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寒假作业(一)答案及评分标准
1-20
21.(1)中国:农业和轻工业比重大。
原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2分)英国:工业化时代到来。
原因:工业革命开展(2分)。
(2)原因:工业革命后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
(1分)
经济上:中国史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1分)政治上:大国心理,防范外来势力的干扰。
(1分)
(3)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封建统治腐朽;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文化上文化专制政策,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
(任答3点3分)(4)农本思想忽视重工业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大国心理造成中外交流的缺乏;小农经济带来的对先进文明的抵制。
(任答2点2分)
22.(1)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3分)
(2)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1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1分)
(3)经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标志着中国近代企业的诞生;民族工业开始出现。
(任答2点2分) 政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逐渐加深;产生了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国门被迫打开。
(3分) 思想文化: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和“中体西用”的思想。
(2分)
23.(1)性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2分)
(2)情况:①在西方近代化生产的刺激下产生。
(2分)②采取机器生产;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更高的生产效率。
(2分)③规模较大;采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2分)④在一定时期内能获得丰厚利润;因此传播比较迅速。
(2分)
(3)现象:发展艰难,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1分)或者寻求本国官府的庇护(1分)
24.(1)政治前提: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经济(或物质)基础: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科技(或技术)基础: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3分)
(2)安徽四川(2分)作用:①对特区:使深圳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②对沿海: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③对全国: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3分)(3)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分)
(4)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分)
25.(1)汉武帝(1分)。
实行盐铁专卖制度(2分)。
(2)察举制(1分)。
铁器是农业生产必备的工具,不可或缺(2分)。
(3)问题:铁器质量差、价格高、强买强卖(2分)。
认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损害了百姓利益,使社会活力受到压抑。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