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行为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54课时)3-19

组织行为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54课时)3-19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理论课程)开课系:工商管理系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54 学分:3 适用专业: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开课学期:2或3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简述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本课程是为适应学院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专门人才而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是管理类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的先导课程是管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要求(一)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案例讨论及课外作业为辅。

(二)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设施。

(三)课外作业不少于五次课外作业。

(四)辅导答疑授课过程中的辅导不安排专门的课时,以课间和课后为主。

考试前可酌情安排一次复习答疑。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考试课以学期末的统一闭卷考试为主,评定成绩时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

考查课的期末考试由课任老师安排在最后一次课随堂考试,此外还需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开闭卷均可,期中成绩归入平时成绩。

最后的成绩评定亦按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三、教材或主要教学参考资料1、教材(1)孙健敏、李原编著.《组织行为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美] 斯蒂芬.P.罗宾斯著.《组织行为学》(第12版).李原、孙健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美] 斯蒂芬.P.罗宾斯、蒂莫西.贾奇著.《组织行为学精要》(原书第9版).吴培冠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教学参考书关培兰.《组织行为学》(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该教材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以表格形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五、课程内容第1章组织行为学导论(3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特征,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沿革、研究方法及学科体系。

教学重点难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与特征;第一节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概念一、组织二、管理第二节组织行为研究是组织管理的基础一、什么是组织行为二、组织的行为系统三、组织行为的模式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沿革一、早期实践二、古典理论时代三、行为学派时代四、组织行为学的今天:权变的观点第四节组织行为学的学科体系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二、学科特征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组织?它有些什么特点?2、如何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有效?3、组织行为研究中有哪些层次的自变量?4、组织行为学有什么样的发展历程?5、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是什么?第2章人格、气质、性格、能力与学习(6学时)教学目的:本章要求掌握人格的内涵及相关理论,能力、气质、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人格、气质、性格、能力的概念、理论及应用。

第一节人格一、人格的概念与特点二、有关人格的理论与研究三、与组织行为有关的人格特点四、人格与工作的匹配第二节气质一、气质的概念二、气质的类型三、气质的作用四、气质差异理论的应用第三节性格一、性格的定义二、性格的特征三、性格的类型四、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五、性格差异的实践意义第四节能力一、什么是能力二、智力及其测量三、特殊能力及其测量四、创造力及其测量五、能力—工作的匹配第五节学习一、什么是学习二、学习理论复习思考题:1、人格包含哪些内容?2、什么是气质?3、什么是性格?4、智力和创造力之间有什么差异?5、概述大五人格模型中各维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6、控制点、自我监控、冒险性等人格特点是怎样影响个体行为的?7、什么是学习?第3章价值观、态度与工作满意度(4学时)教学目的:了解关于价值观的几个主要观点和理论,个人价值观如何形成,概括态度与行为的关系,解释工作满意度的决定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价值观的理论,态度与行为的关系、工作满意度。

第一节态度一、态度概述二、态度与行为三、态度的改变四、工作中的态度五、态度调查第二节价值观一、价值观的含义二、价值观的分类三、价值观的时代烙印四、不同文化下的价值观五、价值观在组织行为中的应用第三节工作满意度一、工作满意度的测量二、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绩效五、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价值观?它对人的行为有何影响?2、不同人的价值观有差异吗?其差异体现在哪里?3、态度的认知成分与情感成分有哪些异同?4、快乐的工人是高生产率的工人吗?5、工作满意度与缺勤率之间是什么关系?与流动率之间是什么关系?哪种关系更紧密?第4章情绪与工作压力(3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了解情绪与压力与健康的关系,以及压力的潜在来源,并学会管理压力。

教学重点、难点:情绪的管理,压力的来源与调适。

第一节情绪一、什么是情绪二、情绪的种类三、对情绪的解释:认知评价理论四、情绪在组织行为中的应用第二节工作压力一、什么是工作压力二、工作压力的成因与后果三、对工作压力进行管理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情绪劳动?2、你认为组织环境中情绪智力比认知智力更重要吗?3、工作压力对工作绩效有何影响?4、哪些方面的原因会引起工作压力?5、组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员工的压力?6、员工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工作压力?第5章社会知觉、归因与印象管理(3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了解知觉的三个特点;掌握社会知觉效应及归因理论;认识印象管理的意义和策略;教学重点、难点:社会知觉的效应、归因理论。

第一节知觉与社会知觉一、什么是知觉二、影响知觉的因素三、社会知觉及其效应四、知觉与社会知觉效应在组织中的具体应用第二节归因一、归因的理论二、归因中的偏差第三节印象管理一、什么是印象管理二、印象管理研究的发展历程三、印象管理策略复习思考题:1、选择性知觉会怎样影响到知觉过程?2、什么是刻板印象?举例说明它是怎样造成知觉失真的?3、什么是晕轮效应?举例说明它是怎样造成知觉失真的?4、什么是归因理论?它在解释组织行为方面有什么意义?5、什么是印象管理?你对印象管理的看法是什么?第6章动机概念与应用(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掌握内容型、过程型动机理论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ERG理论、目标设置理论。

