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1-8 姓氏称谓【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中国姓氏,以及名字号的意义;2. 了解谥号、庙号、年号的含义;3. 了解避讳的含义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1. 能看懂古代文献中简单的称谓方式;2. 能合理运用姓氏称谓的知识,进行导游讲解。
三、德育与情感目标1. 培养“未来导游”严谨、细致、求实的职业化工作态度,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2. 理解古代姓氏称谓背后所隐藏的礼仪文化、宗法观念、民族情感;3. 理解姓氏是中华民族的根系,维系民族凝聚力的纽带。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理清中国古代姓氏名字号以及避讳的关系;2. 中国古代“姓”与“氏”的区别与联系;3. 中国古代“名”、“字”、“号”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姓”与“氏”的区别与联系。
【课型】讲授课【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按姓氏笔画分组:请按PPT提示的座位就座问:这是什么标准的排列顺序?——该班共人,个姓氏二、任务导入1. 背景:2009年9月,嘉兴市旅游协会与台湾嘉义市观光协会正式签署旅游合作协议2. 昨天(14日)接到任务:台湾寻根团濮姓族人(濮院濮凤后人)30人将于今年清明节来禾,90岁族长思梧公带团,行程为“嘉兴濮院——陕西——北京——台湾”,嘉兴三日。
3. 关于濮院濮氏的相关信息●始祖:姚散。
●濮院濮氏始祖:南宋濮凤。
为濮院开镇始祖。
今尚存银杏两棵。
●濮鉴:字明之,元代,建香海寺、翔云观。
●濮振纪:号鼎堂,明末随郑成功收复台湾,为嘉义濮氏迁始祖。
●濮怀桐:字思梧,濮院濮氏第三十一代传人,嘉义濮氏族长。
【濮凤资料】濮凤,字云翔,原籍山东曲阜亲贤乡。
父名原,字南岩,为宋左仆射。
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扈驾南渡,与弟凰(字去隐),寄居广德。
建炎三年,至临安(今杭州),任著作郎兼羽林中卫、护圣军右骑尉。
尝撰《宣仁太后实录》,太后见其丰姿不凡,选尚德阳公主,为驸马都尉。
离广德时,凤悉以家产让弟,徙居语溪(崇德县)梧桐乡幽湖(今桐乡濮院镇)。
时幽湖为一草市,因历来有“凤栖梧桐”之说,适与名字相符,便定居于此。
(据《桐乡县志》记载:“公讳凤,谓凤栖梧桐,事有适府。
遂家于此”)。
至六世孙濮斗南,因拥立宋理宗有功,赐第名为濮院。
濮凤为濮院开镇始祖。
凤生六子,名梧、桐、樘、棣、梓、榛,皆显贵。
次子濮桐,初任国子监学录,历官至太尉。
工诗,与当时名士王十朋友善。
【濮怀桐信函】“欣闻云翔公手植银杏,历八百八十余载,枝繁叶茂,荫泽一方。
当率族人,吃斋念佛,顶礼膜拜。
”4. 嘉兴市假日旅行社接团计划书:不求学生看懂计划书(导游业务未学到此部分内容),突行程活动内容入住酒店用餐D1:浦东机场16:15接团(CA1778),入住酒店,抵达后用餐。
阳光大酒店晚餐:阳光大酒店D2:赴濮院,南宋古银杏祭祖,香海寺拜佛,翔云观烧香,与濮院濮氏后人会面。
阳光大酒店早餐:阳光大酒店中餐:香海寺素斋晚餐:太阳城大酒店D3:游览南湖,欣赏江南水乡文化,午餐后送团。
——早餐:阳光大酒店中餐:金悦大酒店备注1.台湾嘉义大陆寻根团2.该团行程总安排:台湾——嘉兴/濮院——陕西——北京——台湾类别主要内容计划完成时间完成情况业务准备物质准备知识准备 1. 关于“寻根问祖”的知识:姓氏称谓。
3月15日2. 濮院濮氏家族,寻访濮院濮氏后人。
3月18日3. 濮院南宋古银杏、香海寺、翔云观。
3月18日4. 南湖和嘉兴其他景点情况。
——OK5. 台湾以及嘉义的有关知识。
3月26日6. 海峡两岸有关政治、经济、民生等知识和信息。
