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

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

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
肉毒梭菌是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菌,具有芽孢,主要存在于土壤、江河湖海的淤泥及人畜粪便中。

食物中毒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外毒素(exotoxin) 即肉毒毒素(botulinumtoxin)所致。

肉毒梭菌可产生A、B、Cα、Cβ、D、E、F、G 等8 型肉毒毒素,引起人类中毒的有A、B、E、F4 型,其中A、B 型最为常见。

该类毒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毒性比氰化钾强 1 万倍,对人的致死量约为10-9mg/kg。

肉毒梭菌芽孢能耐高温,干热180℃5~15 分钟方能杀死芽孢。

杀死 A 型肉毒梭菌芽孢需要湿热:100℃ 6 小时,120℃ 4 分钟。

肉毒梭菌的各菌型之间对温度的抵抗力略有差别,E 型肉毒梭菌芽孢不耐高热,100℃ 1 分钟、90℃5 分钟、80℃30 分钟即死亡,但70℃2 小时仍能存活。

F 型的芽孢在1IO℃经10 分钟,可被杀灭。

(一)流行病学特点
1.四季均可发生中毒,多发生在冬、春季节。

2.中毒食品与饮食习惯有关,主要为家庭自制的豆类制品(发酵豆、面酱、臭豆腐),其次为肉类和罐头食品。

3.中毒原因主要是被污染了肉毒毒素的食品在食用前未进行彻底的加热处理。

(二)发病机制
随食物进入肠道的肉毒毒素在小肠内被胰蛋白酶活化并释放出神经毒素,后者被小肠粘膜细胞吸收人血,作用于周围神经与肌肉接头处、自主神经末梢及颅神经核,可阻止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神经冲动的传递受阻,终致肌肉麻痹和瘫痪。

重症者可见脑神经核及脊髓前角退行性变,脑及脑膜充血、水肿及血栓形成。

(三)中毒表现
1.潜伏期数小时至数天不等,一般为12~48 小时,最短者6 小时,长者可达8~10天。

2.中毒主要表现为运动神经麻痹症状,如头晕、无力、视物模糊、眼睑下垂、复视、咀嚼无力、步态不稳、张口和伸舌困难、咽喉阻塞感、饮食发呛、吞咽
困难、呼吸困难、头颈无力、垂头等。

3.病人症状的轻重程度可有所不同,病死率较高。

(四)预防措施
1.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

2.自制发酵酱类时,原料应清洁新鲜,腌前必须充分冷却,盐量要达到14%以上,并提高发酵温度。

要经常日晒,充分搅拌,使氧气供应充足。

3.不吃生酱。

4.肉毒梭菌毒素不耐热,加热80%经30 分钟或100~C 经10~20 分钟,可使各型毒素破坏,所以对可疑食品进行彻底加热是破坏毒素预防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的可靠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