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物理 引力位
Figure 2 电磁场
3. 强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是作用于强子之间的力,其作用范围在 10-15m 范围内。 4. 弱相互作用力: 在费曼图中表现为: 中子与电子中微子发生碰撞,在碰撞过程中发生了力 的作用,这种力就是弱相互作用力。碰撞后的中子改变方向,其固有能量 与动量都发生改变, 变成了质子 (准确的说是: 碰撞后中子改变运动方向, 与观测时空成角,被观测成了质子) 。同样,电子中微子也改变方向,固 有能量与动量也发生改变,变成了电子(准确的来说是:碰撞后电子中微 子改变运动方向,与观测时空成角,被观测成了电子) (二) 引力位 1679 年,牛顿在《自然科学原理》中定量的给出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F = − F → 引力,N G→ 万有引力常数,6.67 × 10−11 ������3 ∙ ������ −2 ∙ ������������−1 ������ → m 相对于 M 的位置矢量,m ������ → 某一物体的质量 ������ → 另一物体的质量 由上可知: ������������ g= 2 ������ g→ 重力加速度,m ∙ ������ −2 从而,������地球 = 9.822 m ∙ ������ −2 (三) 高阶引力位 对于质量非均匀天体的中心引力, 在引力位的计算中, 需要引入高阶引力位。 由于地球等天体是质量非均匀的球体,为了精确获得它们的中心引力,需要 在引力位中引入高阶量,通常引入表面球谐函数来表示 ������������ U=− ������
∞ ������ ������������������ ������ 3
������。
������ =0 ������ =0
������ ������
������ +1
������������ ,������ (������, ������)
������������ ,������ ������, ������ = [������������ ,������ cos ������������ + ������ sin ������������]������ ������ ,������ (������������������������) ������为经度 ������为纬度 m 为阶数
பைடு நூலகம்
个周。1996 年,National Imagery and Mapping Agency (NIMA) 为美国国 防部做了一个新的坐标系统。这样实现了新的 WGS 版本:WGS(G873) 。其因 为加入了 USNO 站和北京站的改正,其东部方向加入了 31-39cm 的改正。所 有的其他坐标都有在 1 分米之内的修正重力场的影响。 (五) 液体和固体潮汐 由于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会使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分别产 生的周期性的运动和变化。固体地球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弹性—塑 性形变,称固体潮汐,简称固体潮或地潮;海水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 的海面周期性的升降、 涨落与进退, 称海洋潮汐, 简称海潮; 大气各要素 (如 气压场、大气风场、地球磁场等)受引潮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如 8、12、24 小时)称大气潮汐,简称气潮。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日期和时间可 能与固体潮汐有关。
n 为次数 1. 带谐系数:地球引力位的球谐函数展开式中次为零的位系数。 2. 扇谐系数:地球引力位的球谐函数展开式中阶与次相同的位系数。 3. 田谐系数:地球引力位的球谐函数展开式中阶与次不同的位系数。 下面给出图来直观的表示他们的关系
其实,上述表面球谐函数描述的是天体表面的函数,只是引力展开式的一部 分,是 ϕ,λ 的函数,由上图可看出:随着 m,n 的增大,方程所描述的球的 各个位置的重力参数会越来越精细。由于行星等的质量分布不均往往需要更 精细的描述各个位置的参数所以需要数万个谐系数。 (四) 引力模型 由(三)可知,位于天体表面的重力参数但是,这样的描述对于我们研 究地球来说是不完全的,我们不仅要知道地球表面的重力参数,还需要知道 关于地球的几何形状引力场、位置特征、动力学现象等各种特征。目前,使 用最广泛的引力模型是 WSG84 模型,它包含了参考系、地球椭球、地球自转 角度、地球引力常数、引力模型、大地水准面等。为此我们引入 WSG84. World Geodetic System 1984,是为 GPS 全球定位系统使用而建立的坐 标系统。通过遍布世界的卫星观测站观测到的坐标建立,其初次 WGS84 的精 度为 1-2m,在 1994 年 1 月 2 号,通过 10 个观测站在 GPS 测量方法上改正, 得到了 WGS84(G730) ,G 表示由 GPS 测量得到,730 表示为 GPS 时间第 730
(六)
卫星运动摄动 卫星摄动是指由于地球质量分布不均匀和非球形对称性、日月及其它星 体的引力、大气阻力、太阳光压等因素引起卫星在理想轨道上的抖动。 并且利用引力的分布还可以使卫星关于太阳的位置发生改变,从而改变 卫星的供电情况或者对于地球的观测情况。
(七) 重力梯度力 重力梯度力对于位于不同高度的重物有不同的大小,从而产生重力力矩,使 位于高空的航天器姿态发生改变。当航天器绕地球作轨道运行时,地心对航 天器各部分质量有不同的引力,同时它们也有不同的离心力。引力和离心力 的合力称为重力。
引力场
(一) 自然界四大相互作用: 1. 万有引力: 任意两个质点有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该引力大小 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与两物体的化学组成 和其间介质种类无关。
Figure 1
万有引力
2. 电磁力:电磁力是电荷、电流在电磁场中所受力的总称。也有称载流导体 在磁场中受的力为电磁力,而称静止电荷在静电场中受的力为静电力。
图中的哑铃式卫星可以直观地说明航天器重力梯度稳定的原理。设哑铃式卫 星的纵轴在轨道平面(俯仰平面)内偏离当地铅垂线,哑铃两端的质量相等 (m1=m2)。由于 m1 离地心较近,所以它所受的引力比离心力大,重力指向地 心。m2 受到的引力比离心力小,所以重心背向地心。而哑铃中点 O 的重力为 零(失重)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绕 O 点的恢复力矩(即重力梯度力矩)。月球 有一面总是朝着地球这个自然现象就是重力梯度稳定的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