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资本理论简述

社会资本理论简述


亚历山德罗·波茨认为社会资本是嵌入的结果。他的逻辑是, 先有结构的存在,结构提供给行动者“互惠的预期”和“可 强制推行的信任”这两种结构性约束,使行动者能够通过 “理性的嵌入”或者“结构的嵌入”来具有某种成员资格, 从而得到获取短缺资源的潜力。
社会资本有三个基本功能:(1)作为社会控制的来源; (2)作为家庭支持的来源;(3)作为家庭外的网络获得的 收益来源。波茨是把社会资本当作社会整合的机制和获得社 会资源的网络,从这个意义上说,市民社会的健康发展有赖 于社会资本的积累和运作
• 林南(Lin Nan,2001)的社会资本概念最为综合,在 吸收了马克思的资本概念,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概念,以及布 迪厄、科尔曼和普特南的社会资本概念的基础上,强调“社 会资本是投资在社会关系中并希望在市场上得到回报的一种 资源,是一种镶嵌在社会结构之中并且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行 动来获得或流动的资源”。
社会资本的四个消极后果:(1)排斥圈外人,因为为团体 成员带来利益的强大联系通常也能够禁止其他人获得收益。 (2)对团体成员要求过多,因为团体或者共同体的封闭在 特定条件下,可能阻碍了其成员商业创新的成功。在高度团 结的共同体中,团体之间的亲密关系可能产生了巨大的搭便 车问题,在共同的规范结构的支持下,不勤奋的成员会向更 成功的成员提出更多的要求。(3)限制个人自由,在高度 控制的社会里,社会资本必然产生规范的压力,就会限制个 人自由,使具有独立精神的成员感到受束缚,以至离开; (4)用规范消除秀异,由于共同的敌视和反对主流社会的 经历,团体的团结得到了巩固。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成功消 弱了团体的一致,最后的结果就是用规范来消除秀异之人, 并强迫更有野心的成员离开
中观层次的社会资本包括个人因其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特定位置而对 资源的可获得性。
而社会资本的宏观分析关注的则是在团体、组织、社会或国家中某一
行动者群体对社会资本的占有情况
宏观的环境对嵌入于其中的社会资本的网络的支配作用 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决定网络有效资源的种类和数量; 第二,表述可以与谁建立联系,因而建立和构建网络; 第三,为交易立法和进行调整; 第四,针对违背制度的行为建立和实施交易; 第五,描述和调整网络的社会状况; 第六,建立和推动网络交易; 第七,建立和调整不同网络间的竞争。
“社会资本理论的核心主张就是:关系网络创造了一种解决 社会问题的有价值的资源,并向成员提供集体所有的资本, 即使成员相互信任的可信度”
詹姆斯.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是建立在他的社会行动理论 基础之上的。社会资本的定义由其功能而来,它不是某种单 独的实体而是具有各种形式的不同实体……其共同特征有两 个: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所组成;它们为结构内 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
社会的经济繁荣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该社会的信任程度的 高低。信任可以在一个行为规范、诚实而合作的群体中产生, 它依赖于人们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群体成员的素质。这些规则 不仅包含公正的本质这种深层次的‘价值’问题,而且还包 括世俗的实实在在的规则,如职业规则、行为准则等。
社会资本的获得必须要求人们习惯于群体的道德规范,并 具有忠诚、诚实和可靠等美德。它不仅靠个人的遵守来获得, 而且要建立在普遍的社会德行基础上。
罗伯特D.帕特南认为,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诸 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 社会的效率。”他认为像其它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是生产 性的,它使得实现某种无它就不可能实现的目的成为可能。
信任是社会资本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以一个团体,如 果其成员可以信赖,且成员之间能相互信赖,那么它能比缺 乏这些资本的相应团体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一个对社会资本进行系统分析的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 尔.布迪厄(P.Bourdieu)。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 尔·布迪厄(P.Bourdieu)在《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上发表了 一篇题为“社会资本随笔”的短文,正式提出了“社会资 本” (social capital)这个概念,并把它界定为“实际或潜 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 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
科尔曼(James Coleman)在《美国社会学杂志》发表 “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本创造中的作用”一文,把社会资本定 义为“许多具有两个共同之处的主体:它们都由社会结构的 某些方面组成,而且它们都有利于行为者的特定行为——不 论它们是结构中的个人还是法人”
• 帕特南(Robert D.Putnam)从政治学的角度,通过对制度 绩效的研究将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组织的那些可通过促进 协调行动而提高社会效能的特征,比如信任、规范及网络等” (保罗·F·怀特利,转引自李惠斌、杨雪冬,2000:47)。 这三种定义分别从社会文化、理性选择和政治学的角度对社 会资本的内涵给予了确认,使它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概念具 有了合理性。
