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循环水指标名词解释

循环水指标名词解释

循环水指标名词解释浓缩倍数浓缩倍数(cyclw of concentratin)循环冷却水中,由于蒸发而浓缩的物质含量与补充水中同一物质含量的比值,或指补充水量与排污水量的比值。

什么是浓缩倍数在循环冷却水中,由于蒸发而浓缩的溶解固体与补充水中溶解固体的比值,或指补充水流量对排污水流量的比值。

在实际测量中,通常为循环冷却水的电导率值与补充水的电导率之比。

提高冷却水的浓缩倍数的好处:•提高冷却水的浓缩倍数,可以降低补充水的用量,节约水资源;•提高冷却水的浓缩倍数,可以降低排污水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废水的处理量;•提高冷却水的浓缩倍数,可以节约水处理剂的消耗量,从而降低冷却水处理的成本;过多地提高冷却水的浓缩倍数的坏处:•过多地提高冷却水的浓缩倍数,会使冷却水中的硬度、碱度太高,水的结垢倾向增大;•过多地提高冷却水的浓缩倍数,会使冷却水中的腐蚀性离子的含量增加,水的腐蚀性增强,从而使腐蚀控制的难度增大;因此,我们要保证冷却水的处理效果,必须控制好冷却水的浓缩倍数,通常,对于中央空调冷却水的浓缩倍数一般控制在4~5 为佳。

循环冷却水浓缩倍数关键是看水质是否结垢型2006-10-14 08:16循环冷却水浓缩倍数关键是看水质是否结垢型作者:杜林琳;摘要:针对循环水浓缩倍数低于集团公司指标的情况,进行了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依此提出了减少系统保有水量、增加热负荷、改造旁虑池、优化工艺管理及操作等改进措施,并对浓缩倍数提高后系统运行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循环水浓缩倍数是反映和控制循环水系统运行的一个重要综合性指标。

提高循环水浓缩倍数不仅可以降低补充水量、节约水资源;降低排污水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废水处理量;还可以减少水处理剂及杀生剂的消耗量、降低水处理成本。

循环冷却水系统作为石油化工行业的一个总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随着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生产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处理剂的不断改进、开发,集团公司对循环水质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浓缩倍数N控制指标逐年提高。

如下图示:1 现状分析我厂现共有五座循环水场,由于系统设计、处理能力、覆盖的生产装置、管理水平各异,因而各水场的水质差异较大。

具体反映在浓缩倍数上详见表1。

表1 循环水场浓缩倍数统计表(2003年)一循环水场二循环水场三循环水场焦化水场烷基化水场浓缩倍数(平均值)2.883.352.633.242.16浓缩倍数合格率(%)40.070.320.562.514.0注:表中合格率统计均是以N≥3.00为计算依据从表1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五座循环水场仅二座水场浓缩倍数年均值大于3.00,烷基化水场最低仅为2.16,因而该系统存在问题也最多;此外,各水场浓缩倍数合格率普遍很低,说明水质波动大、稳定性差。

因而要稳定水质,确保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循环水浓缩倍数以及其合格率。

下面就影响循环水浓缩倍数的几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改进措施。

2 影响因素浓缩倍数N是循环冷却水的含盐量C与其补充水的含盐量C0之比,即N=C/C0可用下式进行计算:N=M/(B+D+F)=(E+B+D+F)/(B+D+F)=1+E/(B+D+F)⑴E=4.184△TQ/γ ⑵式中:M—补充水量B—排污水量F—渗漏损失量D—风吹损失量E—蒸发量Q—循环水量△T—进、出塔水温差γ—蒸发热从⑴、⑵式可以看出,当环境温度及循环水量一定时,浓缩倍数N与△T成正比,与B、D、F成反比。

2.1 系统设计2.1.1 系统容积大制约了浓缩倍数的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厂循环水系统的保有水量普遍过大,其保有水量与循环水量之比(V/Q)一般为0.5~0.6,这与一些较先进厂家V/Q比已达1/3~1/5相差甚远。