3月31日形象准备心理准备我是最棒的导游!一定要让台湾同胞留下最好的、最深刻的回忆!——OK1. 小赵的第一个疑问:“濮姓”和“濮氏”,“濮”是“姓”还是“氏”?提问,讨论,回答,举手统计2. 先有“姓”还是先有“氏”?两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姓氏起源时代作用关系姓母系氏族社会别婚姻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和氏开始合二为一;到汉代则全部叫做姓,并且从天子到庶民人人都有姓。
氏父系氏族社会明贵贱3. 讲解关于姓氏的知识,要求学生及时完成学案相关内容的填写:(1)母系氏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近亲结婚,子多弱残;拟姓别之,以别婚姻——从族内婚到族外婚。
(生——姓,出生/血统来源)——优生(2)姓多女旁,母系显然。
——取姓的方法,多源于族名,而族名多来自图腾,图腾来自族群特点(狩猎、游牧等)举例:姬(熊,最早出现在甲骨文,没有女旁,像一只大熊的脚印)、姜(羊)(3)父系氏族,男权上升,子孙繁衍,分支别列,嫡庶长幼,胙土赐氏(明确:治国之方)。
——取氏的方法:父祖名字、爵号,居住地,封号,官爵,职业等以封地为姓。
造父被周武王封到赵城,他的后代便姓赵;周昭王的庶子被封于翁地,因而姓翁;周公旦的儿子被封到邢国为邢侯,他的后代便姓邢。
(PPT)。
——简言之,氏是姓的分支——氏即示,同宗,指向祖宗神牌,宗即聚居在同一个屋顶下,有同一个祖神的人。
(4)意义:文明发展——早期的中国社会正是通过不断分立新氏的方式逐步向外延伸、开拓疆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
(5)姓氏在文化意义上的作用巨大,影响深远的“周礼”,就是一整套以姓氏为中心的承袭、祭祀、人际伦理、社会等级等行为规范和制度,其中最核心的是分封和承袭制度。
“封建”的词义:本义是“封邦建国”(板书),就是分封诸侯的制度————“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公羊传·隐公元年》)”:嫡长子继承制,嫡系非长子,庶子:大宗小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封无可封,“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异姓分封(6)姓氏合一——“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和氏开始合二为一。
到了汉代则全都叫做姓,并且自天子到庶民人人都可以有姓。
”为什么?——战国天子影响力下降,诸侯权力下降(韩赵魏三家分晋,大夫),诸侯兼并,封国灭绝,大量有姓氏的贵族流落为平民,越来越多的平民因战功及其他原因获得姓氏(激励手段),于是渐渐合一。
(7)姓氏的演变表明了文明的进步。
“百姓”涵义的演变:从贵族到平民(8)家谱、族谱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父权,家族宗族观念,家国观念,凝聚力;Y 染色体;姓氏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寻根问祖(9)姓氏树:华夏子孙,万姓一家。
河南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也是姓氏的重要发源地,中国的一万多个姓氏,起源于河南的有一千五百个,在当今中国常见的100个大姓中,源于河南的有73个。
序号内容课外扩充1 “姓”由“生”演化而来,表明一个人的血统。
同姓不婚,反映了古代社会从族内婚过渡到族外婚。
传说中伏羲正姓氏,制定同姓不婚的制度。
查阅相关知识:太昊陵,泥泥狗。
2 姓多源于族名,而族名多来自部落图腾。
如轩辕氏黄帝姓姬,其图腾为熊;神农氏炎帝姓姜,其图腾为羊。
夏、商、周部落的姓分别是姒、子、姬。
3 “氏”是古代贵族标志与宗族系统的称号,胙土赐氏,是姓的分支。
早期的中国社会正是通过不断分立新氏的方式逐步向外延伸、开拓疆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
※“封建”的含义就是“封邦建国”。
