不适当、不合情理、心态混乱。
躯体反应——神经系统症状、胃疾、眩晕、恶心、糖尿病、偏头痛、便秘。
5、一致型
认可压力的存在,正视自己处于压力之中,承担起自己在压力中的责任,为有效地应对压力而作出努力。
言语——尊重现实、尊重自己、尊重别人。
情绪——稳定、乐观、开朗、自信
行为——接纳压力和困难、应对投入、顾全大局、乐于助人。
内心感受——虽有时惶恐,但仍充满勇气和信心,有坚强的毅力,当时和事后心灵充满了坦然和安稳。
心理反应——合情合理、心平气和、泰然处之。
躯体反应——全身放松、精神抖擞、健康、充满活力。
举例:我和你素不相识,假设我在匆忙中撞了你……
1、(不知所措)请原谅,我总是笨手笨脚,毛毛躁躁的。
2、(推卸)对不起,但这不是我的错,不能完全怪我。
因为……
3、(指责)天啊,你怎么会站在这里!你也不看看,这里是人站的地方吗?
4、(打岔,眼睛看着别处)啊,哪个没长眼睛?你是外地人吧?从哪里来的?
5、(真诚,眼睛看着对方)哦,我撞到你了,真对不起!有没有伤着你?
二、沟通姿态体验
1、情境设置:期中考试分数公布,很不理想。
放学回到家中,爸妈追问成绩。
角色:爸爸、妈妈、孩子
要求:选择一种或多种沟通姿态进行互动和对话。
2、分享感受。
3、沟通模式的姿态:
(1)讨好。
讨好他人时,我们漠视了自己的价值感受,将我们的权利拱手让给他人,并对所有的事情点头称是。
一种典型的讨好姿态是:单膝跪地,向上伸出一只手给予,另一只手则紧紧捂住胸口。
这一姿态向人们表明: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
而如果你看到我正在保护自己的心脏,也许就不会杀死我。
(2)责备。
责备意味着藐视他人,而认为只有自己和情境是需要考虑的,是一种与讨好截然相反的姿态。
责备者的身体姿势:挺直脊背,用一根挺直的手指指向他人;迈出一只脚来保持身体平衡,另一只手放在腰际;皱起眉头并绷紧面部肌肉。
(3)超理智。
超理智的沟通模式漠视自己和他人的价值。
表现得超理智意味着仅仅关注环境背景,并且通常仅限于数据和逻辑水平。
要表现出超理智的姿态,我们需要:站得笔挺僵直,毫不动弹,将胳膊放在体侧,或是对称地抱在胸前;双脚完美地紧贴对齐;总是一本正经的样子,脸上毫无表情。
这种姿态的显著特征就是保持非人性的客观。
(4)打岔。
这种姿态常和搞笑或滑稽相混淆。
打岔模式是超理智的对立面。
处于打岔姿态的人们似乎一刻也不能保持静止。
他们企图将别人的注意力从正在讨论的话题上引开。
打岔者不断变换想法,并且希望能够在同一时间做无数的事情。
打岔者的姿态看起来就像这样:这个人看起来歪歪斜斜。
处于一种背部扭曲仍然站立的姿态,他的两膝相对,两只胳膊和手掌都面向上伸出;他的头竖起来,严重地倒向一侧,两眼突出,嘴巴张开并扭曲着,脸上很多部位都在抽搐。
他们的姿态和动物总是显得不合时宜、多动并且毫无目的。
三、实践运用
1提醒过他,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误。
2考试时特别激动、兴奋;
对异性产生好感时。
3话题触及某种敏感问题时。
4上班迟到而被领导批评时。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