从浓缩倍数的定义式可知,循环水中盐的浓度大小直接影响着N值的高低。

如果某一系统其循环供水量Q一定,在一定的时间内蒸发量E也一定时,当系统的保有水量V越小时,则此时体系中盐浓度C越大,浓缩倍数N就越大;反之,V越大,则浓缩倍数N就越小。

因而体系V/Q值过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浓缩倍数的进一步提高。

2.1.2 设计热负荷高,而实际运行时△T小在冷却水系统设计时,热负荷估算较高,设计温差为10℃。

而在实际运行时,热负荷明显不足,冷却塔进出水温差仅只有5~7℃,造成蒸发量E过小。

由公式⑴、⑵可知,温差越小,蒸发量越小,相应的浓缩倍数也越低。

如第三循环水系统,由于其系统装置主要为7万吨聚丙烯,热负荷低,且实际循环水量仅为设计量的60%,特别是冬季,状态更差,水温差甚至低于5℃,因而其浓缩倍数一直较低。

2.1.3 旁滤池设计不合理旁滤池内滤料填装不合理,过滤截污能力较低,循环冷却水经过滤后,浊度降低率不足30%。

特别是烷基化水场的管道过滤器,采用滤网过滤效果更差,系统浊度经常超标。

为降低浊度而频繁进行排污、换水处理,严重影响了循环水的浓缩倍数。

此外,由于旁滤池设计单纯采用循环热水作反冲洗水,不仅反冲洗效果差,影响了截污能力,而且造成循环水排污量大,这些势必影响浓缩倍数的提高。

2.2 系统管理2.2.1 冷换设备泄漏,工艺介质污染循环水系统由于装置长周期运行或检修质量等原因,常会发生冷换设备腐蚀穿孔泄漏烃类、油类等工艺介质到循环水系统现象,严重污染水质,使浊度、pH、含油、微生物等指标严重超标。

为确保水质,循环水系统不得不进行大排大补,并有针对性的开展一系列清洗、杀菌工作。

如此不仅破坏了体系原有的动态平衡,而且使得浓缩倍数在一个较长的时段内维持在低水平。

2.2.2 系统清洗对浓缩倍数的持续性影响目前循环水系统清洗在分散、除锈阶段pH值控制普遍较低,一般为3. 0~4.0。

当体系状态较差时,大量酸洗下来的Fe、Ca离子在换水阶段随着pH值的上升而反应成为不溶物,受系统排污能力限制,有相当一部分不溶物未能及时置换出体系外,而在管道、池子中沉积下来。

当系统清洗结束转入正常运行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一般长达1 5~20天),一旦系统工艺调整或管压稍有波动,就会造成浊度、色度、铁含量等上升。

为保证水质,系统经常性的换水排污势必极大的影响浓缩倍数,因而可以认为清洗对浓缩倍数的影响是一个持续性、长期行为,不容忽视。

2.2.3 生产装置对循环水重要性认识不够⑴当实际生产中不排污(即B=0)时,如系统补水量M>E+D+F,则可能部分装置使用的机泵、设备等冷却水外排或用循环水冲地,造成回水量减少。

⑵装置随意排放新鲜水或软化水到循环水系统,造成自流回水量过大,受设计限制,体系不得不进行少量排污。

特别是软化水的任意排入,严重影响了循环水含盐量,造成浓缩倍数持续下降。

如烷基化水场曾由于装置任意将软化水排入循环水系统,在一周时间内浓缩倍数竟由1.4降至0.8。

(由于原因不明,造成N值失真,计算值小于1.0)2.2.4 管网及构筑物的影响循环水系统由于管网复杂、年久维护不善等原因,均会存在构筑物渗漏、阀门坏损、地下管网破裂、管线腐蚀泄漏等现象,使系统“排污量”增大,浓缩倍数下降。

