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病理学:第三章 第二节 菌物的分类

植物病理学:第三章 第二节 菌物的分类

6. 营 养 体 亲 和 群 ( vegetative compatibility group, VCG ) 、 菌 丝 融 合 群 ( anastomosis group, AG):根据营养体亲和性,在种下或专 化型下面划分出的类群
(二)菌物的命名
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命名起点:《国际植物命名法规》(1981) 菌物和植物的命名起点都是 1753年5月1日。
二、菌物分类系统
(一)菌物分类的目的: 根据国际上已经承认的一些分类系统给
每一种菌物命名,以便交流有关菌物的各 方面的知识;指出已知菌种之间的亲缘关 系,因为亲缘关系相近的种其生物学特性 也相似
(二)分类系统:
1. Ainsworth系统(1973):采用Whittaker的五 界系统,将所有菌物归于真菌界,并将真菌界
真核总界(Empire Eukaryota) (3)原始动物界(Kingdom Archezoa) (4)原生动物界(Kingdom Protozoa) (5)植物界(Kingdom Plantae) (6)动物界(Kingdom Animalia) (7)真菌界(Kingdom Fungi) (8)假菌界(Kingdom Chromista)植物界源自真菌界 原生生物界 原核生物界
病毒界
动物界
3. 卡瓦尼-史密斯(Cavalier-Smith,1988-1989)的生 物八界分类系统:
细菌总界(Empire Bacteria) (1)真细菌界(Kingdom Eubacteria) (2)古细菌界(Kingdom Archaebacteria)
学名用拉丁文书写,采用双名法命 名: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如:Puccinia graminis Pers.
Puccinia recondida Rob. et. Desm.
型:Puccinia graminis f.sp.tritici
4. 小 种 ( race ) 、 生 理 小 种 ( Physiological race):根据对不同种或品种(一般是一套鉴别 寄主品种)的致病能力差异而划分的生物类群
5.生物型(Biotype):在遗传上完全一致的个体 叫生物型。
合格发表:有拉丁文描述;清晰的照片或 绘图;发表在正式的刊物上;必需保存模 式标本(type)
优先权:第一个发表的具有优先权,其它 以后发表的名称都是该名称的异名 (synonym)
学名需改动,建立新组合时,将原定名人 用括号括起来
一种菌物只能有一个学名,对于半 知菌的允许有性阶段和无性阶段采 用不同的学名
2. 近代的五界系统:(Whittaker,1969)将 细胞生物分为以下五界:
(1)原核生物界(Monera ):无真正细胞核的 生物
(2)原生生物界(Protista):单细胞,有核 (3)真菌界(Fungi):吸收异养 (真菌、粘菌) (4)动物界(Animalia):吞噬异养 (5)植物界(Plantae):光合自养
2. 变 种 ( Variety , Var.) 、 亚 种 (subspecies,subsp.) :种下具有一定 的形态差异
3.专化型(Forma specialis,f. sp.):根 据植物病原菌物种对不同科、属的寄主植 物的寄生专化性,在种的下面划分为专化 型。如禾柄锈菌可根据寄生麦类情况划分 为6个专化型。危害小麦的是其中一个专化
分为粘菌门和真菌门。
真菌门分为: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
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 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2. Alexopoulos系统(1979):裸菌门、鞭毛菌 门、无鞭毛菌门
(-mycetidea)
目 Order
(-ales)
科 Family
(-aceae)
属 Genus

种 Species

1.种(species):是菌物分类的基本单元,多采用 生物学种的概念,即以形态特征为基础,种与种 之间在主要形态上应该具有显著而稳定的差异。 但有些菌物种的建立,有时还应辅助以生态、生 理、生化及遗传等方面的差异。对于某些寄生性 菌物,有时也根据寄主范围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 种。 近年,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菌物学分类, 出现了根据DNA序列同源性来划分的系统发育种 的概念(phylogenetic species)
发现原来的所谓真菌实际上是一个由不同祖 先的后裔组成的若干生物界的混合体,亦即 多元的复系类群(polyphyletic group)。这个 混杂的生物类群,过去叫真菌界。为了将这 个旧真菌界与现在的新真菌界(也叫真真菌) 区分开,现在将过去这个混杂的生物类群 (旧真菌界)称为菌物。因此菌物包括粘菌、 卵菌和真菌,分别被列入原生动物界、假菌 界和真菌界。
细胞壁
原生动物界 假菌界
真菌界
(粘菌) (卵菌) (真菌)
营养阶段无 纤维素 细胞壁
几丁质及β葡聚糖
线粒体的嵴 管状
管状
平坦
赖氨酸合成 二氨基庚二 二氨基庚二 α-氨基已二
途径
酸(DAP) 酸(DAP) 酸(AAA)
(/resources/TreeOfLife.JPG)
第三章 植物病原菌物
第二节 菌物的分类
主要从事亚热带地区木材腐朽菌(多孔菌目)和炭疽菌的 多样性、形态学、分子系统发育学和生态学等方面研究
一、菌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1.传统的两界分类系统:林奈( Linnaeus, 1753)─ 瑞典人 动物界:各种动物 植物界:藻菌植物、苔藓植物、蕨类
植物和种子植物四个门 此后有一些变化:
The Fifth Kingdom (Bryce Kendrick, 2000, 3rd edtion)
三、菌物的分类方法
(一)分类单元
英文
拉丁固定词尾
界 Kingdom

门 Phylum
(-mycota)
亚门 Sub--
(-mycotina)
纲 Class
(-mycetes)
亚纲 Subclas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