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资本理论 林南的思想

社会资本理论 林南的思想

林南对社会资本研究的新进展美国著名华裔社会学家林南从理性选择行为出发,在个体行动和社会结构的互动基础上,把社会资本界定为个体为了从嵌入性资源获取回报而在社会网络中进行的投资,揭示了社会资本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上的展开形式、矛盾运动和变化机制,提出了丰富的理论假设与理论命题,开拓了广阔的理论视野,不仅吸收了阶级资本、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等资本理论的成果,而且克服了关系论、功能论和集体论等方法论的局限,使社会资本研究进入了新的理论境界,对于在中国开展社会资本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林南(Lin Nan)在社会资本研究中独树一帜,他从个体理性选择行为出发,在行动与结构的互动关系中,建立了强调差异、变化和建构,把社会资本放到微观、中观和宏观社会结构中进行系统论述的具有鲜明特点的社会资本理论。

1、社会学和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任务林南在其著作《社会资本》一书序言的第一段开宗明义:“我认为社会学是研究行动者如何对社会关系进行选择的学科。

社会学的中心任务既要分析行动又要分析结构:在结构提供的机会和约束下的选择行为。

选择是在这些机会与约束内做出的,与结构提供的机会与约束进行互动的选择也可以改变或创造这些机会与约束。

这些过程必然会在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之间各有侧重。

社会学家的工作正是把握和展示这些动态。

”这显示出林南突破二元对立的无畏勇气。

林南在其著作《社会资本》中把握并展示了“这些动态”。

林南独树一帜的研究从行动者(无论个体或集体)理性选择出发,在行动与结构的互动、微观与宏观的连接、个体与整体的同构中,建立了强调差别、选择和建构,突出实践、社会网络和制度场域的具有鲜明观点的社会资本理论。

林南总结了社会资本理论不同的视角之下所存在的共性:社会资本由嵌入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中的资源组成,当行动者希望提高目的性行动成功的可能性时,他们可以动员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行动者在行动中获取和使用的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

据此,林南在《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第三章提出社会资本定义与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任务:“社会资本理论应该完成3 个任务:第一,应该解释资源如何呈现出价值,以及有价值资源在社会中如何分配——资源的结构性嵌入;第二,应该显示,个体行动者如何通过互动和社会网络,对这些结构的嵌入性资源——机会结构——的获取变得有差异;第三,应该解释,为了有所获,如何将这些社会资源动员起来——激活的过程。

”可以看出,林南提出的任务可以归结为三点:资源、社会结构和个体行动。

资源是林南社会资本概念的核心。

在林南的社会资本概念中,资源概念的外延十分丰富。

就资源的归属而言,既包括个人的资源也包括集体的资源;就资源的存在形态而言,既包括土地、房屋、牲畜、汽车和货币等物资财产,也包括教育、会员、声望、荣誉、信任和组织头衔等象征性资源。

而这些资源分别在马克思、布迪厄、科尔曼和普特南等人的资本理论中已经被作为资本的内容而论述了。

可见,林南关于社会资本中含有资源的概念界定,是对其他资本理论中资源概念的兼容并蓄。

社会结构是林南研究社会资本的基础之一。

林南认为社会结构包含4 个基本要素: 地位(positions) 、(注18)权威(authority) 、规则rules) 和代理人(agents) 。

(注19)地位表现了个体行动者对资源的占有,或者说是嵌入于社会网络中的资源通过个体聚结成的网结;权威体现了地位之间的关系,是控制与取得资源的权力;规则制约和引导在一定地位上的行动者或代理人如何取得有价值资源,它可以起到维持行动者在一定的秩序中获取有价值资源的作用;代理人是占据着那些蕴含着资源的地位的人。

个体行动是林南研究社会资本的另一个基础。

重视个体行动与林南把社会资本界定为取得回报的投资活动直接相关,因为既然社会资本是投资活动,那么就一定要论及活动者。

如前所述,最真实的活动者是个体,只有从个体及其活动出发,才能把握社会资本作为投资活动的实质。

另外,个体及其行动也可以作为社会资本的资源。

一方面,个体都是拥有一定社会地位、占有一定社会资源的行动者,社会资源通过个体的占有而形成各种资源的网结,只有通过个体才能抓住这些资源的网结;另一方面,嵌入社会网络中的资源只有通过动员才能成为现实的社会资本,而能够动员社会资源的只有那些为了得到回报而积极努力的行动者。

总之,通过对资源、社会结构和个体行动的论述,林南建立了研究社会资本问题的三个基点。

这三个基点的关系是,资源是投资活动的对象,社会结构是投资活动的场所,而个体及其行动则是投资者及其活动。

于是,社会资本不仅仅是关系和集体,也不仅仅是在关系和集体中蕴含的功能,而且还是面对资源争取回报的投资行动,是运动变化的投资过程。

把社会资本解释为动态变化的投资过程,不仅是林南社会资本理论的一个特点,而且也是林南对社会资本进行研究的一种推进。

这种推进的意义在于,社会资本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客观对象,更重要的是一种实践。