据统计全年浓缩倍数有近20%的不合格是由此类因素造成。

2.2.5 工艺操作的影响⑴操作不精心,工艺调整不及时,常出现凉水塔、隔油池溢流现象。

⑵管理不严,操作随意度大,旁滤池反冲洗过频,循环水排污量大。

⑶工艺操作未严格按规程进行,旁滤池反冲洗跑砂严重,削弱了滤池的截污能力。

⑷管网及冷换设备的阀门开度不合理,造成进出水温差△T较小。

2.3 监测方法根据循环水浓缩倍数N的计算公式:N=C/C补,目前用于监测N的特性物质一般为氯离子、二氧化硅、钾离子、钙离子、含盐量和电导率。

这些物资浓度或特性在冷却水系统运行中一般不受加热、曝气、投加药剂、沉积或结垢等因素干扰,且随N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

各种监测方法及特性详见表2。

表2 浓缩倍数监测方法对比监测方法特点及优势影响因素分析手段氯离子性质稳定,不易产生沉淀,测定简单、快捷冷却水以氯气作杀菌剂时不宜采用容量分析钙离子稳定性好,干扰少,测定简单、快捷当体系浓缩倍数高或结垢时,产生钙盐沉积物,测定结果偏低容量分析钾离子性质非常稳定,干扰少监测仪器成本高,不适合现场监测火焰光度计二氧化硅性质较稳定,干扰少测定精度较差当硅酸盐与镁离子浓度都高时,生成硅酸镁沉淀,使二氧化硅浓度偏低分光光度法电导率测定迅速,仪器操作简单,适合现场监测受补水水质及水处理工艺影响,稳定性较差,易出现波动电导测定仪我厂现采用电导及钙离子作为计算浓缩倍数的依据。

虽然简单快捷,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N电导由于补充水电导经常在250~360us/cm波动,不稳定,影响结果准确度;N钙在硬度>600mg/L、pH>9.0时,结果明显偏低。

3 采取措施3.1 减少系统的保有水量根据系统的实际状况,在确保安全平稳生产的基础上,可采取垫高集水池底部减少集水池的有效深度、降低冷水池水位的方法,降低冷却塔集水池、冷水池的容量。

例如三循目前保有水量为1500m3,集水池有效深度1.55m,冷水池有效深度4.10m。

按集水池深度减少0.5m,冷水池液位降低1.0m,则系统可减少贮水量309m3,减幅达20%。

一旦有效地减少了系统的保有水量,不仅能使浓缩倍数较快的提高,而且能减少水处理药剂的初始投加量,特别是一次性投加的药剂如清洗预膜剂、杀生剂等,降低成本。

3.2 优化操作,提高系统热负荷调整装置冷换器进、出口阀门的开度,使其进口阀全开,出口阀调整至适当的开度,延长循环水与热源的接触时间,提高系统的热负荷。

同时,根据季节、水温、水量及时调节冷却塔上塔阀的开度,使各塔布水均匀,从而使冷却塔进、出塔水温差T接近或达到设计值。

3.3 合理改造旁滤池,提高处理效率一方面改造现有旁滤池的滤料层,在石英砂、砾石的基础上增加新的滤料层(如无烟煤),合理调整级配,提高旁滤池的截污能力,使循环水过滤后浊度降低率大于70%,从而改善循环冷却水水质。

另一方面旁滤池增设一条补充水反冲洗管线,改变目前单一循环热水作反冲洗水状况。

当水质浊度小于15FTU,而滤池浊度降低率低于20%时,采用补充水进行反冲洗,即可节约成本、减少系统排污量,又可提高反冲洗效果。

而当水质浊度大于15FTU时,则采用循环热水进行滤池反冲洗,适当排污以降低系统浊度,保证水质。

(注:我厂循环水控制指标浊度≤15FTU)3.4 强化管理,减少系统波动3.4.1 加强水质监测力度和频次,发现异常数据(如浊度、pH、含油)及时排查,尽快找出并切断“泄漏源”;及早进行工艺处理,把工艺介质泄漏对系统的影响降至最低。

3.4.2 加强对生产装置用水的考核及宣传,杜绝循环水乱排或作其它非生产用途;严格控制装置任意向循环水系统回串新鲜水或软化水。

3.4.3 加强对循环水地下管线的检查,防止管线因腐蚀泄漏;对系统构筑物、管网阀门等要定期检查、维护、保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