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教案)

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教案)

《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体会亲情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尽情倾吐内心的真情实感,激发写作欲望。

知识目标:让学生领会到“我手写我心”的习作真滴,学会运用生活化的典型细节来表现细腻的至爱亲情。

能力目标:如何把文章写得充实、生动、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从细节中感受亲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亲情、讴歌亲情。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点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成果分享【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时间都去哪了》,这是一首关于亲情的歌,那么什么是亲情呢?有人说,亲情,是一把斜挂的吉他,越到情深处,越能拨动你的心弦;亲情,是一挂藤萝,不管你身在何方,它总是紧紧的牵着你的手;亲情就在眉眼顾盼间,浅浅的微笑里,就在那一首抒情的《时间都去哪了》。

那么在大家的眼中,亲情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说说你心中的亲情。

其实亲情就是亲人之间的感情,他的本质是关爱,是父爱、母爱,
是手足之情,血脉之情,是长辈对晚辈的关爱。

他不需要浮华只需我们用心去聆听,用情去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

二、写作指导
1、通过材料学习别人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具体充实表达亲情的?材料1:
高考时候,考场是设置在区那里,坐车要一个多钟。

那时我们遵照学校的安排,统一提前一天到到那边。

离开家时,是母亲送了我一程又一程。

那是六月天的大中午,赤日炎炎,母亲没有打伞,头顶烈日,穿过一条有一条街巷,帮我找车拦车,几乎忘记了此时的自己还是一个病人。

最后,当我坐上车时,跟母亲挥手再见,任凭我怎么劝说她赶快回家,她都总是笑笑说:“没事的,到那里,别紧张,要放松,不要有压力啊。

好了,我会回去的。

”车驶出了好远,我才颤颤巍巍的回头看看母亲站的地方,这时,我仿佛还看到一个娇弱的影子站在树荫下,在向前方凝望。

天啊,莫非母亲还没走么?我拼命的睁大眼睛,努力朝后看。

潜意识告诉我:是的,没错,没错,那就是母亲,她还在那儿!
材料2:
父爱,它像白酒,辛辣而热烈,让人醉在其中;母爱它像咖啡,苦涩而醇香,容易让人为之振奋;父爱是一座山峰,让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也沉着坚定;母爱它像茶,平淡而亲切,让人自然清新;
父爱是一片大海,让你的灵魂即使遇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容;母爱它像篝火,给人温暖去却令人生畏,容易让人激奋自己。

材料3:
一天深夜,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泥石流吞没了小山村。

次日,当救援人员赶来寻找幸存者时,一阵哭声把他们引到了一座倒塌的泥屋旁。

他们挖开泥土,掀开屋顶,发现一个光着身子蜷缩在屋梁下的两三岁小女孩竟然活着。

救援人员赶紧将小女孩抱出来,可她死活不肯离开,她用小手指指身旁哭喊起来:“妈——!”救援人员沿着隐约露出的一双泥手小心翼翼地往下刨,眼前现出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一个半身赤裸的女人,呈站立姿势,双臂高高举过头顶,仿佛一尊举重运动员的雕塑……女人竟是一个盲人,身体早已僵硬。

而她的身下,又刨出一个昂首挺立的半裸男人!女人正是站在男人的肩上,双手高举小女孩,小女孩这才没有被泥石流吞没,她奇迹般地成为这场泥石流中惟一的幸存者!
(记叙、议论、描写(白描,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抒情多种表达方式交叉使用,巧用各类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拟人、对偶等。


2、总结写作技巧
a、注意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用心去感受生活
b、化叙述为描写,注重细节的刻画,神态的描摹,语言的生动,情感的真实。

C、巧用修辞。

3、写作技巧强化
通过赏析案例,对比修改前后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为什么?
【案例】
原文:
明天就要开学了,妈妈仔细地帮我打点行装。

她把我该带的东西都准备齐全,又再三嘱咐我到学校后要听老师的话,该吃什么就吃什么,别舍不得花钱,还说,有空她会去看我。

修改后:
明天就要开学了。

吃完了晚饭,妈妈开始为我打点行李。

爸爸在一旁抽着烟,我在一旁看着妈妈为我忙活,妈妈把我的衣服一件件整齐地叠好,仔细地抚平每一道褶皱,一会儿,又侧着头想什么。

“儿子是我自个儿的?快帮我想想,看还缺啥不?”妈妈冲着爸爸嚷。

爸爸没动窝,“我哪知道还缺啥,你好好看看,穿的,用的,从头到脚齐了没?”
“对了,床单枕巾差点儿忘了。


妈妈一边系包袱,一边对我说:“孩子,到了学校可不比在家,在那要听老师的话。

想吃啥就买点啥,别舍不得花钱,钱咱有。

想家了,给家来个信,我和你爸去看你。

”妈妈停了停,我看到妈妈的眼圈红了。

赏析:我们很容易看到,这么一改,比以前生动得多了,把“妈妈”对“我”的关切、挂念细致入微地表现出来,“妈妈”不再是一个平淡的概念,而是有血有肉的细腻感情的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了。

作者无需说“妈妈非常爱我!”,读者自然而然地就能感受到这种深沉的母爱,与作者形成感情上的共鸣。

三、实战演练,强化写作技巧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适当增加内容并通过肖像、细节等描写从正侧面凸显父亲的形象,把父亲写“活”。

(可根据个人实际需要将“父亲”改为其他亲人)
小时候,父亲对我很严厉,放学回家,他从不让我跟小朋友一块儿玩,而是逼着我写作业······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应学会注重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并在写作中学会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去表达我们的情感,让我们笔下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有趣。

五、布置作业
什么是牵挂?牵挂是一种思念,牵挂是一种情怀。

牵挂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线绳,牵挂有如瓜豆的藤蔓缠绕着篱笆。

请以“牵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板书设计:
1
、注意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用心去感受生活。

2、化叙述为描写,注重细节的刻画,神态的描摹,语言的生
动,情感的真实。

3、巧用修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