窜进来的一条野狗
----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错误百出害子害孙(22)
杨宝福
14孙叔敖杀两头蛇
孙叔敖,楚之令尹(国相)也,治国有功,楚人誉之。
其幼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
归而泣。
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吾闻之:见两头之蛇者死。
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母曰:“尔有阴德,神必佑之,毋忧。
”
(据《新序》改写)[文言知识]
故。
“故”有以下义项:①旧的;②所以;③特意;④……的原因。
⑤死亡。
上文“其母问其故”中的“故”,指“原因”。
又,“故人西辞黄贺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其中“故人”指“老朋友”;“吾有疾,故行迟”,意为我有疾病,所以走得慢。
(20)
孤立起来看,话题为“故”的文言知识,没一句话有语病。
但是,从语段的特点加以分析,我们发现可怕的差错。
“故”是话题。
第2句市中心句,介绍文言词“故”的四个义项。
第3、4、5句是展开句,先后引了三个例句。
其中第一个例句引自上文《孙叔敖杀两头蛇》,第二个例句引自唐诗,第三个例句杨振中未介绍出处,我们不知引自哪里,或许是杨振正自己拟的吧。
这三个例句中都有“故”字,根据话题和第二句话,都必须并应该介绍其中“故”的意义。
但是,出现了怪事。
请看:
第3句以《孙叔敖杀两头蛇》一文中“其母问其故”的“故”为例,说明“故”有“原因”义,呼应第2句。
接着,用起关联作用的副词“又”,引出“故人西辞黄贺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下面应该说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故”有“旧的”、“原因”、“所以”、“特意”或“原因”义。
但是,杨振中却去说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故人”指“老朋友”,偏离了话题。
第二个例句扣住“故”写,行吗?答案是否定的。
此“故”非彼“故”。
话题“故”是词,是常用文言虚词。
第一个例句“其母问其故”中的“故”是词,是名词;第三个例句“吾有疾,故行迟”中的“故”也是词,是连词;而第二个例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故”不是词,而是语素。
第二个例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是窜进来的夜狗,必须把它赶出去。
此外,话题为“故”的文言知识还有一个差错。
请关注笔者上传给百度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