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公输》――《墨子》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起于鲁()2、公输盘不说()3、再拜()4、不可谓知类()5、然胡不已乎然:()胡:()已:()6、胡不见我于王()7、子墨子九距之()8、子墨子守圉有余()9、公输盘诎()10、吾知所以距子矣()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二、翻译下列句子1、夫子何命焉为?先生有什么指教呢?2、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呢?3、知而不争知道(这道理)而不劝阻(楚王)。
4、此为何若人?这是什么样的人呢?5、九设攻城之机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6、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楚国的抵抗者)。
三、回答问题1、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从而动身去楚国的目的是什么?1.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以分为三个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文填空:墨子和公输盘都是技艺高超的工匠,他们的斗技是很精彩的。
“______________”说明这场模拟攻守战的激烈。
但结果是墨子胜利了。
“________”字,说明公输盘已是黔驴技穷;“___________”则说明墨子占有绝对的优势。
但公输盘并不死心,反而想加害墨子。
两个“___________”说明此时两人心照不宜,剑拔弩张,气氛十分紧张。
最后墨子揭穿了公输盘的阴谋,并宣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使楚国侵略宋国的企图完全破产了。
3.文章开头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这说明墨子为了阻止这一行径,不辞辛劳。
这充分表现了墨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________思想。
三、深入探求:墨子这种主张和他为实行自己政治主张而不畏艰险的斗争精神,对我们的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一、词语解释天时不如地利()委而去之委()去()人心所向,()故曰()七里之郭()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以()池非不深()亲戚畔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革()多助之至()()二、翻译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委而去之。
弃城而逃。
3、域民不以土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得道多者助,失道者寡助。
三、重要问题1、本文论述了“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思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一、词语解释舜发于()人恒过()傅说举于()衡于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是()而后作()苦其心志()征于色()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后喻()空乏其身()法家拂士()曾益其所不能()所以动心忍性()动心使┅┅惊动;忍性使┅┅坚韧;二、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3、饿其体肤,空乏其身4、行拂乱其所为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三、中心内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2、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答:3、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答:4、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答:《鱼我所欲也》――《孟子》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二者不可得兼()2、故患有所不辟也患:( )辟:( )。
3、贤者能勿丧耳( )4、蹴尔而与之( )5、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6、万钟于我何加焉( )7、妻妾之奉( )8、是亦不可以已乎( )9、乡为身死而不受( )10、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与:( )11、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翻译下列句子1、舍生而取义者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呼尔而与之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6、此之谓失其本心三、回答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舍生而取义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比喻)2、“鱼”与“熊掌”分别比喻什么?3、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3、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4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
《庄子》故事两则――《庄子》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惠子相梁;搜于国中三日三夜相:( )国:( )2、非梧桐不止;止:( )3、安知鱼之乐;安:( )3、于是鸱得腐鼠于是:( ) 鸱:猫头鹰。
二、翻译下列句子1、惠子相梁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三、回答问题1、《惠子相梁》的主题是什么?2、故事中的鵷鶵、鸱、腐鼠各比喻什么?3、庄子讲鵷鶵的故事用意是什么?《曹刿论战》-------《左传》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1、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 )我()2、肉食者鄙。
3、又何间焉?鄙:()间:()4、小惠未徧:(*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
加:()信:()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孚()福:()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虽:()8、既克,公问其故。
克:()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再:()10、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测:()伏:()二、翻译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夫战,勇气也。
4、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三、问题: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时;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时。
)6、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6、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②7、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答:《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一、词语解释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纳:()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3、朝服衣冠,窥镜。
服:()窥:()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明日:()孰:()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 )私:( )6、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
面刺:( )9、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 )市朝:(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进:( v )二、翻译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徐公何能及君也?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三、回答下列问题。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4、讽谏的结果如何?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
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愚公移山》-----《列子》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1、方七百里,高万仞。
方:(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 )迂:( )3、聚室而谋。
谋:( )4、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 )平(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指:( )阴()6、杂然相许。
杂然:( )许:( )7、其妻献疑曰。
献疑:( )8、且焉置土石。
且:()焉,()置:()9、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反:()10、甚矣,汝之不惠!惠:()1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12、何苦而不平?苦:()1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1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二、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且焉置土石?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4、甚矣,汝之不惠!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3、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而“献疑”的,她不反对移山,所以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且焉置土石。
智叟更多的是讥笑,阻止移山,也体现了他智非真智。
4、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对举,有何深意?从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实上,“大智若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
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实为“鼠目寸光”。
九年级下册通假字归纳1、公输盘不说“说”(yuè) 通“悦”《公输》2、子墨子九距之“距”(jù) 通“拒”《公输》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yù) 通“御”《公输》4、公输盘诎“诎”(qū) 通“屈”《公输》5、亲戚畔之“畔”(pàn) 通“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曾益其所不能“曾”(cēng) 通“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困于心,衡于虑“衡”(héng) 通“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入则无法家拂士“拂”(bì) 通“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9、故患有所不辟也“辟”(bì) 通“避”《鱼我所欲也》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biàn) 通“辨”《鱼我所欲也》11、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dé) 通“德”《鱼我所欲也》12、乡为身死而不受“乡”(xiāng) 通“向”《鱼我所欲也》13、小惠未徧“徧”(biàn) 通“遍”《曹刿论战》14、始一反焉“反”(fǎn) 通“返”《愚公移山》-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答案)《公输》――《墨子》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起于鲁出发,动身2、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3、再拜拜了两次4、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5、然胡不已乎然:但是;胡:为什么;已: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