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文章結構表
引丈 起夫 婦離 人家 情久 思遠 追敘初別情景: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路途遙遠: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次敘
會面困難: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行行重行行
暗責遊子不知戀家: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婦丈 人夫 為不 伊知 憔戀 悴家
再敘長久相思之苦: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明喻丈夫被人蒙蔽: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 自表宽慰: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古诗十九首概说
5、篇目
《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 《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 《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 《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 《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 《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 《明月何皎皎》
行行重行行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这是“比兴”的方法,“胡马”、 “越鸟”两个形象用得极有姿态。 在绝望的悲哀之中突然宕开笔墨,插 入两句从表现上看上去与下文都不甚连贯 的比喻。但这两句能够使读者产生多方面 的联想,故使前边所写的现实的情事蓦然 之间都有了一种回旋起舞的空灵之态。在 直觉上给读者一种仿佛是命里注定一样的 无可奈何之感。
行行重行行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因为想你,我都变老了,忽然发现又 很快地到了年关。 平常而且朴实的语言,然而却带有震 动人心的力量。
行行重行行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你抛弃了我,使我如此伤心,从此我 再也不提这件事了。 说了不但没有任何用处,反而会增加 自己的悲伤,而且,对于那种无可挽回的 事,也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一切埋怨都是 多余的。这里,也是表现了古诗感情之温 柔敦厚。 自我宽慰作结,生命还是要延续 下去,暗指希望仍在前方。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行行重行行
思想内容
《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诗抒 发了一个女子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这是一首在 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 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意真,读之使人悲感无端, 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此诗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 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行人走啊走啊,越走越远。 “行行”言其远,“重行行”言其极远, 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 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 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 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 后半句写出了由分离所产生的痛苦。
行行重行行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回车驾言迈
2、简析
这首诗从客观景物的更新,联想到人生 寿命的短暂,因而发出“立身不早”,沉沦 失意的慨叹。这里所说的“荣名”,已超越 了以爵禄为标志的事功,而是追求精神的不 朽。尽管这种不朽在当时尚乏具体内涵,却 预示了诗人企望功业不朽、文章不朽的建安 时代即将到来。
谢谢!
古诗十九首概说
7、艺术特色
语言自然朴素,又高度洗练而富有概括力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涉江采芙蓉》
《行行重行行》 赏析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行行重行行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浮云”则指的是游子在外边所遇到 的诱惑。“白日”即为游子。 “不顾反” 就是不愿反,而说“不顾反” 体现了《古 诗十九首》在感情上温柔敦厚之处。 “白日”喻国君或贤臣,“浮云”喻 奸佞小人,亦可说通。因为游子、国君、 贤臣三者本来是相通的,在中国的伦理关 系中,君臣关系与夫妻关系相似。
平仄 押韻
對仗
沒有對仗限制。
古诗十九首概说
2、得名