2、理性选择问题从微观层面出发,林南首先讨论了理性选择问题。

在林南看来,理性选择的实质是行动者如何以最小的付出换取最大的收获,换句话说,理性选择遵循两个基本原则:失去最小,获得最大。

这两个原则不仅与社会资源直接联系,而且也是社会结构形成的根本原因。

因为当每个社会成员都按这样的原则支配自己的行为时,有限的资源就面临着激烈的争夺,建立一定的社会秩序就成为人们不可回避的任务。

当社会秩序形成后,社会生活也就实现了结构化。

可见,社会结构的根据内在于人们的理性选择行为之中,或者说社会结构同人们为了追逐利益的选择行为紧密联系。

同人们的理性选择行为或目的行为相比,社会结构似乎不具备主动性,但是社会结构一旦形成后,对理性选择行为又具有不可摆脱的制约性。

林南不仅看到了理性选择行为在社会结构面前的主动性,也看到了理性选择行为在社会结构面前的被动性,或者说是社会结构对个体行为的构造性。

因此,林南从行动对结构的作用和结构对行动的制约两个方面开展论述,这一点同吉登斯(Anthony Giddens) 论述社会结构的双向建构有共同之处。

在个体的选择行动与社会结构的互动关系中,林南还认为有必要揭示存在于其中的一系列中间层面的因素,否则将难以清楚地说明个体行动向社会结构的转化与社会结构对个体行动的制约。

关于中间层面的因素,林南重点论述了组织、制度和社会网络及其相互关系。

组织与制度问题也是当代西方社会学的热点,林南把自己的研究同这些问题直接联系起来,不仅同这些学术热点开展了对话,而且还从社会资本研究的角度提出了新见解。

3、关系论、集体论与行动论(1)关系论尽管对社会资本问题的研究一开始就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识,例如把社会资本看做是嵌入社会关系之中的资源,社会资本是取得回报的投资等等,但是,也正是在这些共识中包含着走向分歧的内在根据。

在对社会资本的共识中,已经展开了一些重要的矛盾关系:关系与资源、集体与个体、结构与行动等等矛盾。

是从关系、集体和结构出发来认识社会资本,还是从资源、个体和行动出发来认识社会资本? 或者是从这些矛盾关系的互动统一中来认识社会资本? 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成为社会资本研究深入展开的前提。

科尔曼从关系出发开展社会资本研究,他对社会资本作了这样的解释:“社会资本的形成,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按照有利于行动的方式而改变。

物质资本是有形的,可见的物质是其存在形式;人力资本肉眼看不见,它存在于个人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中;社会资本基本上是无形的,它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

”可见,科尔曼是根据同物质资本(马克思的阶级资本是物质资本) 、人力资本的区别来界定社会资本的。

应当说,科尔曼的界定有其合理性,因为要把握一个事物的本质特征,就应当在同类事物的联系中来揭示它的本质属性,所以科尔曼的做法是合乎逻辑的。

科尔曼对社会资本的认识还表现为一种功能主义的理解,他指出:“社会资本的定义由其功能而来……其共同特征有两个: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所组成;它们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

和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是生产性的,是否拥有社会资本,决定了人们是否可以实现某些既定目标。

”科尔曼以一些实例来论证只有在某种社会关系中获得了某种支持、利益和作用,社会资本对于行动者来说才真正地发生了。

(2)集体论普特南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可以看做是科尔曼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的进一步展开。

在其具有广泛影响的著作《独自打保龄球》中,普特南论述了社会资本的本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普特南以实证研究为根据,说明20 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美国人参与社会组织或社会群体的兴趣呈下降趋势,美国的社会资本也随之趋向萎缩。

普特南对社会资本的理解与科尔曼是一致的,他也认为社会资本只有在人们参与社会集体活动、从社会关系中获得利益和支持时才能发生。

布迪厄对社会资本的解释也具有集体论的色彩。

林南曾经指出:“布迪厄从他的阶级观点看问题,认为社会资本是主导阶级(如一个团体或网络) 的成员为了维持和再造团体的团结和保持团体的控制地位而进行的对互相确认和认知的投资。

团体的成员身份是建立在清晰的排外的界限(如出身、头衔、家族) 上的。

”团体论或集体论的特点是强调内部凝聚和对外联系的边界,这一点是布迪厄和科尔曼、普特南等人的共同观点。

林南进一步指出:“团体的紧密性和内在的凝聚是有必要的。

科尔曼当然并不假设存在这样一个社会阶级的景象,但是他也把网络的紧密性看做是社会资本的特殊优势,因为是紧密性维持并提高了普遍信任、规范、权威和制裁等。

这些团结的力量保证了网络资源得以动员。

”林南认为,从集体主义立场出发研究社会资本,最明显的缺欠是强调社会资本的密集性(density) 和紧密性(closure) 。

在林南看来,强调社会资本的密集性和紧密性是集体主义立场的必然产物。

因为集体是有边界的,布迪厄、科尔曼和普特南等人认为,只有在集体活动或集体联系中社会资本才是有效的,这就使社会资本的发生与存在被限制于特定的界限之中。

然而社会资本是通过社会网络关系发生和运行的,社会网络是开放的,网络之间的桥(bridge) 可以有效地把不同网络联系起来,这已被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 和布特(Ronald Burt) 等人的研究所证明。

(3)行动论林南从个体行动立场出发研究社会资本,他把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资本是个体为了在嵌入性资源中获取回报,通过工具行动和表达行动而在社会关系中的投资( investment) 。

”(注12)虽然这个定义同布迪厄、科尔曼和普特南等人关于社会资本的界定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由于强调了个体在社会资本形成与利用中的作用,这个定义又表现了鲜明的特点,林南将之概括为“在这个观点基础上开展分析的核心是: (1) 个体怎样在社会关系中投资; (2) 个体怎样在社会关系中摄取嵌入性资源以便获取回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