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一 次 月 考 试 卷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一 次 月 考 试 卷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上期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rray(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命题:毛顺波审核:杨友明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

(6分,每空1分)(1)、独坐幽篁里,。

(2)、峨眉山月半轮秋,。

(3)、山际见来烟,。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5)、《木兰诗》中描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2、下面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确凿.(záo )菜畦.( wā) 讪.笑(shàn)人迹罕.至(hǎn)B、鉴.赏(jiàn )哺.育( bǔ) 祈祷.(dǎo ) 鲜.为人知(xiǎn)C、骊.歌(lì) 踱.步(duó) 金柝.(tuò) 锲.而不舍(qì)D、嫉.妒(jì) 栅.栏(zhà) 环谒.(yè)秕.谷(bǐ)3、下列词语书写全对一项是()2分A、桑甚轻捷污秽人声顶沸B、狂谰彷徨臃肿来势汹汹C、崎岖默契懊悔荒草萋萋D、亘古绵延仰幕气势磅礴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必须健全制度。

B、“提高理解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C、那一次谈话以后,他那激动不安的心情总在我的脑海浮现。

D、我们的地理老师上课说话风趣幽默,常让人忍俊不禁地发笑。

5.下列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确凿:确实萋萋:草很稀少B、环谒:四处拜访谰语:没有根据的话C、秕谷:长得饱满的谷子骊歌:告别的歌D、诧异:觉得十分奇怪踱来踱去:跑来跑去6、口语交际(3分)面对黄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要求简明、有创意.)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7至8题。

演奏快乐,就是品位快乐。

不论是巍峨雄壮的高山,广袤无垠的大海,云彩飘飘的蓝天,还是沁人心脾的气味,绚丽bān lán( )的色彩,感人肺腑的话语,这些如宝石一般晶莹璀璨的快乐总是在我们身边盘旋。

眺望高山,我们应有心田豁然开朗之感;遥望大海,_______________;仰望蓝天,_____________________。

懂得品位这些快乐的人,自然会得到快乐的青睐。

万世cāng sāng(),悲欢岁月,痛苦难免,可是,懂得寻找快乐的人,快乐的旋律总会在他的心头回响。

要相信,仰起头,就有蓝天!7、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2分)bān lán( ) cāng sāng()8、联系上下文,仿照划线的句子在横线处补充恰当的语句。

(4分)遥望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仰望蓝天,__________________二、古文阅读(一)(12分)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9.解释加点的字(4分)⑴于.舅家见之⑵指物作诗立就.⑶不能称.前时之闻⑷泯然众人..10.翻译下列句子。

(3分)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11.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用原文作答)。

(3分)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____________”;青年仲永已经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2.仲永的事例告示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古文阅读(二)(8分)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于曾子。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①,相田文②。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③,韩赵宾从④,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⑤之于子乎?属⑥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注】①魏置相:魏国设置相位。

②田文:战国时人,曾任魏相,能礼贤下士。

③不敢东乡:乡,同“向”。

不敢向东侵犯。

④宾从:服从、归顺。

⑤主少国疑:国君年轻,国人疑虑。

⑥属:同“嘱”,委托、托付。

⑦孰与:表示两者比较。

13.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用“|”断句。

(2分)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14.翻译文中划直线的句子。

(2分)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15.“起默然良久”终于想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你能用你的话具体说明其中的原因么?(2分) 16.你认为吴起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上面的文言文简要阐述。

(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2分)三、现代文阅读(一)父亲(15分)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母亲病故,父亲不到四十岁。

怕我们姐弟受气,没有续弦。

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父亲也是母亲。

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着我入睡。

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我长大当官,挣老鼻子老鼻子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头抚摸到我脚趾。

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一样等着父亲回家。

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天老爷,别下雨,包子馒头孝给你。

”心里酸酸的,直到父亲湿淋淋回来。

父亲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

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

渐渐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亲把___________给了他的孙子孙女。

春天缺菜,顿顿捧着咸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就揣张煎饼,没有就饿着,一钓一天。

看着孙子孙女围看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

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到了童年。

父亲在我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

这年父亲80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

闲着也闷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

愈近年关,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顿,夜里还要喝几口。

不久,父亲中风了。

人老了就怕得这病。

我连夜乘车买抢救药,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用手笔楷书回了信。

他的母亲也得过脑血栓,经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岁还能上街买菜。

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

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父亲不断呻吟:“疼死我了! “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父亲不再呻吟,不认识似地看我,然后转过头去。

1985年暑期,我离开故乡,调到150公里外的林区。

行前我去看望父亲。

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一斤。

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

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

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了。

___________中突然听到一声“崇昌——”,那声音、那语调分明是父亲!我激灵坐起,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

一看表,刚好10点。

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哥发的电报:父亲昨晚七点去世了!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手贴在我的脸上……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

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17.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相应的横线上。

(只填序号)(2分)( )、()A.慈祥B.慈善C.慈爱D.慈悲E.朦胧F.隐约G.依稀H.模糊18.作者说“父亲也是母亲,”第2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点?(3分)19.“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

”句中的“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2分)20.“不少人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

”请举出文中的两个事例概括说明“孝子”的表现。

(4分)21.文章结尾处写到:“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说说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二)我长大了(11分)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

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

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

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

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

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

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

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

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

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

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

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22、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2分)23、文中画线句子是描写,作用是(4分)24、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