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

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

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9月7日上午9:00-11:00)注意事项:本试卷共18题,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1.定义在实数集R 上的函数y =f(-x)的反函数是y =f -1(-x),则(A)y =f(x)是奇函数 (B)y =f(x)是偶函数(C)y =f(x)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 (D)y =f(x)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2.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

记N =|a +b +c|+|2a -b|,M =|a -b +c|+|2a +b|,则(A)M >N (B)M =N(C)M <N(D)M 、N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3.在正方体的一个面所在的平面内,任意画一条直线,则与它异面的正方体的棱的条数是(A) 4或5或6或7 (B) 4或6或7或8(C) 6或7或8 (D) 4或5或64.ΔABC 中,若(sinA +sinB)(cosA +cosB)=2sinC ,则(A)ΔABC 是等腰三角形但不一定是直角三角形(B)ΔABC 是直角三角形但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C)ΔABC 既不是等腰三角形也不是直角三角形(D)ΔABC 既是等腰三角形也是直角三角形5.ΔABC 中,∠C =90°。

若sinA 、sinB 是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的两个根,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p =q 21+±且q >21- (B)p =q 21+且q >21- (C)p =-q 21+且q >21- (D)p =-q 21+且0<q ≤21 6.已知A (-7,0)、B (7,0)、C (2,-12)三点,若椭圆的一个焦点为C ,且过A 、B 两点,此椭圆的另一个焦点的轨迹为(A)双曲线 (B)椭圆(C)椭圆的一部分 (D)双曲线的一部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7. 满足条件{1,2,3}⊆ X ⊆{1,2,3,4,5,6}的集合X 的个数为____。

8. 函数a|a x |x a )x (f 22-+-=为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____。

9. 在如图所示的六块土地上,种上甲或乙两种蔬菜(可只种其中一种,也可两种都种),要求相邻两块土地上不都种甲种蔬菜,则种蔬菜的方案数共有____种。

10. 定义在R 上的函数y =f(x),它具有下述性质:(i)对任何x ∈R ,都有f(x 3)=f 3(x),(ii)对任何x 1、x 2∈R ,x 1≠x 2,都有f(x 1)≠f(x 2),则f(0)+f(1)+f(-1)的值为____。

11. 已知复数z 满足3z z z z =--⋅,且3)1z arg(π=-,则z =____。

12. 已知动点P (x ,y )满足二次方程10x -2xy -2y +1=0,则此二次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满分78分)13.(本题满分12分)如图,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棱AB 与BC 的中点。

(Ⅰ)求二面角B -FB 1-E 的大小;(Ⅱ)求点D 到平面B 1EF 的距离; (Ⅲ)在棱DD 1上能否找到一点M ,使BM ⊥平面EFB 1? 若能,试确定点M 的位置;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14.(本题满分13分)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x 2―tx ―2=0的两个根为α、β((Ⅰ)若x 1、x 2为区间[α,β]上的两个不同的点,求证:4x 1x 2-t(x 1+x 2)-4<0; (Ⅱ)设1x t x 4)x (f 2+-=,f(x)在区间[α,β]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 max 和f min ,g(t)=f max -f min ,求g(t)的最小值。

15.(本题满分13分)已知a 1=1,a 2=3,a n +2=(n +3)a n +1-(n +2)a n ,若当m ≥n 时,a m 的值都能被9整除,求n 的最小值。

16.(本题满分13分)一台计算机装置的示意图如图,其中J 1、J 2表示数据入口,C 是计算结果的出口。

计算过程是由J 1、J 2分别输入自然数m 和n ,经过计算后得自然数K 由C 输出。

若此装置满足以下三个性质:①J 1、J 2分别输入1,则输出结果1;②若J 1输入任何固定自然数不变,J 2输入自然数增大1,则输出结果比原来增大2; ③若J 2输入1,J 1输入自然数增大1,则输出结果为原来的2倍,试问:m n K A B A C 1 D 1E(Ⅰ)若J 1输入1,J 2输入自然数n ,则输出结果为多少?(Ⅱ)若J 2输入1,J 1输入自然数m ,则输出结果为多少?(Ⅲ)若J 1输入自然数2002,J 2输入自然数9,则输出结果为多少?17.(本题满分13分)以A 为圆心,以2cos θ(4π<θ<2π)为半径的圆外有一点B ,已知|AB|=2sin θ。

设过点B 且与圆A 外切于点T 的圆的圆心为M 。

(Ⅰ)当θ取某个值时,说明点M 的轨迹P 是什么曲线;(Ⅱ)点M 是轨迹P 上的动点,点N 是圆A 上的动点,把|MN|的最小值记为f(θ)(不要求证明),求f(θ)的取值范围;(Ⅲ)若将题设条件中的θ的范围改为(0<θ<4π=,点B 的位置改为圆内,其它条件不变,点M 的轨迹记为P 。

试提出一个和具有相同结构的有意义的问题(不要求解答)。

18.(本题满分14分)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 、b 、c ,其体对角线长为l ,试证:(l 4-a 4)(l 4-b 4)(l4-c 4)≥512a 4b 4c 4。

