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连民族学院金石滩校区规划

大连民族学院金石滩校区规划


大连自然博物馆
日本风情一条街
金石滩
• 金石滩位于辽东半岛南端的黄
海之滨,大连市区东郊,距市 区 50 公里,辖区陆地面积 62 平方公里,海域 58 平方 公里,海岸线绵延 30 公里。 温润的气候使这里被称作 “ 东北小江南 ” ,一年的 大部分时间里全区绿荫繁蔽, 碧草如茵,团花似锦, “ 十 里黄金海岸 ” 金黄的沙体折 射着阳光的灿烂,开阔海水倒 映着晴空的蔚蓝 全区绿化覆盖率 46.2 %,年平均空气质量指数 30 , 海域清洁度属国家一类,是当 之无愧的 “ 大连后花园 ” 。 由诞生于六亿年前的震旦纪岩 石形成的奇石景观,也使这里 获得了 “ 天然地质博物 馆 ” 、 “ 神力雕塑公园 ” 等美誉 。


资源
• [气候资源]大连市位于北半球的暖温带地区,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大陆 •
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5摄氏度,年 降水量550--950毫米,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500--2800小时。 [水利资源]大连地区主要有黄海流域和渤海流域两大水系。注入黄海的较大 河流有碧流河、英那河、庄河、赞子河、大沙河、登沙河、清水河、马栏河 等;注入渤海的主要河流有复州河、李官村河、三十里堡河等。其中,最大 的河流为碧流河,是市区跨流域引水的水源河流。另外,还有200多条小河。 大连地区淡水资源总量为每年37.8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34.2为亿立 方米、地下水资源为8.84亿立方米,两者重复水资源量5.8亿立方米。 [人口]常住人口601.5万,户籍人口561.6万,非农业人口312.3万人,比重 55.6%。城市居民人均年收入11994元,年均人消费性支出9996元,农村居民 人均年收入5106元,生活消费支出3444元。 [旅游资源]近代战争遗址、以大海为背景、以绿色为依托。 [经济]经济处于发展趋势,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5:36:59调整到5:29:66。
• • •
城市
• 城市绿化率达到42%,人均公共
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 • 2005年新建游园广场25处,公 园4处。 • 大连旅游“十一五”的发展目 标是创建“浪漫之都,梦幻世 界”的世界旅游品牌。 • 民风民俗:樱花节,赏槐节, 沙滩节,海灯节,海龙王生日 节„„
中山广场 大广场
大连现代博物馆
大连民族学院
• 大连民族学院坐落于中国海滨名城大连市,学院于1984年立项筹建,
以工科为主,工、经、管、文、法、理等门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普通 高等学校。 • 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在校生10680余人,教职 工总数750余人,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65%。学校以本科教育 为主,同时进行民族预科、成人和留学生教育,并努力发展研究生教 育。

功能分区
• 校园主要分为教学区,综合服

务区,行政办公区,生活区和 体育运动区几部分 B区用地较为平坦,因此用作 主要的教学行政用途,把国际 交流中心和行政区布置在主入 口处,作为校园大门的形象, 教学区布置在B区用地北面, 靠近生活区,方面了两边的联 系,缩短流线,而且通过天桥 作为两地之间的纽扣,使原本 分隔的地块形成一整体。 体育运动区则布置在A区用地 北面较平坦的位置。


节点分析
• 南北主轴线:把人流引向A区用地,
通过人行天桥很自然的把两个地 块相联系起来,沿轴线设置国际 交流中心、公共教学楼、图书馆 等节点建筑。 人行天桥作为两地块的联结点, 成为校园区最主要的焦点所在

绿化分析
• 沿南北主轴形成主要绿化轴线,

即结合人行系统,又强化了主 轴形象; A区用地保留了高差较大、植被 较好、视野开阔的自然山体, 形成校园的主要绿化空间,在 山上设置登山小径,不仅为学 生生活区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更为用地的制高点; 在各建筑组团内部分别点缀绿 化中庭,营造了一种自然校园 的气氛,
南北自然高差近30米,坡度较陡。 B区用地平坦,与A区用地和西侧 音乐学院用地都存在10~20米的 高差。整个区域西侧、北侧临山, 南侧马路对面为正在兴建的临海 主题公园,有广阔的海景。
地块交通分析
• 用地南边五号路为城市主
干道,考虑把主入口放到 南边,周边道路各设置相 关次入口。 由入口设置及地形考虑, 把B区用地作为主要教学 区,A区用地则作为生活 区及体育区。
大连民族学院扩建
中期汇报
指导老师:孙一民、袁粤、苏平 组员:施汝怡、王浩、文巧婷、郑俊伟
行政区划
• 现辖3个县级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1个县(长海县)和6个区(中
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另外,还有4个 国家级对外开放先导区(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金石滩国家旅 游度假区)。


内部交通分析
• 校园各入口均有较强的目的性,
相应地减少了闲散车辆在校内的 通行,进一步减少人车流线的交 叉,实现人车分流。 两地块相对的部分做一步行广场, 并设置人行天桥,而两地的车行 系统则另做出口通过一段城市干 道来连接,有效地实行了人车分 流,并使两地连接的入口广场更 纯粹,功能更明确。 B区用地道路沿山而建,适应地 形,提高用地效率。
行政区划
地理概况
• 大连市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位于东经120度58分至
123度31、北纬38度43分至40度10分之间,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 岛隔海相望,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是东北、华北、华东以及世界各地的海 上门户,是重要的港口、贸易、工业、旅游城市。 全市总面积12574平方公里,其中老市区面积2415平方公里。区内山地丘陵多, 平原低地少,整个地形为北高南低,北宽南窄;地势由中央轴部向东南和西 北两侧的黄、渤海倾斜,面向黄海一侧长而缓。长白山系千山山脉余脉纵贯 本区,绝大部分为山地及久经剥蚀而成的低缓丘陵,平原低地仅零星分布在 河流入海处及一些山间谷地;岩溶地形到处可见,喀斯特地貌和海蚀地貌比 较发育。 西北濒临渤海,东南面向黄海,共扼渤海湾,素有"京津门户"之称;北依东 北三省和内蒙自治区东部,腹地辽阔。大连三面环海,海岸线长1906公里, 占辽宁省海岸线总长度的73%,其中陆地岸线1288公里,海岛岸线618公里。 大连地处丘陵地带,海拔一般在50米左右。境内最高山峰为步云山,海拔 1131米。最长河流为碧流河,全长156公里。

现状
地块分析
• A区用地234501.06平方米,B
区用地118723.61平方米,共 占地35.32公顷,拟建规模22 万平方米。校园按两期建设, 一期建设按5000人考虑,建 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二期建 设按3000人考虑,建筑面积 约7万平方米。
地块景观分析
• A区用地是一块南高北低的山地,
区位分析
区位分析
地块分析
• 新校区用地由A、B二区
组成,B区位于A区西南 面,仅以东北角与A区西 南角相接。A区用地南面、 B区用地东面为正在兴建 的沈阳音乐学院分校区; A区用地西面、B区用地 北面是已投入使用的龙 山住宅小区;B区用地西 侧有一小学,不久将搬 迁,也需列入规划设计 用地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