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2年9月浙美一年级上第5节巧用碎纸片 教案
2022年9月浙美一年级上第5节巧用碎纸片 教案
学生活动:探究发现可以通过添画的方法表现心中所想。
教师活动:请学生上台展示添画方法,并提炼要点:抓特征,要简洁。以“推车”为例,示范添画步骤。“先把纸片背面涂上固体胶,粘在底板合适的位置上,用简单的线条在纸片外部添画上把手和车轮。”教师示范添画步骤,让学生一目了然。再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其它添画方法,展示作品效果图片。小结添画方法:外部添画、内部添画、里应外合。
教材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一张无规则碎纸片进行不同角度地联想,并用简笔添画的方法将所思所想表现出来,同时引导孩子们还可以通过植物、动物、人物等类别引导或纸片的颜色诱发联想创意,让孩子们自由表现、天马行空地想象,收获“意外”之喜。
二、学情分析
低段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也是富有趣味性和纯粹性的,他们或多或少接触过纸艺,因此对于这节课来说,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碎纸片进行联想的能力不一,在添画的方法上也需要一些引导,教师要提醒孩子们用简单的线条在纸片的外部、内部等地方添加,并做必要的示范。通过自己的巧妙构思,把一些碎纸片变成一幅美术作品,能使孩子们获得身心愉悦。
教师活动:出示一张新的碎纸片,请学生对碎纸片进行联想,并说说添画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加深转变纸片角度进行观察联想的方法,并熟悉简笔添画的方法应用,感受一纸多变的艺术趣味。
(四)拓展思维(预计用时5分钟)
教师活动:“有时候一张碎纸片可能不会马上让我们产生联想,当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讨论,记录方法,发表观点。
教师活动:出示多张纸片,请学生对多张纸片进行组合联想。
学生活动:观察探究,发散思维,分享结果。
【设计意图】教师从一张纸片开始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联想,经过添画方法、分类别、纸片颜色等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学生在联想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此时,可以层层递进,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好时机,对美术素养较好的同学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联想能力。
(七)作品展评(预计用时4分钟)
教师活动:集中展示学生作品,开展作品show,邀请学生评选出“最巧妙奖”和“欣赏作品,发现作品中的闪光点和巧妙之处,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
【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创作,引导学生多看、多说、多想。让孩子真正地参与课堂,勇于表达。
【设计意图】教师以一幅拼贴画导入课题,将学生直观地带入用碎纸片拼贴添画成的美术作品情境中,让一年级学生产生极大地创作热情。除此之外,直观地作品展示能带给学生碎纸片巧用的正面引导。
(二)启发联想(预计用时3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分组,分发碎纸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它像什么?它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根据不规则碎纸片的外形,观察联想,分享成果。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引导和作品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碎纸片拼贴画的艺术特点。
2.通过观察与探究,掌握联想、添画的方法;通过多角度观察碎纸片,提高学生的想象、探索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大胆表现的能力和变废为宝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碎纸片的不规则形状联想、添画、表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在观察、联想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探究发现碎纸片联想的小秘诀——换个角度观察。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同一张不规则碎纸片转变角度能给我们不同的视觉感受,诱发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
(三)添画方法探究(预计用时3分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把想象的事物表现出来?”
(八)总结延伸(预计用时1分钟)
教师活动:“这节课你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分享自己的所得。
教师活动:出示一张全部用废纸拼贴出的美术作品,再出示一张由废纸拼贴
组合而成的立体作品,拓展学生创作思路,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尝试变废宝。
【设计意图】请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将更多的废纸经过自己的巧妙构思制作成一件件令人惊喜的美术作品,不断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同时将变废为宝的精神继续发扬。
难点:对碎纸片进行巧妙的联想、添画。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教具:各种废弃的碎纸片(手工课残缺彩纸、报纸等)、记号笔、多媒体课件、展示作品等。
学具:各种碎纸片、记号笔、色彩工具(水彩笔、彩铅、油画棒)、底板、固体胶等。
七、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预计用时2分钟)
教师活动:创设碎纸片变成拼贴作品的情境。教师出示一幅由碎纸片拼贴添画而成的作品,提问:“这张作品与我们平时看到绘画作品有什么不同?”
第五课巧用碎纸片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美术课程标准》对低段学龄儿童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提出的目标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尝试用不同的工具、用身边的各种媒材,通过看一看、画一画、做一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思所见,从中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碎纸片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教材要求我们要将碎纸片变废为宝,通过观察、联想、贴画的方法将一张不起眼的碎纸片变成一件件令人称赞的美术作品。这类课程不失为一种很有趣味性的造型表现体验活动,既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孩子们保护环境、变废为宝的意识。
(五)同龄人作品欣赏,进一步拓展思路(预计用时2分钟)
教师活动:出示同龄人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
学生活动:欣赏作品,拓展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同龄人作品欣赏,给学生两个方面的启发。一是同龄人的作品表现程度,二是思路拓展。
(六)创作表现(预计用时20分钟)
教师活动:邀请学生参与头脑风暴活动,出示分层作业要求。
学生活动:观察、发现,这是一幅拼贴画。
教师活动:“请大家小组讨论,它是怎样拼贴而成呢?”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初步感知碎纸片变成拼贴画的方法。
教师活动:“小朋友真是火眼金睛!”教师出示碎纸片原型,“原来,几张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碎纸片经过我们巧妙地拼摆竟然可以组成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术作品啊!”教师板书课题:巧用碎纸片。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多讨论、多探究、多表达,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结果提炼其它方法,比如:“分类别联想”、“颜色联想”等。
【设计意图】碎纸片具有“天然性”,有的碎纸片能让学生一下能产生联想,但有的碎纸片可能会让学生思维禁锢,教师可以通过类别引导学生有方向地发散思维,也可以借助纸片本身的颜色进行相关联想,增加学生的挑战欲望,从中获得成就感。
【设计意图】对不规则碎纸片进行联想是一年级小朋友乐于参与的,但如何将心中所想表现出来对不同程度的孩子来说难易度不同,有的学生会表现的繁复,有的同学会感觉难于表现,教师的示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示范时,教师选择一种添画方法简要示范(同步讲解添画步骤)即可,另外两种添画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拓展思维,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添画方法的应用。
(1)用一张碎纸片进行联想、添画表现。
(2)用多张碎纸片进行组合、联想、添画表现。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作品,提醒学生重点关注巧妙构思。
学生活动:明确要求,进行创作。
【设计意图】学生的美术素养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分层作业有助于更多的学生生发出更好的创意。在学生进行创作时,教师须跟进辅导,鼓励学生联想表现,不可“放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