布朗大学的社会学教授迈克尔·伍考克等在一篇全面系统地 论述社会资本概念以及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长文 《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一种理论综合和政策构架》
三、社会资本的国外研究及其主要观点
最早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最早引入社会学研究领域的 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Bourdieu)。社会资 本就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那些资源是同对某 些持久的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的。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 的,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体制化的网络,这一网络是同 某团体的会员制相联系的,它从集体性拥有资本的角度为每 个会员提供支持,提供为他们赢得声望的凭证”。他关注的 是个人通参与团体活动不断增加的收益以及为了创造这种资 源而对社会能力的精心建构
参与讨论的还有迈克尔·舒德森,锡德·斯考波尔,亚历山德 罗·波茨等。
(3)总结与拓展阶段:90年代末以后
到90年代末,以维斯康星大学社会学教授托马斯·福 特·布朗于1999年在因特网上发表《社会资本理论综述》 一文为标志,预示着社会资本理论发展进入了一个学理性的 总结阶段 。
简·W.范戴斯、马科·马拉菲、肯·纽顿以及保罗·F.怀特 利等合编的政治学论文集,书名为《社会资本与欧洲民主》, 则标志着对社会资本概念和理论的研究已拓展到政治学领域。
社会资本已不再是某一个人拥有的资源,而是全社会所拥 有的财富,一个社会的经济与民主发展,都在很大程度受制 于其社会资本的丰富程度
弗朗西斯·福山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有助于两个或更多 个个体之间相互合作、可用事例说明的非正式规范……并非 所有可用事例说明的规范都是社会资本。构成社会资本的规 范必须能够促进群体内的合作。它们往往与诚实、遵守诺言、 履行义务及互惠之类的美德存在联系。
西方社会资本发展脉络
(1)概念提出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 “社会资本”这一术语是由莱达 贾德森 哈尼凡(Lyda
Judson Hanifan)于1916年描述乡村学校共同体中心时第 一次使用的。经济学家格伦·卢里(Glenn Loury)以及社会学 家伊万 莱特(Ivan Light)在20世纪70年代运用“社会资本” 这一术语来分析市中心贫民区经济发展问题,他们认为美国 黑人在其自己的社区内缺乏亚裔美国人和其他种族社区所存 在的那种信任联系和社会联系。 对社会资本进行论述的还有 皮埃尔·布迪厄 ,詹姆斯·科尔曼
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1)义务与期望;(2)信息 网络;(3)规范与有效惩罚;(4)权威关系;(5)多功能社会组 织和有意创建的社会组织等
影响社会资本存在的因素有:(1)关系网络的封闭性, 以维持相互信任;(2)社会组织或社会关系的稳定性,提 供结构保证;(3)意识形态的制约性,对信仰者的约束作 用;(4)官方支持下的需要的满足程度,影响社会资本的 价值。
(2)探索与发展阶段:年代
真正使社会资本概念引起广泛关注的是哈佛大学社会学 教授罗伯特·普特南(Putnam)。普特南把它理解为“能够 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的信任、规范和网络”。 其代表作:《让民主政治运作起来》,《独自打保龄球:美 国下降的社会资本》,《繁荣的社群 社会资本和公共生活》 等。
和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也是生产性的,使某些 目的的实现成为可能,而在缺少它的时候,这些目的不会实 现。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一样,社会资本也不是某些活动 的完全替代物,而只是与某些活动具体联系在一起。有些具 体的社会资本形式在促进某些活动的同时可能无用甚至有害 于其他活动。
在科尔曼看来,社会资本,就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 会结构资源的资本财产,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要素组成, 主要存在于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中,并为社会结构内部的个 人行动提供便利。
托马斯•福特•布朗认为社会资本就是一个程序系统。社会资本系统可以 按照系统主义“要素、结构和环境”的三维分析被划分为微观、中观和 宏观三个分析层面。
微观社会资本的研究者发现个人可以通过建立社会关系来获得通向所 需资源——如信息、工作机会等——的途径, 并区分了微观社会资本的 三种构成形式——嵌入社会结构中的资源(嵌入自我的观点,关注个体 通过社会网络调动资源的能力)、资源的可获得性(结构的观点,探讨 社会资本特定网络的结构化,该网络中的自我之间联系的定型,以及资 源因其特殊结构而通过该网络流动的方式),以及对这些资源的使用 (结构的观点,探讨特定社会资本网络包含在政治经济体系中的方式, 以及包含在更大的文化或规范体系中的方式)。
皮特和戈沙尔将社会资本划分为三个维度:
一是结构维度(structure dimension),又称为结构性嵌入,是指行动 者之间联系的整体模式。该维度强调社会关系网络的非人格化一面,分 析的重点在于网络联系和网络结构的特点,即网络联系存在与否、联系 的强度、网络的密度、中心与边缘、连接性等。
二是关系维度(relational dimension),又称为关系性嵌入,是指通 过创造关系或由关系手段获得的资产,包括信任与可信度、规范与惩罚、 义务和期望以及可辨识的身份。该维度强调社会关系网络人格化的一面, 即与社会联系的行动者有关,表现为具体的、进行中的人际关系,是行 动者在互动过程中建立的具体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