湖南省2002年高中数学竞赛试题解答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1. 解:由y =f -1(-x)得f(y)=-x ,故y =-f(x)是y =f -1(-x)的反函数,即-f(x)=f(-x)。

所以y =f(x)是奇函数,选(A )。

注:也可以先求得y =f(-x)的反函数为y =-f -1(x),进而知y =f -1(x)是奇函数,故y =f(x)是奇函数。

2. 解:如图,f(1)=a +b +c <0,f(-1)=a -b +c >0,a >0,f(0)=c <0,a 2b ->1。

从而b <0,2a +b <0,2a -b >0,a -c <0。

故M -N =|a -b +c|+|2a +b|-|a +b +c|-|2a -b|=(a -b +c)+(a +b +c)-(2a +b)-(2a -b)=―2(a ―c)<0,所以选(C )。

3.解:由图形可知应当选(B )。

4. 解:因为左边=sinAcosA +sinAcosB +sinBcosA +sinBcosB =21(sin2A +sin2B)+sin(A +B)=sin(A +B)cos(A -B)+sin(A +B),右边=2sin(A +B)。

所以已知等式可变形为sin(A +B)[cos(A +B)-1]=0。

又因sin(A +B)>0,所以cos(A -B)=1,故A =B 。

另一方面,A =B =30°,C =120°也符合已知条件。

所以ΔABC 是等腰三角形但不一定是直角三角形,选(A )。

5. 解: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sinA +sinB =-p >0,sinAsinB =q >0,即sinA +cosA =-p >0,sinAcosA =q >0。

再由sin 2A +cos 2A =1可知p 2-2q =1,p 2-4q ≥0且p <0,q >0。

所以p =-q 21+且0<q =sinAcosA =21sin2A ≤21。

选(D )。

6. 解:设椭圆的另一个焦点为F ,则由椭圆的定义知|AC|+|AF|=常数=|BC|+|BF|,故|BF|-|AF|=|AC|-|BC|。

又|AC|=15,|BC|=13,|AB|=14,所以|FB|-|FA|=2<14=|AB|。

故点F 的轨迹为双曲线的部分,选(D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7.不同的X 共有23=8个。

8. a >0。

9.解: 可得总方案数为21C C C C 34251607=+++。

10.解: f(0)+f(1)+f(-1)=0。

11.解: z =i 32+。

12.解:由10x -2xy -2y +1=0可得1x 295y +-=-,所以二次曲线为等轴双曲线,故离心率为2。

另解:由10x -2xy -2y +1=0有x 2+6x +y 2-6y -2xy +9=x 2-4x +4+y 2-4y +4。

即|3y x |)2y ()2x (22+-=-+-,所以22|3y x |)2y ()2x (22=+--+-,故e =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满分78分)13.解:(Ⅰ)作BH ⊥B 1F 于H ,连结EH 。

则由EB ⊥平面BB 1F 可知EH ⊥B 1F (三垂线定理),于是∠EHB 是二面角B -FB 1-E 的平面角。

在Rt ΔBB 1F 中,BH =a 55a 41a a 21a FB BB BF 2211=+⋅=⋅,所以tg ∠EHB =25BH EB =。

故二面角B -FB 1-E 的大小为arctg 25。

(Ⅱ)容易证明ΔDEF ≌ΔB 1EF ,所以由EF B D DEF B 11V V --=可得点D 到平面B 1EF 的距离等于点B 1到平面DEF 的距离,当然等于a 。

(Ⅲ)设EF 与BD 交于点G ,连结B 1G 。

则由EF ⊥BD 以及EF ⊥B 1B知EF ⊥对角面BB 1D 1D ,于是面B 1EF ⊥面BB 1D 1D 。

在面BB 1D 1D 内过B作BK ⊥B 1G 于K ,延长后交D 1D 所在的直线于点M ,则BM ⊥平面B 1EF 。

再在平面BB 1D 1D 内,由ΔB 1BG ∽ΔBDM 知DMBD BG B B 1=。

又B 1B =a ,BG =42,BD =2,所以DM =2a 。

这说明点M 在正方体的棱D 1D 上,且正好为D 1D 的中点。

14.解:(Ⅰ)因为x 1、x 2∈[α,β],所以由抛物线y =2x 2―tx ―2的开口向上可知f(x 1)<0且f(x 2)<0。

即2x 12―tx 1―2<0,2x 22―tx 2―2<0。

两式相加得2(x 12+x 22)-t(x 1+x 2)―4<0,故由A C 1 D 1平均值不等式可得4x 1x 2-t(x 1+x 2)-4<0。

(Ⅱ)依题意,416t t 2+-=α,416t t 2+-=β。

所以t 16t 81616t t 216t t 16t 161416t t t 416t t 4)(f 22222222-+-=++-+++-=+⎪⎭⎫ ⎝⎛+--+-⋅=α,t 16t 8)(f 2++=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