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同济大学
约为体重的2~4% 约为体重的4~6%
约为体重的6%以上
治疗
目 的: 补充有效的循环血容量; 恢复水、 钠平衡
补液量: 依据已经丢失量和将继续丢失的 量。已丢失量的估计根据体重、血细胞比容的变化计算,结合 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
失水量(ml)=目前血细胞比容-原血细胞比容/原血细胞比容×体重(Kg) × 0.2×1000
正常人体液的分布和容量(占体重%)
成人 (男) 儿童
新生儿 老年人
体液总量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细胞间液
血浆
60 65 80 52
40 40 35 27
20 25 45 25
15 20 40 20
5
5
5
5
体液的电解质成分 溶质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Na+
Na+ Cl-
HCO3 HPO4 K+ 有S机O4酸 Ca Mg Pr 血浆
原 因:
胃肠道丢失
皮肤丢失
呼吸道丢失
出血
(二)不伴体液丢失的循环血容量不足
原 因:
各种原因的心排量降低
血容量增加
细胞外液再分布异常
临床表现
原发病表现
组织灌流不足、肾脏、血流动力学代偿反 应;严重快速体液丢失 低血容量休克
体征:颈静脉塌陷、直立性低血压、心动
过速
ECF量↓ 渗透压↑
血容量
脱水 失代偿
补液途径和速度:由失液量和心、肾功能决定 1. 途径 轻度尽量口服或鼻饲,必要时+严重者:静脉补充 2. 补液速度 先快后慢。
重症者:快!开始4~8小时补充液体总量 1/3~1/2;24小时内补充液体总量 1/2~2/3
注意事项 ✓ 记录24小时出入量 ✓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电解质、酸碱度
✓ 大量补液时,最好采用鼻饲途径,如静脉补液,宜行中心静脉压监测,以<12cmH2O为宜 ✓ 补钾时,宜在尿量>30ml/h后进行,一般浓度为3g/L,当尿量大于500ml/d时,日补钾量可达10~
作用部位 远曲小管 远曲小管
集合管
功能
重吸收水 水平衡
重吸钠,排钾 电解质平衡
钠重吸↓ 抗醛固酮 抗ADH
水平衡:
• 日需要量 1500ml • 分析钠水紊乱病因,从出入途径入手
钠平衡: 体钠分布 50mmol/Kg
骨 (40%) ECF (50%) 140mmol/L (血钠) ICF(10%) 10mmol/L
肠道
150
2500ml
水、 电解质平衡调节
水摄入通过神经调节-渴感 有效血容量减少 渴饱满中枢 渴感中枢 高渗状态
水排出通过血管加压素AVP(旧称ADH)、ADS和肾调节
体液平衡的调节
激素 ADH
释放 垂体
原因
血浆渗透压↑ 血容量↓
醛固酮
肾上腺 皮质
血容量↓ 血钠↓/血钾↑
心房肽
心房肌
急性血容量↑
正常范围为280~310mmol/L 低于280为低渗 高于310为高渗 Na+是维持血浆平衡的主要因素,BG及 BUN明显增高时可导致高渗
水、 电解质平衡调节
正常成人每日水的出入量
饮水 1000~1300 食物 700 ~ 900 代谢水 300
2500ml
尿 1000~1500
肺
350
皮肤
500
食盐
体钠
肾
多摄多排 少摄少排 不摄不排
总体液 (60%体重)
体液分布与代谢紊乱的关系示意图
ECF(20%)
机体内环境 体液量 体液质 酸碱度
ICF(40%) 组织间液(15%)
血 液(5%)
水代谢紊乱 电解质紊乱 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 水、钠平衡紊乱
容量不足
称低容量血症. 真性容量不足:指水钠排泄超过摄入,引起细胞外液量不足.
循环 衰竭
尿少 尿无钠
诊断
容量不足的诊断及程度判断 血钠和血浆渗透压改变情况 原发病因的鉴别诊断
容量不足失代偿 : 脉搏细速、心率加快 坐卧位舒张压>10mmHg (可靠指标) 中心静脉压 较好反应有效血容量 ( 8 - 12 cmH2O )
与心排量不足鉴别 :生理盐水500ml/1-3h 脉搏、心率、尿量异常明显减轻 血容量不足
Na+ Cl-
HCO3 HPO4
K
SO4
Ca Mg 有机酸
细胞间液
K+ HCO3
HPO4 Ca SO4 Mg Pr- 细胞内液
体液中的电解质
阳离子
阴离子
ECF
Na+ K+ Ca++ Mg++
Cl- HCO3SO42- HPO42- 有机酸
K+ ICF
Mg++ Na+ Ca++
有机磷酯 蛋白 SO42- HCO3- Cl-
病因及发病机制
水钠 摄入不足 排泄增多
(一)真性容量不足
肾性 非肾性
1.肾性病因
➢ ① 水钠均丢失: 多见
➢ 原 因 利尿剂
➢
渗透性/溶质性利尿
➢
肾小管-间质疾病
➢
急性肾小管坏死多尿,双肾梗阻解除后早期
➢
慢性肾功能不全
➢
醛固酮减少症
➢ ② 水丢失为主:
➢ 原 因 垂体性+肾性尿崩症
2.非肾性病因
补液种类:不同溶液对循环血容量的补充不同
(一)5%GS 不含电解质分布均匀静滴1L –75ml (二)0.9%NS 分布细胞外液静滴1L –200ml (三)胶体溶液补充更多 (四)血钠 N/轻度降低 首选NS/复方氯化钠液
严重低钠 高渗钠(3.0%NS) 严重高钠伴血容量不足 先补充(NS)血容量、缓慢降钠,后5%GS (五)失血后贫血和有效血容量不足 先输血/胶体溶液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同济大学
概述
体液 ECF
水+溶质, 约占体重60%
组织间液
血液
15%
ICF
5%
40%
透细胞液 2%
体液含量及分布因年龄、性别、胖瘦情况而异。
❖ 第三间隙液: 组织间液中有极少一部分存在于密闭的腔隙中(如胸腔、腹腔、颅腔、关节囊等),这部分特殊的体 液称第三间隙液。由于这部分液体是由上皮细胞产生的,因此又称跨(透)细胞液。
尿崩症及肾功能不全 :尿渗透压 > 450mOsm/L, 尿比重 > 1.015,可除外
脱水 程度
临床表现
失水量
轻度 脱水
中度 脱水
重度 脱水
一般只有缺水症状:口渴、尿少 除烦渴症状外,出现缺水体征:唇干舌燥、皮肤弹 性减退、眼窝内陷。尿少且尿比重高。常有精神萎 靡或烦躁
除缺水症状和体征外,出现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的表 现
☆以mEq/L计算,ECF和 ICF的阳离子总数=阴离子总数。 保持电中性
体液的渗透压(280-310mmol/L ) 溶液的渗透压取决于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数目,体液内起渗透作用的溶质主要是)或重量(mOsm/kg.H2O)表示 血浆渗透压=2Na+ +BG+BUN 有效渗透压= 2Na+ +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