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地图学课件第九章地图分析与应用
地图学课件第九章地图分析与应用
第九章 地图分析与应用
本章要点
讲述地图分析应用目的与评价标准、原理和方 法,工作地图选用与分析方法(包括阅读、量算、图解、 数理统计和数学模型等分析),地形图的野外应用,地 图在各学科/领域/部门中的应用。
基本概念
地图信息,地图分析,地图应用,地图分析应 用目的,分析应用评价标准,地图选用,地图阅读分析, 地图量算分析,地图图解分析,地图数理统计分析,地 图数学模型分析,地图三北方向,地形图野外定向、定 位、填图等应用,地图的实际应用等。
体分析和解译的方法称为地图分析方法。 ★ 地图分析的任务: 确定制图对象的分布规律、区域特征、动态变化,以
及各种事物与现象间的相互关系等。 ★ 地图分析的目的: 利用地图提供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背景资料、科学数
据和理论依据,解决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 ★ 地图分析方法称谓: 前苏联称“地图研究法”,欧美称“地图分析法”,
利用某种方法对所研究的现象进行图形/图象的分解。 (2)阅读分析方法
单幅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阅读有所不同,要分别进行。 普通地图按内容要素逐项进行;专题地图重点按图例逐项阅 读表示的专题内容要素,然后是地理底图和辅助要素。
★ 单幅地图阅读实例:水系类型的阅读分析(图9-5)
图9-5 黄土高原地区水系类型分析图示
2.多幅地图阅读分析
多幅图有系列多幅图与地图集。 (1)系列地图阅读分析
系列多幅图有三种类型:横向系列(不同主题)、纵 向系列(不同比例尺)和时间系列(不同时相)。
其阅读分析途径与方法如下: ①把不同主题的地图放在一起研究 揭示各种现象间的联系和制约关系,对组成地理环境 的多因素进行研究,获得区域的系统性特征。 ②把不同比例尺的地图放在一起研究 从不同尺度同时观察研究对象的宏观规律和微观特征。 ③把不同时间的地图放在一起研究 对不同时间的同一目标的地图表象进行研究,分析现 象的发展动态,预测现象随时间发展变化的趋势。 ④把类似地图放在一起研究 类似地图即内容相关的地图。在阅读这些地图时要把 相关地图提取出来放在息的方法
三、地图分析与应用的目的和评价标准
1.地图分析与应用的目的
(1)以获取知识为目的:学习/查询、提取某一专业领域知识。 (2)以科学研究为目的:地学和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活动使用。 (3)以图上作业为目的:飞行/舰船/汽车等移动体定位、导航等。
2.地图分析评价的标准
中国也有人称“地图方法”的。
一、地图阅读分析法
1.单张地图阅读分析
(1) 阅读分析途径 根据单幅地图进行阅读分析,也是系列地图和地图集分
析的基础。其分析途径有如下3点: ①原有地图表象的研究
在不改变地图上原有图形的条件下探究其特征和规律。 ②变换地图表象的研究
为了特定的目的进行研究,对原来的地图表象进行加工 变换,使图形/图像得到增强,再分析现象的特征。 ③地图表象分解的研究
地图信息提取方法随地图使用对象、目的和要求的不 同而有所不同,具体有如下3个方面(图9-4)。
定性分析
目视阅读法 文字描述法
图解分析法
地
量测分析法
图
定量分析
分
统计分析法
析
模型分析法
地理环境质量特征 及其分布规律信息
地理环境数量特征 及其相互关系信息
综合分析
认知解释法 图谱分析法
地理环境本质特征 及其分布规律信息
②地图比例尺的选择:依据用图技术和精度要求进行。 (3)作业地图选定与用图数据准备
①作业地图选定考虑因素 地图的作用,内容的现势性,用图的数量等。 ②用图数据准备:数据收集整理和补充完善等。
第二节 地图分析方法
(Methods of Map Analysis)
地图分析方法 ★ 地图分析方法定义: 根据地图提供的各种信息和制图对象的特征,进行具
(1)地图的科学性:包括数学基础精确性,地图内容完备性、可靠 性与统一协调性,地图概括的适当性,地图资料的现势性等。 (2)地图的实用性:包括地图的目的和用途明确、内容指标实用, 发行量大、使用范围广及效果好,社会经济效益评价高等。 (3)地图的政治思想性:政治观点明确,原则、政策性强,公正、 客观,规范、标准,国界、政区界、地名等无立场错误等。 (4)地图的艺术性:主要为地图的美学价值,包括表示方法与符号 设计直观,地图内容清晰易读,图面配置合理,图形图象的表达力 强,科学内容与艺术形式统一和视觉感受效果好等。
2.地图信息传输理论
★ 地图信息传递过程:制图者对地理环境的认识用地图表达
出来,地图使用者通过阅读图例和地图符号、文字与说明注记, 并借助一定的工具与方法从地图中获取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解释, 形成读图者认识的地理环境。这是一个完整的地图信息传输的过 程,称为地图信息传输理论(如图9-2和图9-3所示)。
客观存 在的地 理环境
遥感 制图
地面调 查与统 计制图
制图者 识别的 地理环 境信息
地图 概括
符号化
地图
地图信息传输过程
地图 分析
提取 信息
读者认 识的地 理环境
图9-2 对柯拉斯尼地图信息传递模式的理解图示
图9-3 捷克地图学者柯拉斯尼的地图信息传递模式(A.Kolacny,1969)
二、 地图分析提取信息的方法
四川省地震等级分布图(4.5级以上)
4.工作地图的选用
(1)用图性质和种类的确定
依据地图分析应用的目的和任务、技术要求、作业区域大小等 因素,确定选用普通地图或专题地图。
(2)区域尺度分析与地图比例尺选择 ①工作区域尺度分析:在地图分析应用中研究区域或调查区域
的规模尺度,一般划分为宏观(全国/大区)、中观(省区/地市) 和微观(县乡/城镇)三种。尺度是个相对概念,比例尺是具体的, 主要是二者要很好结合起来作出最佳的选择。
★ 系列多幅地图阅读实例(中国植被变化-见图9-6 )
图9-6 中国陆地植被NPP季节变化(月)系列图
(2)地图集阅读分析 ①阅读序言,了解地图集的用途和服务对象
序言中都有本图集的目的、用途和类型,图集内容、编制原则、 制图方法,所用投影和制图资料,译名原则和使用方法等说明。
②研究地图集的内容结构
根据图集目录研究内容结构。首先了解地图集包括哪些图组,每 一组图包括哪些图幅。其次是分析图幅编排顺序。一般说来,总图在 前,分区图在后;自然地图在前,社会经济地图在后。再次,研究各 图组图幅的比例尺、地图投影和图式符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