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选择题答题模板高三地理陈潇•在地理高考考核目标中,强调对“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非选择题要求考生通过逻辑严密的综合分析,利用所学知识,用简洁流畅的科学语言加以表达。
在近年高考中,非选择题已成为地理成绩提高的瓶颈。
因此,如何提高非选择题的得分率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题型一描述分布特点类分布类试题能很好地考查考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要求考生仔细观察图表、全面提取信息、准确找出特点、科学组织语言,因而是近年高考的重要考查方式。
设问形式一般为“简述(描述、指出、说明)……”的分布特点(状况)、“比较……分布特点的差异”等。
常见的试题类型以点、线、面、统计图表这四种方式出现,尤其是点状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时间分布特点(某时间段内地理事物的变化),面状地理事物分布特点(地理事物空间形态及分布位置),以及等值线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从数值大小及变化趋势、疏密、走向、弯曲等角度分析)等。
(一)点状分布图(2013·四川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下图是甲国地图。
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
(6分)点拨:由图例可以看出该国等级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东部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两侧,而西部城市主要分布在交通便利的铁路沿线、沿湖、沿海地区;东部城市比较稀疏,而西部城市分布比较密集。
答案: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城市分布较密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
点状分布的地理事物很多,分布一般有“众星拱月状”,“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地图中的分布方位。
其常用答题模板为:(二)线状分布图(2013·安徽文综)下图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
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10分)点拨:描述等压线的分布特征,应从气压的高低变化(数值的递变)、气压中心的分布、等压线的疏密状况等角度分别说明。
答案:西南和东南部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线状地理事物分布图以等值线图居多,其他也有如交通线分布图等。
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疏密特点。
其中等值线分布图常用答题模板为(三)面状分布图(2012·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示意图。
简述规划绿地的分布特点。
(4分)点拨: 图中绿地在城市中心与边缘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分布形态,而边缘地区的绿地分布与主干道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答案: 城市中心为片状分布,边缘呈网状分布(环状分布,沿主干道呈楔形或条带状或放射状分布)。
在描述面状地理事物的试题当中,相对而言其比例尺往往较大,常要求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常用答题模板为(四)依据统计图表描述时空分布特点(2014·全国课标Ⅱ卷)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
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10分)点拨: 据图描述地质灾害的月际变化特点,可先概括指出总体变化特点——各月均有、但分布不均衡;进而说明分布较多或较少的月份,以及出现极值的月份。
答案: 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
根据统计图表描述空间或时间分布特点,首先需看清图表数据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类型,注意坐标图中某线或某点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注意统计表格中各行或各列中数值大小及其变化趋势。
常用答题模板为题型二 描述地理特征类本类试题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观察、分析、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对某一区域地理要素或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描述,从而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考查内容自然地理特征或人文地理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特征进行描述,主要包括对某一区域的地理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农业生产特征、工业生产特征等。
(一)地理位置特征(2012·上海地理)读阿根廷地理简图,简述阿根廷地理位置特征及其意义。
(8分)点拨: 某区域的地理位置特征,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描述;对其地理位置的意义,可相应地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资源开发的影响,以及与其他区域的交往或交通联系等方面分析。
答案: 位置:阿根廷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西接安第斯山脉,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跨热带、亚热带、温带三带;西邻智利,北与玻利维亚、巴拉圭交界,东北与乌拉圭、巴西接壤。
意义:纬度跨度大,地表热量迥异,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与多国接壤,利于与邻国的交往与合作;海岸线长,利于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运输;成为南极科学考察休整、给养补充的基地。
(任答两点即可)地理位置的描述,常用答题模板为:(二)地形特征(2015·山东文综)下图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
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
(4分)点拨: 地形特征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状况、地势特点。
根据该地等高线的数值可以看出该地的主要地形,根据东西部的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地势状况。
答案: 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地形特征主要是根据等高线、地形剖面或河流的流向来描述。
常用答题模板为(三)气候特征(2014·天津文综)读图,回答问题.据图乙分析,与Q 城相比较,B 城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9分)点拨: 比较气候特点的差异,可从气温(冬季气温、夏季气温、气温年较差)和降水(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变化)两大方面来比较分析。
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B 城位于欧洲西部,Q 城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B 城主要受西风影响,Q 城主要受季风环流影响,可推知造成两城降水差异的因素是大气环流。
答案: 气温年较差比Q 城小(冬季比Q 城温和,夏季比Q 城凉爽);降水季节变化比Q 城小(年降水量比Q 城多)。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某地气候特征的描述,或两地气候特征差异的比较,常用答题模板为:(四)河流水文与水系特征(2011·浙江文综)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圣劳伦斯河是世界上水位最稳定的河流之一。
比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
(6分)点拨: 首先明确河流水文特征所包含的要素,然后比较①、②河段,流量较大、水位稳定等共性特征则不必列出。
答案: ①河段较②河段流速快;封冻期短;流量小。
(6分)河流水文与水系特征的描述,常用答题模板为:(五)自然地理环境特征(2011·浙江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
(8分)点拨: 由图中经纬度及年降水量可判断类型该区域位于黄河中上游干旱、半干旱地区。
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应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分析。
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地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
答案: 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
(答出三点即可)耕地和牧草地。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常用答题模板为(六)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特征(2013·广东文综)下图为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
2011年该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点拨: 首先读图指出该市工业结构中所占比重大的工业部门,即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热力及火电)等重工业所占比重较大,进而概括出其共性特点。
答案: 特点: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
问题:①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②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③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题型三 判断地理事象类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
常见的判断类设问形式如:说出……的方向(风向、流向);指出……的类型;判断……的分布是否合理。
大致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地理事物或现象是什么、属于什么,这类问题往往是自然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判定,解答思路主要依据基本的原理和规律、试题的图文信息(图中点、线、面、图例和文字等);二是判断怎么样、是否合理,这类试题往往是对人类生产活动的评价,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也是依据三个方面,即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自然地理事象的判断依据基本的自然地理原理和规律,进行自然地理事象的判断。
常用答题模板为(二)人文地理事象的判断人文地理地理事象的判断,主要包括城市功能区、农业区位、工业区位的判断等。
常用答题模板为:题型四 分析地理成因类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学生的思维过程,因而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没问和考查形式。
命题形式上,常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一)自然或人文地理事象形成原因的分析在分析成因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一是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二是明确分析的原因内容。
成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二)资源或环境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资源短缺或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首先要看清题意,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还是没有限定,综合分析。
常用答题要素为题型五 辩证评价阐述类(一) 评价地理事象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评价地理事象的影响,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二要从多角度分析利弊,可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影响加以分析。
常用答题要素举例如下:(二)评价地理事象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区位问题或发展条件评价类问题,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是对比分析还是没有限定,是从哪方面进行评价等,这样就缩小了答题范围。
“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就要先注意前者的优势或者不足,然后对比分析要评价事物的优势或者不足;而“从××方面,进行评价”注意限定了条件,只能从限定的方面进行评价题型六 说明地理意义类 (一)自然地理事象的地理意义分析自然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要从地理位置、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来组织答案,各要素中若有影响则回答,没有则舍弃。
常用答题要素举例如下:(二)人文地理事象的地理意义分析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可围绕经济、生态、社会(政治和战略)等方面宏观把握,并按照试题的具体要求,从中选取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进行微观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