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充要条件和必要条件》说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充要条件和必要条件》说

3、判别技巧: (1)简化命题。 (2)否定命题时举反例。 (3)利用等价的逆否命题来判断。
整理课件
18
思考
➢ 能否从集合的角度来理解充分条 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整理课件
19
课后作业
1 .课本第36页 练习1 (目的在于让学生能正确的使用数学符号)
2 .课本第36页 练习2 (目的在于巩固知识,难度不大)
(4)“ a2>b2 ”是“ a>b ”的什么条件?
p
q
(答: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找p、q
判断p q,与
q p的真假
整理课件
根据定义 下结论
13
第二组题:
(1)下列条件中哪些是a+b>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① a>0,b>0 ② a<0,b<0 ③ a>0,b<0且|a|>|b| ④ a=3,b=-2 ⑤ a>-b 特点:先给多个p,让学生进行选择,
极提出意见和建议。
、 方
2、围绕课堂主题主动提出问题、学习过程中积 极思维

、 过
3、有参与意识、积极参加课堂的讨论、发表自 己的见解

4、参与信息的收集、整理、交流等
及 收
5、课后与同学,老师的交流学习

6、作业情况
7、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的情况
8、帮助同学解决问题或向同学提出问题的情况
通过选择,感知p的不唯一性。
整理课件
14
第二组题
(2)写出x=1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
特点:答案不唯一。 目的:加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分析问题的深刻性。
整理课件
15
第三组题
请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分别编写: 充分非必要条件、必要非充分条件、充 要条件和非充分非必要条件四种类型的 题目。
分组编题
展示讨论
对自己的不足和进步的认识 同学综合评价和建议 教师的评价和鼓励
综合评定意见 :
整理课件
23
授课内容
评价项目
自我反思评价量表
_班级_ __时间__ _总分____
评价指标
_
分值 得分
1. 明确、具体、全面,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
3
际,能与具体活动内容和方式相联系。


2. 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综合运用数
3

学能力的培养,并能有效地激励和指导学生正确

认识数学的价值。
(10分)
3. 目标意识强,能从目标出发及时恰当地调控教
2
学,并注意生成目标的达成。
4.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
2
于教学之中。
整理课件
24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整理课件
12
例题:利用定义目解的决问题,并寻找判断方法.
第一组题:
(1)“a>0,b>0”是“ab>0”的什么条件?
p
q
(答:充分不必要条件)
(2)“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是“这个四边形为菱形”的什么
条件?Βιβλιοθήκη pq (答:必要不充分条件)
(3)在ABC中,|BC|=|AC|是 A=B的什么条件?
p
q (答:充要条件)
4.补充作业2 :(目的在于将数学知识与物理知识 整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整理课件
21
板书设计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定义: (1)若p q,则p是q的充分条件。
(2)若p q, 则p是q的必要条件
(3)若p q, 则p是q的充要条件。
2、判别步骤: (1)找出p、q; (2)判断p (3)根据定义下结论。
整理课件
20
3.补充作业1:(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发挥“同 化”作用,难度大于前2题作业)
在下列各命题中,哪些是“x、y都不为零”的 必要不充分条件,哪些是“x、y都是零”的充要条 件(1?) xy0; (2)x2 y2 0 ;(3)xy 0;
(4) x2 y2 0; (5 ) xy 0;
(6)x2 y2 0 ;
q与q
p的真假。
3、判别技巧: (1)简化命题。 (2)否定命题时举反例。 (3)利用等价的逆否命题来判断。
整理课件
22
七、教学评价设计: 1、学生学习综合评价表
学习 内容
班级
姓名
学号
内容
本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等级
A B C D A BCDABCD

1、课前积极预习,积极参加学习小组活动,积

整理课件
1
➢ ➢ ➢ ➢ ➢ ➢ ➢
说课内容
教教教教教黑教 学学学学学板学 背目方媒过板评 景标法体程书价 分确选使设设设 析定择用计计计
整理课件
2
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任务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整理课件
3
时间前置
学习任务分析
内容扩充
为推理打基础
作用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对三个定义的理解和应用
(4)名师出高徒
整理课件
17
知识小结
1、定义:
(1)若p q,则p是q的充分条件。(p可能会多余浪费)
(2)若p q,则p是q的必要条件(p可能还不足以使q成立)
(3)若p q,则p是q的充要条件。(p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2、判别步骤:
(1)找出p、q; (2)判断p q与q p的真假。 (3)根据定义下结论。
整理课件
4
学生情况分析
知识储备不够 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不够充分
教学难点 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概念的理解
特别是对必要条件概念的理解
整理课件
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理解掌握定义 熟悉判别步骤 学会判别技巧
会观察 敢归纳 善建构
整理课件
激发兴趣 体验成功
6
教法与学法
指导思想: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教师作用:创设情景,指导协作。 特 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纠偏纠错
整理课件
16
第四组题
探讨下列生活中的常用语本身是否存 在充要关系,如果有请找出。
范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p:少壮不努力; q:老大徒伤悲
(1)有志者事竟成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A single spark can start a prairie fire.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整理课件
7
教学媒体
作用:
减少了教师的板书量 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整理课件
8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引出定义 例题分析 知识小结 练习反馈
整理课件
9
事例一
➢ 音乐欣赏《我是一只鱼》 ➢ 提问:鱼非常需要水,没了水,鱼就
无法生存,但只有水,够吗?
引导分析: p:有水
q:鱼能生存
整理课件
10
事例二:
有一位母亲要给女儿做一 件衬衫,母亲带女儿去商店买 布,母亲问营业员:“要做一 件衬衫,应该买多少布料?” 营业员回答:“买三米足够 了!”
➢ 引导分析:
p:有3米布料
q:做一件衬衫
整理课件
11
定义:
1.若p q,则p是q的充分条件. 2.若q p,则p是q的必要条件. 3.若p q,则p是q的充要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