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师生关系之我见——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师生关系之我见——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题目:师生关系之我见——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内容摘要: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也将师生关系视为整个教育教学大厦的基石。

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其生则乐其教。

课堂教学中爱与情感是一以贯之、须臾不可或离;同时教育教学推其极致而言,其本旨就在于情感教育。

所以,甚至这样说也毫不为过——课堂效果取决于师生关系!关键词:师生关系情感教育素质教育正文:真正的教育,是激发每一个人的生命潜能,是充实每一个人的心灵营养,是帮助每一个人自由地成长,是帮助每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

教育的任务,绝对不是无视或扼杀孩子生命体中的独特潜能和自由追求,把他们修剪得整齐划一,而是给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宜的土壤、充足的阳光和他们各自所需的不同的养分,去激发他们自由地、主动地、快乐地成长。

但是我国的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早期教育混乱、小学教育死板、中学教育沉重、大学教育迷茫,这些病症制约着我国教育的发展,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无疑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影响。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也将师生关系视为整个教育教学大厦的基石。

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其生则乐其教。

课堂教学中爱与情感是一以贯之、须臾不可或离;同时教育教学推其极致而言,其本旨就在于情感教育。

所以,甚至这样说也毫不为过——课堂效果取决于师生关系!一,何为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

师生之间的现实关系是不断变化和丰富多样的,师生关系随着主体需要的不同,联系的环节、内容、方式不同、环境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师生关系主要有一下几方面:(一)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

师生之间的社会关系是教师作为成人社会的代表与学生作为未成年的社会成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代际关系、政治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等。

(二)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关系。

师生的教育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自主发展而结成的教育与被教育、组织与被组织、引导与被引导等主体间关系。

(三)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的的心理关系。

师生间的心理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而构成的内在联系。

(四)反映着教育活动独特的伦理矛盾的伦理关系。

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构成的道德共同体,各自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履行一定的伦理义务。

二,师生关系在教育中有何作用?师生限定了教育教学过程的性质、组织学生的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和标准等等。

师生关系又是教师和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心理背景,它限定了教师和学生的知觉、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

因此,师生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影响到教师的职业态度和工作有效性。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产生安全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影响,激发学习的兴趣,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启发积极思维,同时,也唤醒教师的教学热情与责任感,激励教师专心致志地从事教育工作。

相反,师生关系紧张甚至互不信任、彼此戒备,将会干扰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热情,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活动特别是精神活动的方式,教育教学中结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生存方式的具体体现。

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既作为独立的完整的人,又作为合作者、共享者所形成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和谐亲密关系。

学生在教育交往中感受到人格的尊严,体现出自主,张扬着个性,体验到人生的价值和最初的人生幸福,进而发展自由的个性,形成健康的人格。

教师在与丰富多彩的年轻生命的交往中,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可敬,体验到自己工作的价值。

(三)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机关系,是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校风、教风、学风的整体反映和最直观反映。

师生关系状况投射出学校价值取向、人机关系状况、管理水平等。

师生关系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对学生在校的发展和今后的成长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而影响师生关系主要有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因素,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也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一方面,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才能与学生有共同语言,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且教师应该端正对学生的看法,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教师也应该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博学多才是教师吸引学生的硬性条件。

另一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而展开,学生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中的主动性越来越强。

古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尊敬师长是我国自古就有的良好传统道德,学生应在学习生活中充分理解老师,尊重老师,认识到老师的辛苦和老师对我们的栽培,虚心聆听教师的教诲、服从老师的指导。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主要途径:1.提高自身的素质,形成个性风格2.真诚地理解、接纳全体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与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是其它教育因素所不能代替的。

教师可通过了解、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学习的爱好、困难,实现应有的“移情”,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用外语的交往活动,时刻注意学生那段时间中的使用外语能力的进步。

师生之间只有在相互理解、接受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学生才能对教师所教学科采取合作的态度,乐于为他们所喜爱的教师而努力学习。

3.给予学生期望与成功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

而学生在得到愉快的鼓励后,会激起对教师的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与决心。

如此良性循环,会产生教师所期望的效果。

让学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也是融洽师生关系、改善英语学习环境的途径。

4.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作为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有意识地汲取某一方法的优点,筛除其不足之处以创造有效的方法来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不同的学习对象。

四,我国师生关系现状及其改良的迫切性。

认识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我们就必须重视它,而我国的师生关系现状却不容乐观:我国大部分教师心目中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加朋友,而学生却认为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东南大学就师生关系开展过一次问卷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300份,教师问卷60份。

调查显示,当前师生关系存在着尴尬的错位,有24%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师生关系和理想中的有很大差距,11%的学生甚至认为不清楚,更有6%的学生甚至表示不在乎目前的师生关系。

这表明目前的高校师生关系并不是很令人满意,而其根本的原因是双方交流很少。

因此,如果想改善当前的师生关系,首先应当解决观念问题。

学生如果把老师视作“管自己的人”,见老师第一反应是能躲就躲,那师生交流就无从谈起。

中国有句古话叫“良师益友”,好的老师也是好的朋友,如果每位同学都把自己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那师生关系必然会大大改善。

我国如今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需要建设,科技需要发展,教育也需要转变观念进行改革。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

《决定》所提出的一切,都是世纪之交我国教育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

《决定》明确指出,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

《决定》赋予新时期素质教育以新的内涵: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全民素质;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决定》把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阶段。

教育、教学是一项师生互动的社会认知活动。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教育、教学活动追求的新境界。

因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师生关系的协调发展,将直接影响良好教育情景的形成和教育、教学效果。

所以,构建良好师生的关系应该引起全社会和教育者的重视。

同时,好多血淋淋的案例也在为我们敲响改良师生关系的警钟。

一个月连续发生三起弑师案。

(人民网2008年12月10日)小学教师疑因体罚学生被家长要求道歉服毒自尽(中国网2008年12月15日)……教师不管被殴、被辱、被逼疯甚至被弑的新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蜇痛了人们的心。

同时,也折射出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功利教育导致师生关系扭曲和变异。

五,结论。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取得成效的必要保证,充分认识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我们就应该改革教育制度,根除功利教育,促成师生关系和谐。

教师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应坚持理解和尊重的原则,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同时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塑造高尚的师德形象。

而作为学生的我们也应该理解老师,尊重老师,对这些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保持最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事”说师生关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严育洪《教育我们还能做什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第一版严育洪《中国教育问道》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王晓燕谢云挺《师道实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陈桂生《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全国十二所大学联合编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