※了解:嫡长子继承制4 “氏”的来历大致有以下几种:(1)以姓为氏,如姬、姜、姚、姒等;(2)以受封地(诸侯国名、卿大夫采邑)为氏,如齐、查一查我的姓氏来源:我的姓氏:(1)姓氏来源鲁、宋、郑、吴、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唐、吕,苏、屈、解、温、元、苏、毛、甘、樊、祭、尹、陆、栾、郦、邴等;(3)以所居地名为氏,如西门、东郭、南宫、邱、郭、池、门、裴、陆、阎、郝、欧阳等;(4)以官名或职业为氏,如司马、司徒、司空、王、侯、史、巫、卜、张、李、董、陶、屠等;(5)以先人的字或谥号为氏,如公孙、皇甫、叔孙、游、臧,武、穆、庄、宣等;(6)以排序为氏,如伯、孟、仲、叔、季、第五等;(7)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氏,如尉迟、宇文、呼延、慕容、哥舒、耶律等。
(2)得姓始祖(3)历史名人:(4)其他:5 以往贵族才有姓,战国以后,平民有姓,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称。
秦汉以来,姓氏合而为一。
自此以后,姓即氏,氏即姓,姓氏或氏姓成了姓或氏的一种书面用语。
姓氏制度的演化,反映了贵族的没落,平民地位的上升。
“百姓”涵义的演变:从到。
6 姓氏是连接文化遗传和生物遗传的一个桥梁。
有专家解释称,中国长期以来姓氏随男,而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此,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男性后代,由此,具有同样姓氏的人群也就具有了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
※思考:从“文化”和“科学”两个角度看“姓氏”。
※思考:家族——国家:姓氏对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4. 回顾明确:“濮”应是“氏”,由封地(地名或国名)为氏。
但后来称“濮姓”或“濮氏”均可,从这个意义来说,是“氏”,也是“姓”。
四、名字号1. 小赵的第二个疑问:“云翔公”是什么意思?“濮振纪迁台”,信里说“鼎堂公”,“濮怀桐”的姓名后又有括号注明“思梧”,这是什么意思?提问与明确:“云翔公”是字,濮凤字云翔;濮振纪是名,鼎堂是他的号;思梧是濮怀桐的字。
2. 名与姓氏的关系:对外称呼和对内称呼●名——幼名——部落内互相辨识称呼的需要——名的作用——名与人的联系,尊崇与诅咒因之,《封神演义》张桂芳呼名落马,《西游记》银角大王呼名入葫芦;《红楼梦》整蛊针刺(巫术)——尊卑等级,敬避不称(避讳)——名的称呼辨识功能部分丧失——双名制:字●字——冠字——社交场合:成人(加冠及笄)——身份的象征●号——别号——他号,自号●《礼记·檀弓》:“幼名,冠字。
”疏云:“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颜氏家训·风操》:“古者,名以正体,字义表德。
”含义称呼用途其他名幼时取名以供长辈呼唤。
名以正体自称,上对下,长对少字成人后取的别名,称“表字”。
字以表德下对上,平辈互称男子二十行冠礼,女子十五行及笄礼。
号又叫“别号”,是古人名与字以外的别名。
尊称绰号、诨号※要求熟知中国一些文化名人的字或号课堂练习:常山赵子龙屈原苏东坡李易安及时雨宋江青藤门下走狗郑板桥※小赵怎么称呼?濮老、濮老先生五、特殊的号:谥号、庙号、年号号概念对应人物举例其他谥号古代帝王及官僚死后,据死者生前事迹而加给的称号。
帝王官僚名人汉文帝、汉武帝、隋炀帝;诸葛亮谥“忠武”,萧统谥“昭明”,欧阳修谥“文忠”,岳飞谥“武穆”。
美谥恶谥平谥庙号帝王死后,其继承者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某祖、某宗的名号。
皇帝汉高祖、唐太宗、宋太祖一般是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称“祖”;之后的嗣君称“宗”。
年号皇帝用以纪年而设置的称号。
皇帝祥符、靖康、景泰、景德、嘉靖、康熙、乾隆、光绪始于西汉武帝即位之年的“建元”。
备注:关于皇帝的称号习惯上,对隋以前的帝王一般称谥号;唐至元的皇帝通常称庙号;明、清两代的皇帝常以其年号来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