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学生调查报告集合八篇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学生调查报告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生调查报告篇1(1)调查背景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食品领域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为了解大家对食品安全方面的看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我展开了关于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
(2)调查目的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让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得到保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犯罪活动,重建信用规范市场秩序。
(3)调查时间8月20日—8月23日(4)调查地点学府平价超市,中青超市,学校附近的小店,街旁的地摊。
(5)调查方法实地调查,上调查。
走访调查(1)学府平价超市我去了学府平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包装上有绿色商标的食品是85%,有生产日期的食品是95%,有保制期的食品是95%,有质量安全标志的食品是90%,有厂方的食品是95%。
(2)中轻超市在中轻超市,调查到:包装上有绿色商标的食品是80%,有生产日期的食品是90%,有保制期的食品是95%,有质量安全标志的食品是80%,有厂方的食品是90%。
(3)学校附近的小店而在学校附近的小店,我们惊讶地发现包装上有绿色商标的食品竟只有50%,有生产日期的食品有65%,有保制期的食品有75%,有质量安全标志的食品有70%,有厂方的食品是85%。
(4)街旁的地摊在街旁的地摊上,我惊呆了。
包装上有绿色商标的食品竟只有15%,有生产日期的食品有10%,有保制期的食品竟然只有5%,有质量安全标志的食品有5%,有厂方的食品是10%。
地点绿色商标生产日期保制期质量安全标志厂方学府平价超市 85% 95% 95% 90% 95%中轻超市 80% 90% 95% 80% 80%学校附近的小店 50% 65% 75% 70% 85%街旁的地摊 15% 10% 5% 5% 10%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在大型超市购买东西,不在中轻、佳惠、旺达等小型超市购买东西,尤其是学校附近的小店,街旁的地摊,等没有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的地方购买东西!上调查为了更进一步了解食品安全状况,据上资料显示,发现城市消费者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大部分消费者愿意为保障食品安全支付少量的额外费用。
城市消费者中,最关注食品安全的占71。
8%,不关注食品安全的仅占0。
6%;购买食品时首选质量的占30%,选择质量和价格并重的占61。
7%,选择“价格优先”的仅占8%;80%以上的消费者认为超市食品安全状况好于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50%左右的高收入和中等收入阶层只到超市购买食品。
农村消费者购买食品的价值取向主要是“价格优先”。
据调查,农村消费者中,74。
4%回答会适当考虑食品安全问题,但43。
7%仍首选价格便宜。
调查认识其实,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从总体上说是好的。
党和国家一向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把保障食品安全视为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标准化能力大大加强,优质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部分食品企业加工技术和装备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大型企业普遍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
同时,一套基本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一套各部门联合行动,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体制也已建立起来,基本覆盖了食品从生产到流通再到消费的各个环节。
但是,保障食品安全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由于从食品种植到消费的环节多,各监管部门之间协调难度大,涉及的行业发展水平不一,涉及的利益关系复杂,因此,保障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希望通过社会的舆论监督与相关部门的有效控制可以给广大老百姓一个放心安心的饮食生活环境。
学生调查报告篇2大学生未来的工作地点更倾向于二线城市;受教育程度越高,月消费支出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北上广、港澳台及国外发展;文科生倾向北上广和港澳台,医科学生更愿意去二线城市,农科学生选择三、四线城市和乡镇较多,理科生倾向国外!7月8日,《20××中国大学生城市形象及择业倾向调查报告》在沪发布。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谢耘耕教授介绍了《20×中×国大学生城市形象及择业倾向调查报告》的调查研发以及创作过程。
大学生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力量,全面了解大学生对中国城市形象的认知和大学生的择业倾向,对中国城市发展和人才引进具有深远意义。
为此,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社会调查中心对中国33个城市(涉及个省、4个直辖市、4个自治区和香港)的123所高校的1 0余名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开展大学生城市形象及择业倾向调查,以了解大学生群体对中国城市的印象以及大学生的择业倾向和优先考虑的因素。