第一节什么是动机一、动机的基本特点二、动机与效果第二节内容型动机理论一、需要层次论(复习)二、克莱顿.爱尔德弗的“ERG理论”三、成就、权力与亲和需要四、双因素理论(复习)五、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理论第三节过程型动机理论一、目标设置理论二、J.S.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复习)三、维克多.弗鲁母的“期望理论”(复习)四、强化型动机理论(复习)复习思考题:1、动机与行为效果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2、比较阿尔德弗的ERG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有什么相似性和差异性?第7章个体决策(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了解个体决策的基本因素,解释个体如何获得良好的决策效果,掌握个体决策的基本要素与模型。

教学重点、难点:评价决策结果的效率与效果标准、最优化决策模型、满意决策模型、隐藏偏爱模型、直觉决策模型。

第一节个体决策的基本要素一、决策结果二、问题三、决策者四、决策环境第二节基本的决策过程模型一、最优化决策模型二、满意解决模型三、隐含偏爱模型四、直觉模型第三节决策偏差一、经验估计机制带来的偏差二、承诺的升级复习思考题:1、决策者的哪些个人特点会影响到决策过程和决策效果?2、什么是理性决策模型?它在哪些情况下是切实可行的?3、在有效的当中直觉具有什么作用?什么时候它可能最有效?4、影响决策的基本要素有哪些?5、你是曾对一项失败的活动增加过投入?为什么会这样做?第8章群体(3学时)教学目的:过本章的教学,了解群体的定义和分类,了解关于群体形成和发展的几个主要观点和理论;理解群体角色的内容、实验和相关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群体的定义与分类、群体的形成与发展、群体凝聚力的概念与作用、群体互动、群体决策的极化现象、群体决策技术。

第一节群体的基本概念一、群体的定义和类型二、群体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群体行为的解释一、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二、群体的内部结构三、群体凝聚力及其作用四、群体互动第三节群体决策一、群体决策的优点二、群体决策中的问题复习思考题:1、如何解释人们会走到一起组成群体?2、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中,主要有哪几种类型的群体?3、简述并评价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4、成员的哪些特征会影响群体行为?5、群体凝聚力受哪些因素影响?第9章团队(3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了解团队与群体的区别与联系,如何塑造高绩效团队。

教学重点难点:团队的概念、团队与群体、团队的类型、高绩效团队的塑造。

第一节团队的概念一、什么是团队二、团队与群体的区别三、团队的类型第二节团队运作分析一、团队绩效的含义二、影响团队绩效的成员个人特征三、团队整体特征四、团队运行的过程第三节有效的团队管理一、组建团队二、激活团队的活力第四节把自己塑造成为优秀的团队成员一、团队精神二、如何与团队成员合作三、培养成员间彼此信任的关系复习思考题:1、如何区分工作团队和工作群体?2、什么是自我管理团队?它有什么优点和不足?3、团队中一般有哪些角色组成?4、哪些个人因素影响团队绩效?5、哪些团队整体特征因素影响团队绩效?第10章人际沟通(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掌握沟通的基本原理、沟通的功能、沟通障碍,组织中的工作沟通。

了解有关沟通的当前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沟通的定义、沟通的功能、沟通过程、有效沟通的障碍、组织中的工作沟通。

第一节沟通概述一、沟通的定义和功能二、沟通的过程三、沟通的方向四、组织中的工作沟通第二节开发有效的沟通一、有效沟通中的障碍二、开发有效的沟通第三节有关沟通的当前问题一、男女之间的沟通差异二、跨文化沟通三、电子沟通复习思考题:1、什么叫沟通?2、沟通在组织中的什么功能?3、举例说明沟通与组织绩效的关系。

4、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有哪些?有何开发有效的沟通?5、男性和女性在沟通风格上有什么差异?6、跨文化沟通有什么意义?第11章领导(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掌握领导的本质,能区别领导和管理这两项职能,了解领导理论的变迁及重要的领导理论,体会领导艺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领导方格论、领导理论的费德勒模型、情境理论、路径-目标理论。

第一节领导与领导者一、领导定义二、领导者的特质理论三、领导及领导的影响力第二节领导的行为理论一、领导方式理论二、领导行为理论第三节领导的权变理论一、费德勒模型二、赫塞-布兰查德的情境理论三、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四、路径-目标理论五、领导者-参与模型第四节关于领导的最新观点一、领导的归因理论二、领袖魅力的领导理论三、交易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四、通过授权而领导五、领导学理论研究的最新发展第五节领导班子的结构一、领导班子结构的内容二、科学地组建高层领导层结构复习思考题:1、领导者是否应该具备某些个人特点?请举例说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