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新课标说课——欧 姆 定 律

初中物理新课标说课——欧 姆 定 律

“合作交流”(过程略)
让学生自主提问,谈谈实验设计和操作的体会等,也可以让一个课前作过适当准备的同学介绍欧姆的事迹。
3.布置作业
收集材料或向家长调查:家用电器中哪些技术可能利用了欧姆定律?(如调光台灯、收音机等)
五、结束语
总之,作为一个重要的科学规律的教学,教师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如何“教会”学生记住结论,“学会”套用公式解题这个层面上,更应多方面关注学生的“学”。让学生在体验平台上,手脑并用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既能动地认识和生成了科学知识,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又学到了科学方法,发展了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进而真切地体验到科学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真正去感悟科学,学会学习。
九年级物理新课标说课——欧姆定律
一.说教材
●地位和作用:
欧姆定律(实际上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是初中电学部分的基础和重点,它是在学习电流、电压和电阻知识的基础上,研究这三者关系,可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前面学习过的知识的意义,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帮助。欧姆定律也是继续学习电路的串、并联规律和电功、电功率知识的基础,而且是今后在高中学习全电路欧姆定律必备的基础知识。
技能基础:已初步学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
方法基础:体验过利用比值定义物理量和表示物理规律的方法。体验过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科学方法的运用。
●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
1、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滑动变阻器R′的主要作用随实验目的的改变而改变(在研究I跟U的关系时,R′的作用是改变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在研究I跟R的关系时,R′的作用是使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试一试”(两人合作完成)
①把一个定值电阻与一个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中,逐个增加电源中干电池的个数(1节、2节、3节),让学生定性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
②把定值电阻换成电阻箱,电源换成蓄电池,逐次改变电阻的值(5Ω、10Ω、15Ω),让学生定性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
“议一议”(四人小组讨论):实验中有什么发现?
“猜一猜”:根据实验发现,提出猜想。
生A:电路中的电流大小跟电压和电阻两个因素有关。
生B:电压增大电流也增大,电阻增大电流减小……
(2)探究二:电流大小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提出课题”
师:观察中我们发现,影响电流大小的可能因素有电压和电阻两个,同学们初步的猜测都认为,电流、电压、电阻三个量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
二、说学生
弄清学生学习本课知识已具备的知识基础、技能基础和方法基础以及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便于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探究活动,“对症下药”展开教学,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现分析如下:
●学习基础
知识基础:已初步了解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含义及串、并联两种基本电路的某些特征。
动手操作:按甲乙两大组的划分,以两人为单位同时开始实验甲和乙,允许同一大组内先完成的同学去帮助后进的小组,比一比哪一大组中各小组实验成功率高。
“分析归纳”(过程略)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某些小组得到的数据可能得不出严格的正比或反比,教师决不能轻意地否定学生的成果,而应引导学生分析导致数据偏差的原因,如果是测量误差所致,可适时地进行误差教学,教育学生不能为了得到整齐有序的数值而随意改动数据,从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果是测量错误所致,应与学生一起寻找原因,必要的话,可以让学生课后再进行一次实验。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欧姆定律
2、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及方法,提高连接电路及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1、初步了解科学实验的设计,培养设计实验,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2、使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及信息的收集和交流能力,
2、由于实验误差导致的数据偏离,可能影响学生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三、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科学的探究活动中亲身体验,接受从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方法熏陶,培养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科学家欧姆事迹的介绍,激励勇攀科学高峰的情感。
3、通过欧姆定律的建立,体验自然界各种运动和变化必然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编写意图
欧姆定律作为初中物理的规律性知识,教材的编写程序依然是从实际现象中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去发现规律,然后把它们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种思路比较适应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处理
本节内容分三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为欧姆定律的得出;第二课时为学生实验:伏安法测电阻;第三课时为欧姆定律的应用。下面所说的主要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设计实验”
小组讨论:当一个量的变化同时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影响时,如何进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全班交流,归结为二个课题:要研究电流的大小跟电压的关系,应控制电阻不变;要研究电流的大小跟电阻的关系,应控制电压不变。
两人合作:自选一个课题,设计实验方案。要求画出实验的电路图,列出简单的实验步骤,设计好数据记录表。(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教师可作适当调整)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欧姆定律、理解其含义。
难点:实验的设计,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探索过程,根据具体的几组实验数据概括出具有一般意义的定律。
关键: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处理好“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教法与学法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容易出现的思维障碍,本课的教法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精心构筑体验的平台,把握“开”、“引”、“放”三个环节。
方案展示:学生代表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方案,由老师或下面的学生当场提问(如:为什么要使用滑动变阻器等),共同完善实验设计。
“动手探究”
动手准备: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操作要领?(如:电路的连接、电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等,让学生养成使用仪器的好习惯)
教师引导: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电阻发热过多导致阻值变化,增大实验的误差;电表的量程在可能的情况下,能用小量程决不用大量程;在控制变量时,电压和电阻的值最好调节到整数或以整数倍改变。
本课采用体验探究的学法。与教法中“开”、“引”、“放”三个环节相对应的是“观察”、“体验”、“体会”三种学习形式。
●教具准备
每两名学生准备电源、电流表、电压表、“1.5A50Ω”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定值电阻5Ω、10Ω、15Ω一组。
●教学程序
1. 教学流程图
2.教学过程
(1)探究一:决定电流大小的可能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