本次调查的主要结果有:大学生未来的工作地点更倾向于选择二线城市。
在受访大学生中,选择在二线城市发展的比例最高,为57.2%,其次是北上广,占比29.5%,选择三线城市的比例为9.4%,选择国外、港澳台、乡镇和四线城市的比例分别为6.6%、3.1%、1.6%和1.5%。
男生更倾向于选择去北上广等发达城市发展,而女生更愿意选择二线城市。
男、女生对工作地点的选择倾向存在差异,男生选择北上广的比例为31.7%,明显高于女生的27.9%;而女生选择二线城市的比例最大,为59.0%,高于男生的54.8%;此外,男生选择国外的比例为7.5%,略高于女生的5.9%。
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北上广、港澳台及国外发展。
调查发现,博士研究生选择北上广、港澳台和国外的比例分别为37.2%、3.2%、 8.5%,高于硕士研究生的29.3%、3.1%、4.0%和本科生的29.5%、3.1%、7.1%;硕士研究生选择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的比例为59.5%、11.1%,高于博士研究生的46.8%、10.1%和本科生的56.8%、8.8%。
非农业户口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工作。
调查发现,非农业户口大学生选择北上广、港澳台和国外的比例分别为33.6%、3.5%和8.2%,明显高于农业户口大学生的22.7%、1.7%和3.4%;而农业户口大学生选择二、三、四线城市和乡镇的比例较高,占比分别为63.4%、11.8%、 1.9%和2.5%,高于非农业户口大学生的54.1%、7.8%、1.1%和1.0%。
东部地区学生倾向于选择北上广等发达城市,西部地区学生更愿意去二、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工作。
受访大学生中,东部地区学生选择北上广的比例较高,为 36.6%,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23.8%和17.6%;西部地区学生选择二、三、四线城市和乡镇的比例为65.4%、13.9%、2.5%、 2.1%,高于中部地区的62.4%、10.7%、1.9%、1.6%和东部地区的52.1%、7.1%、0.9%、1.5%。
985高校大学生更倾向于去北上广和国外等经济发达地区发展。
调查发现,985高校的大学生选择北上广和国外的比例最大,分别为37.0%和8.6%,明显高于 1院校的28.5%、6.1%和普通院校的22.4%、5.0%;而普通院校选择二、三、四线城市以及乡镇的比例分别为61.4%、12.7%、1.8%、2.4%,高于 1院校的58.5%、9.6%、1.5%、1.4%和985院校的51.5%、6.3%、1.3%、1.4%。
就不同专业学生来说,文科生倾向北上广和港澳台,医科学生更愿意去二线城市,农科学生选择三、四线城市和乡镇较多,理科生倾向国外。
调查发现,文科学生选择北上广和港澳台地区的比例分别为32.6%和3.8%,高于理、工、农、医科学生;相较于理、工、农、文专业,医科学生选择二线城市占比最高,为 65.6%;农学专业学生选择三、四线城市以及乡镇的比例均高于其他专业学生;理科学生选择国外的占比为8.4%,高于其他专业学生。
调查同时发现,月消费支出越高的大学生越倾向于北上广、港澳台及国外;月消费支出越低的大学生越倾向于三、四线城市及乡镇。
每月消费支出在2500元以上的受访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北上广,其比例为41.4%,另外,其选择港澳台和国外的比例也相对较高,分别为12.6%和16.0%;相比之下,每月消费支出在500元以下的大学生则更倾向于去三、四线城市以及乡镇工作,占比分别为12.0%、2.0%和5.0%。
调查发现,生活费用以奖助学金和校内兼职为主的大学生择业时更倾向于选择二线城市,占比分别为59.3%和59.1%;在选择三线城市的大大学生中,生活费用以校内、校外兼职为主的占比较高,分别为13.5%和11.4%;在选择北上广的大学生中,以奖助学金和父母亲友资助为主要生活费用的占比较高,另外,以父母亲友资助为主要生活费用的大学生倾向于去国外工作的比例也是最高的,为6.7%。
学生调查报告篇3一:为了研究和分析中学生的消费情况,我们从零用钱的分配和利用状况,购物心态,父母对子女消费的态度展开调查。
做出公布,使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
另外我们也对中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针对消费经济做了分析,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中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
最后,由于中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大的中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消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花钱买东西。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使消费成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随着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时,我们中学生的消费也越来越大。
高消费意识在学生中广泛流传。
然而,学校及社会尚未对“消费”这一活动进行研究,也未对中学生的广泛流传的猎奇心理加以改正。
学生在消费中还有许多有待规范。
为此,我们通过调查了50位同学,来探讨中学生消费观念。
中学生每个月都会有零用钱,每天都会用钱,中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们现在的每个中学生几乎都市独生子女。
父母的溺爱是避不了的。
因此,父母都顺着子女的意愿,以至于造成中学生心中的满足感和强烈的欲望。
中学生避不了的挥霍如土,把钱用在不该用的地方,为了出风头,就会不惜千金买名牌,为了更了解中学生消费的内容,这儿我们列举了一个表格,即中学生消费的内容。
我们也还调查了中学生的零用钱是否足够。
按理说,中学生的零用钱应是绰绰有余,但调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父母给子女零用钱。
理所当然,也应过问子女的消费情况,但事实正好相反。
请看下面的数据。
由图表可知,父母关心子女的消费情况只占20%,而父母很少问子女的消费情况要占70%,不过问子女消费情况的也要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