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德育工作汇报材料
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说起养成教育,孔子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说。
养成教育虽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新时期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养成教育。
目前学校的养成教育工作,常遇到与家庭、社会观点不一致的现象。
学校里大张旗鼓搞德育,学生一出校门,因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作用就大打折扣。
面对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德育工作者常感到“束手无策,无能为力”,甚至一筹莫展。
由此可见,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一项任务。
我个人认为,要把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放在社会大背景下去探索和思考,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一、加强学校养成教育工作。
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矛盾,必然要在教育要求、内容和方式等多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
1、继续加强学校养成教育工作。
每周一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总结反馈一周内的各类信息,表扬好人好事,用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感化学生;
2、制定阶段性小目标,循序渐进地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树立德育层次观,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3、开展“阳光少年总动员”养成教育系列活动,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每月主题(文明待人、主动学习、遵守纪律、讲究卫生等行为常规和良好品质),围绕这些主题,组织学生针对性地自查自纠教育活动。
通过校园“民谣知规范、情景演示强规范”等有计划有组织的养成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行为常规。
二、加强家校联系,有效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学校积极组建家长委员会,利用自身的优势辐射到家庭。
比如,学校可以邀请家长来校参加主题班会和学校管理等活动,发动教师多走进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和家长携手发现孩子的问题症结,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化教育方式。
三、联合社会力量,形成全方位的德育网络。
新形式下,德育工作必须纳入社会大体系,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使德育走向社会化已得到广泛认同。
学校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资源和力量,通过建立校外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与社区精神文明共建等,开展护绿、助残、国防教育和社会服务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针对当前学生的特点,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寻求在德育内容和形式上的突破与创新,使德育活动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获得情感认同,使学生个性与才华得到较完美的发展。
学校书法老师和小书法家走进社区为社区居民写春联,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助人的乐趣。
又如每逢重阳节,学校就组织学生赴“老年人康乐中心”和敬老院看望老人,和老人一起包饺子,为老人表演精彩的文艺节目。
这样的活动能使学生们树立敬老、爱老的思想等。
让我们共同来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德育环境,使社会道德在他们身上迅速内化,转化为他们自身道德行为的提高,从而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