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汇总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汇总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专练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的比例一定不符合1∶3的有A.酵母菌在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时消耗等量葡萄糖所释放出的CO2体积比B.在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情况下,AaBb与AaBB杂交后代中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与不具隐性性状的个体之比C.白化病患者的正常双亲,生下的正常孩子中纯合体与杂合体概率之比D.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卵细胞与极体数目之比2.表现型为绿豆荚(A)灰种皮(B)黄子叶(C)的豌豆植株AaBbCc自交,果实成熟前取其一个豆荚剖开(如图)进行研究,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b一定表现为绿色,d一定表现为灰色B.a、b、c所对应植株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0C.剥去该豆荚中所有种子的种皮d,里面c的颜色相同D.该实验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不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3.已知小麦的抗病和感病、无芒和有芒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

现用两种表现型不同的小麦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如表所示:如果让F1中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小麦杂交,则F2中表现型为抗病无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与感病有芒的比例为A.2∶2∶1∶1 B.1∶1∶1∶1 C.9∶3∶3∶1 D.3∶3∶1∶14.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

若让F1蓝色与纯合鲜红品种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蓝色∶鲜红色=3∶1。

若将F1蓝色植株自花授粉,则F2表现型及其比例最可能是A.蓝色∶鲜红色=1∶1 B.蓝色∶鲜红色=3∶1C.蓝色∶鲜红色=9∶7 D.蓝色∶鲜红色=15∶15.图甲为某种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致病基因则显示为位置不同的另一个条带。

用该方法对上述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表示为图乙。

根据实验结果,有关该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1号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B.若13号与一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婚配,则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6C.10号个体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D.若不考虑突变因素,则9号与该病患者结婚,出现该病子女的概率为06.如图是患甲病(等位基因用A、a表示)和乙病(等位基因用B、b表示)的遗传系谱图,3号和8号的家庭中无乙病史。

下列叙述与该家系遗传特性不相符合的是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如果只考虑甲病的遗传,12号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2C.正常情况下5号个体的儿子可能患乙病,但不能肯定是否患甲病D.如果11号与无病史的男子结婚生育,无需进行产前诊断7.如图为雄性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的模式图和性染色体放大图,其中I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和Ⅲ分别是X、Y染色体的特有区段,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体细胞中不能表达B.若A-a基因位于Ⅰ上,则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4种C.位于Ⅱ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雌果蝇中出现的概率高于雄果蝇D.该果蝇的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均含有2条X染色体8.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某植物雄株出现一突变体。

为确定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利用该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该突变性状的雄株在全部子代雄株中所占的比率(用Q表示)以及子代中该突变性状的雌株在全部子代中所占的比率(用P表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值分别为1、0B.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0、1/2C.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则Q和P值分别为1、1/2D.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可能分别为1/2、1/4二、非选择题9.(8分)下图A、B分别表示某雌雄异株植物M的花色遗传及花瓣中色素合成的控制过程。

植物M的花色(白色、蓝色和紫色)由常染色体上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甲、乙两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让图A中的F2蓝花植株自由交配,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2)与F1相比,F2中a基因频率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仅通过图A中的杂交和自交,若白花植株更易被天敌捕食,此因素____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种群b基因频率下降。

(3)在F2植株传粉前,将所有紫花雌株与蓝花雄株移栽到同一地块(每一雌株可接受任何雄株的花粉),单株收获种子,每株所有的种子(假定数目相等且足够多)单独种植在一起可获得一个株系。

则在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____________的株系只有紫花植株;有____________的株系三种花色的植株都有,且紫花∶蓝花∶白花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10.(10分)科学家的在研究果蝇时,发现果蝇的眼色中有红色、褐色、白色三种表现型,身色有灰身、黑身两种表现型。

(1)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8条。

如果对果蝇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量________条染色体。

(2)若假设控制果蝇眼色A(a)与身色B(b)的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有人将两只果蝇杂交,获得了100只个体,其表现型为37只灰身褐色眼;19只灰身白眼;18只灰身红眼;13只黑身褐色眼;7只黑身红眼;6只黑身白眼。

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

若该人进行的杂交实验果蝇所产白眼果蝇胚胎致死,则理论上亲代两只果蝇杂交后代的比例为灰红∶灰褐∶黑红∶黑褐=________。

(3)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F、f表示)、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中雌、雄蝇表现型比例如图所示。

①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②子一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是________。

③若让子一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杂交,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___。

11.(10分)(2014·保定模拟)野茉莉花有白色、浅红、粉红、大红和深红五种颜色,其花瓣所含色素由核基因控制的有关酶所决定,基因A、B、D(独立遗传)分别编码酶A、酶B、酶D,酶所催化的反应及各产物的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三种物质同时出现则为深红,只有一种白色物质或没有白色物质为白色。

(1)开深红花的野茉莉植株中,基因型为杂合子的有________种,开白花的野茉莉植株基因型有________种。

(2)开大红花的野莱莉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株开深红花的野茉莉植株杂交,检测到有的后代植株中没有白色物质,则这两植株杂交后代中,开白花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开浅红花的植株数与开大红花的植株数的比例为________。

(4)由题意概括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写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2.(10分)研究人员以不同品种的鸡为实验材料,通过不同的杂交实验,分析了羽型、羽速两种性状的遗传规律。

已知公鸡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母鸡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1)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丝状羽性状的遗传受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性基因控制。

杂交二可以用来检验F1的________。

根据上述杂交结果可以推知,所有用来进行实验的亲本(P)的片状羽鸡均为________。

(2)鸡的羽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控制。

研究人员进行了下列杂交实验: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推知,亲本组合中的慢羽鸡和快羽鸡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若将亲本的慢羽鸡与后代慢羽鸡杂交,所生子代中慢羽鸡占________。

13.(10分)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

另一对基因与细胞液酸碱性有关。

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如表。

(1)推测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位于________上,并且该蛋白质的作用可能与________有关。

(2)以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红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代全部是粉色植株。

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_。

(3)实验可能的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如果通过实验,确认上述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则粉色植株(AaBb)自交后代中,子代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专练答案1.解析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方程式可知,消耗等量葡萄糖无氧呼吸释放的CO2与有氧呼吸释放的CO2的体积比为1∶3;若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且完全显性,则AaBb 与AaBB杂交后代中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占1/4,不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占3/4;白化病患者的正常双亲,生下的正常孩子中纯合体占1/3,杂合体占2/3,因此比例为1∶2;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答案 C2.解析选项A,b、d分别为豆荚皮(果皮)和种皮,二者均属于母本植株的一部分,故性状由母本植株决定。

选项B,a、b的基因型均为AaBbCc,子叶c为亲本豌豆植株AaBbCc自交产生的F1的,其所对应植株基因型为AaBbCc的概率为1/8。

选项C,该植株上所结种子的子叶c的性状会发生分离,即使在同一个豆荚中的种子也可能不同。

选项D,本实验仅仅刮开了一个豆荚进行统计,因此种子数目太少,无法用于验证遗传规律。

答案 A3.解析假设控制抗病、感病性状的基因为A、a,控制无芒、有芒性状的基因为B、b,则由表中数据可知,两种表现型不同的小麦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中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小麦杂交,单独考虑抗病和感病,杂交组合为A_×aa,后代抗病A_占2/3,感病aa占1/3;单独考虑有芒和无芒,杂交组合为Bb×bb,后代有芒占1/2,无芒占1/2,两个性状组合后,抗病无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感病有芒=2∶2∶1∶1。

答案 A4.解析F1的测交比为3∶1,说明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设为A、a和B、b,鲜红色为aabb的个体,其他基因型的个体都为蓝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