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一、选择多音字“将”在句子中的意思,并写出读音。
(填序号)①将要,快要。
②用。
③军衔名,在校级之上。
1.大战将.至,战士们都非常镇定,毫不慌乱。
字义:________ 读音:________2.他将.计就计,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字义:________ 读音:________3.进犯的敌人遭到了守城将.士猛烈地还击。
字义:________ 读音:________二、看拼音,写词语。
sài wài chū zhēnɡ cuī cùzuì jiǔ yīnɡ xiónɡ xiàng mù三、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但使..龙城飞将在。
()A.但是。
B.如果。
C.只要。
2.醉卧沙场..君莫笑。
()A.沙土地。
B.战场。
C.郊外。
四、根据意思写诗句。
1.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独自偷生回到江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战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话我,古往今来,外出打仗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根据本课古诗填空。
1.《夏日绝句》的作者是___代女词人_____。
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一种无畏的英雄气魄,千古传诵。
2.《凉州词》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
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欢快宴饮的场面。
六、课内阅读。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教”在诗中的读音是___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
“飞将”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还”的原因有两种: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①jiānɡ 2.②jiānɡ 3.③jiànɡ二、塞外出征催促醉酒英雄项目三、1.C 2.B四、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五、1.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3.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六、1.jiào 令,使汉朝名将李广 2.出征的将士出征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已经战死在沙场上 3.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1.阳光明媚,山花烂漫,我们微笑着展开xiōng huái()拥抱春天2.李明的演讲不仅条理qīng xī(),而且内容丰富。
大家对他投来zàn shǎng()的目光。
3.爸爸表面看起来很yán sù(),可内心却很疼爱我。
二、给下面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1.十二岁的周恩来怎么可能完全明白伯父的话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并从中任选两个词语写一句话。
()()不解难以()()()()所思热闹()()左顾()()精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结合课文内容,读句子,完成练习。
1.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绕着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二岁的周恩来当然不能完全明白伯父的话,但是“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却让他难以忘怀。
听到伯父“中华不振”的感叹,看到伯父沉郁的表情,周恩来可能会想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此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恩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五、日积月累。
周恩来在少年时期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的诗作也表现了这一思想。
例如: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请查阅资料,借助相关注释读懂这首诗,再寻找周恩来的其他诗词,选择一首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
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
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1.“中华之崛起”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课文,说说周恩来想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_____”的句子中,“有位同学”指 (谁),他在思考的问题是,他最终给出的答案是。
3.“有志者当效此生”这句话中,“有志者”的意思是,“此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
4.文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情中你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提到的读书目的有为家父、为明理、为光耀门楣、为中华之崛起,你为什么而读书?请联系生活,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胸怀 2.清晰赞赏 3.严肃二、1.十二岁的周恩来不可能完全明白伯父的话。
2.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都不敢怎么样。
3.这位同学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二、迷惑忘怀若有非凡右盼力竭示例:今年的校园运动会热闹非凡,令我难以忘怀。
四、1.怕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示例:当时的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国土上饱受外国人的欺凌2.示例:如何才能振兴中华呢?我能做些什么呢?3.在被外国人占领的地方亲眼看到一个中国女人受到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的时候祖国和人民正处于苦难和屈辱之中五、示例春日偶成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
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
六、1.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示例:因为他不愿意自己的国家再这样软弱,不愿意自己的同胞再受到这样的欺凌,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奋斗。
2.周恩来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3.有志向的人周恩来有志向的人应当效仿周恩来4.示例:文段主要讲了魏校长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回答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情。
从这件事情中我体会到周恩来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与众不同的远大志向。
5.略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梅兰芳蓄须》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用“\\”画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1.日本侵略军要.(yāo yào)庆祝“大东亚圣战”,要.(yāo yào)求梅兰芳必须上台演出。
2.战士们宁.(níng nìng)愿自己吃苦,也要守护祖国人民和平安宁.(níng nìng)的生活。
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蓄.须(xù)邀.请(yāo)妄.想(wǎnɡ)B.逼迫.(pò)旦角.(jué)签订.(dìng)C.拒.绝(jù)骚扰.(yǎo)纠缠.(chán)三、选词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