诞生于东汉末年,原非一人一时一地所 作,因风格相近,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 因为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题为 《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这 组诗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是 古典诗歌抒情诗的典范,被誉为“诗母”。
古诗十九首概说
行行重行行
艺术特点
1、回环复沓、反复咏叹的表现手法——浓厚的抒情气氛 2、比兴手法——言近旨远,语短情长 3、语言浅近自然,不假雕琢,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回车驾言迈》 简析
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行行重行行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 宽大,人越发消瘦。 衣带日渐宽松,是因为人日益消瘦, 不说人渐瘦而说衣带渐缓,久别与长期相 思之苦都用暗示表达出来。正是这种心灵 上无声的呼唤,才有后人的旷世同情和深 深惋叹。诗中出现了两次“相去”。第一 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 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 间之长。
3、产生年代
研究者认为《古诗十九首》虽非一人之 作,但它是同一时代的产物,大概产生于东 汉后期数十年间,即至早当在顺帝末年,至 晚应在献帝以前(约公元140—190),无论 从五言诗的发展情况或是从某些篇章所反映 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来看,这样的推测都是合 理的。
古诗十九首概说
4、产生背景
政治:社会动荡、宫廷暴乱、徭役赋税 沉重、农民起义、外戚宦官专权 经济:破坏严重、两极分化、朝不保夕 思想:儒家经学、文学观念转变、老庄 思想盛行、佛教传入
表现出《古诗十九首》的缠绵,在叙 述离别之后进行了反思。相距万里,无法 相见,情感无法交流,担心、忧虑、牵挂 之情无以言表。
行行重行行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假如仅仅是道路遥远,那么只要你有 决心走下去,也还能有一见的希望,然而 现在存在了双重的困难,不但道路如此遥 远,而且充满了艰难险阻。 可以说已经不存在什么见面的希望了, 然而诗人却不肯放下,他忽然从直接叙事 之中跳了出来,用两个形象的比喻来表现 他的无法决绝。
字數
每句字數不嚴格限制。 每句字數固定﹐分五言和七 言。
古诗十九首概说
詩體 格律 古體詩 每個字不受平仄 的限制。 用韻寬﹐可以一 韻到底﹐也可以 換韻。 近體詩 每個字平仄有一定的格律。 絕句﹕二﹑四句要押韻﹐第三句 不押韻﹐第一句可押韻可不押 韻。 律詩﹕二﹑四﹑六﹑八句要押 韻﹐三﹑五﹑七句不押韻﹐第一 句可押韻可不押韻。 絕句沒有限制﹐律詩中間兩聯必 須對仗。
回车驾言迈
2、简析
人生固已如同草木,那么一生又应该如 何度过?“立身”,应上句“盛衰” ,其 义甚广,当指生计、名位、道德、事业,一 切卓然自立的凭借而言。诗人说,在短促的 人生途中,应不失时机地立身显荣。这是诗 人的进一层思考。
回车驾言迈
2、简析
但是转而又想:“人生非金石,岂能长 寿考”,即使及早立身,也不能如金石之永 固,立身云云,也属虚妄。这是诗人的第三 层想法。当人的身躯归化于自然之时,如果 能留下一点美名(荣禄?)为人们所怀念, 那么也许就不虚此生了吧。终于诗人从反复 的思考中,得出了这一条参悟。
古诗十九首概说
6、思想内容
表现及时建功立业的壮志 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 表现追求幻灭后心灵的迷惘与痛苦 青青陵上柏 表现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揭露社会黑暗 驱车上东门、明月何皎皎 表现游子思妇相思离别之苦 涉江采芙蓉、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概说
7、艺术特色
所抒之情,质朴自然,毫不雕饰,情感真切动人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青青河畔草》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生年不满百》 擅长借助写景来衬托和抒发感情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去者日以疏》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明月何皎皎》
人文传播学院
古诗十九首
目录

古诗十九首概说


《行行重行行》赏析
《回车驾言迈》简析
古诗十九首 概说ຫໍສະໝຸດ 古诗十九首概说1、古诗
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唐代近体诗(绝句、 律诗)而言。「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比较如 下:
詩體 格律 句數
古體詩
近體詩
句數多寡沒有一定的 絕句每首四句﹐律詩每首八 約束。 句。
回车驾言迈
1、题解
这是一首通过对客观景物荣枯更替的描 写,来抒发因人生短暂,所以“立身” 宜 早,应以“荣名”(美名?荣禄?) 为重 的说理诗;同时也是一首抒写仕宦虽有建树 但又并不十分得意的士子对人生的感悟和自 励自警的诗。
回车驾言迈
2、简析
诗以景物起兴,抒人生感叹。驾车远行, 长路漫漫,回望但见旷野茫茫,阵阵东风吹 动百草。这情景,使行旅不已,不知驾车何 处的诗人思绪万千。“所遇”二句由景入情, 是全篇之枢纽。因见百草凄凄,遂感冬去春 来,往岁的“故物”触目皆非,感悟出对人 生最深切的经验和感觉。这是第一层感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