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语文下册全套基础练习题

初一语文下册全套基础练习题

初一语文下册全套基础练习题七年级语文基础练习(一)-----处填空,()处注音:攒( ) 拗( ) 确凿( ) 菜畦( ) 桑葚( ) 蟋蟀( ) 臃( )肿脑髓( ) 书塾( ) 蝉蜕( ) 人声鼎( )沸缠络( ) 竹筛( ) 渊博( ) 锡箔( ) 长吟( ) 鉴( )赏宿( )儒( ) 斑蝥( ) 油蛉( ) 叵( )测秕( )谷衣襟( ) 肿( )胀麻渣( )花圃( ) 骊( )歌掸( )子叮嘱( ) 玉簪( )花再___再___ 人迹___( )至情不自___( ) 讪( )笑吐绶( )鸡沮( )丧___( )人听闻木屐( ) 嫉( )妒( ) 来势___ ___( ) 忧郁( ) 瞬( )息伫( )立荒草___ ___( ) 世隶( )耕邑( )人___( )前时之闻日扳( )环谒( )泯( )然卒( ) 山巅( ) 澎( )湃( ) 狂澜( ) 浊( ) 流哺( )育踱( )步思量( ) 哽( )住祈( )祷( ) 郝( )叟( ) 懊( )悔气氛( ) 险峻( ) 崎( )岖( ) 阻抑( )奇趣___生亦___ ___是回环___ ___ 魄( )势坎( )坷( ) 炽( )痛嗥( )鸣斑( )斓( ) 怪诞( ) 亘( )古镐( )头默契( ) 田垄( ) 蚱蜢( ) 污秽( )谰( )语机杼( ) 可汗( ) 鞍鞯( ) 辔( )头燕( )山胡骑( ) 戎( )机啾啾( ) 朔( )气金柝( ) 军帖( ) 对镜帖( )花黄著( )我旧时裳( ) 策勋( )十二转( ) 云鬓( ) 至死不懈( ) 元勋( ) 尽瘁( ) 妇孺( )皆知赫( )然迥( )乎不同( )淋漓锲( )而不舍重荷( ) 深邃( ) 磐( )石喧嚣( ) 踌躇( ) 荒谬( ) 白皙( ) 义愤填膺( ) 滑稽( )鲜( )为人知潺( ) 惮( ) 攒掇( ) 桕( )树凫( )水亢( )奋羁( )绊蓦( )然磅礴( ) 戛( )然惬( )意蘸( ) 汀( ) ( )不齐褶( )裙叱咤( )风云浑身解( )数颦蹙( ) 雏( )鸟粲( )然嗣( ) 曳( ) 拽( ) 吞噬( ) 羸( )弱告罄( ) 姗姗( )来迟( )不乐步履( )癫( )狂泅( ) 斫( )痕虞( ) 崔巍( ) 阴霾( ) 梦( )以求余迫不待垂蔓( ) 眸( )子呷( )嘴娴( )熟对峙( ) 眼花乱略胜一恍惚( ) 沟壑( ) 抽搐( ) 面面( ) 鬣( ) 剽悍( ) 遒( )劲畸( )形窥伺( )妒忌( ) 黠( ) 苫( )蔽(二)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卷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作者原名,我国伟大的、、。

我们学过他的课文还有、(写出两篇)。

2、《丑小鸭》中的丑小鸭处处受排挤,受嘲笑,受打击,但他并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始终不屈地奋斗,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天鹅。

作者是(国家)的,此文也是作者的自我写照,你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吗?请你再写出他的三部作品、、。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作者国诗人,著名诗作有、、等。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未选择的路》选自,作者是国诗人。

4、《伤仲永》选自,作者是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是“”之一。

(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5、《黄河颂》选自组诗《》,这是一部大型作品,由作词,谱曲,由个乐章组成。

6、《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国作家。

我们在本册学过的课文中也提到这位著名作家。

7、《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选自,作者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8、《木兰诗》是我国时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代编的。

9、《邓稼先》的作者是籍华裔1957年“物理学奖”获得者。

邓稼先是我国的“”元勋,被称为美国的“原子弹之父”是。

10、《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

文中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和。

11、《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作者是被誉为“巨匠”的国作家,代表作有、 .12、《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作者,字,是代的家、家。

13、《社戏》的作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中篇小说《》,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等。

《社戏》中的“社”原指,在绍兴,“社”是一种。

14、《竹影》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先生写的一篇叙事散文。

15、《观舞记》是我国现当代著名女作家的作品,原名,福建长乐人。

我们读过她的《》《》、《》等作品。

16、《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本文的作者是代。

《虞初新志》是代编选的小说。

17、《伟大的悲剧》作者是(国家)的。

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方面和方面。

X k b 18、在西方,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要读国小说家写的《》。

“”已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课文《》就选自此.19、《真正的英雄》是美国总统的一篇演讲,为了悼念1986年1月28日,美国“”号航天飞机失事中牺牲的英雄们。

20、《夸父逐日》选自《》,这是一篇神话,你还知道的神话传说有、。

《两小儿辩日》选自《》,是涉及我国古代大思想家的故事。

21、《珍珠鸟》是当代著名作家写的一篇人与动物之间爱的颂歌。

22、《马》的作者,国家、家。

他用40年的时间写成36巨册的《》。

23、《狼》选自短篇小说集《》,作者,字,别号,是代人。

“聊斋”是名,“志”的意思是,“异”在标题中的意思是;这个书名的意思是(三)七年级文言文练习《口技》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2.下面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

B.这段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小到大,从屋内到屋外。

C.这段用五个“百千”极力渲染火场和大厅里声音的嘈杂,从而表现口技者技艺高超。

D.这段主要内容是写表演者以口技摹拟失火、救火时发出的各种声音。

3.有关宾客的描写能否删去?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

A.呓语( )B.中间( )C.曳屋许许声( )(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②虽人有百手虽:③不能名其一处也名:④两股战战股:⑤几欲先走6.下面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大到小,从屋内到屋外。

B.本段文字描写的特点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C.这段文字极力渲染了火场和大厅里的嘈杂,表现了口技艺人的技艺高超。

D.“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

7.找出本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8.翻译下面句子。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9.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10.这段文字写的场景,表演一次从火到火的情景。

11、作者简介:________,字铁崖,______代福建人,顺治年间进士,著有《铁崖文学集》和《湖舫存稿》。

12、注音:少顷()()犬吠()呓语()叱()齁()倾侧()中间()曳屋()许许声()几欲先走()13.本段中表示声音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中有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1)表示突然发生:_____、______ (2)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____(3)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______(4)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之内发生:______(5)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_____、______、____1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的意思用现代汉语应译为:《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划横线词语的含义:未尝( )识书具。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 )为意自是( )指物作诗立就()仲永之通悟( ),受之天也。

2.句中加点词的作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邑人奇之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C、稍稍宾客其父D、父利其然也3、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是()A、方仲永从五岁起表现了超凡的才华,但到十二三岁却并不突出了,到二十岁左右时才能衰竭,与普通人没有差别了。

B、方仲永刚开始做诗时,不仅才思敏捷,反应极快,而且他的诗在内容和文采上都有令人欣赏的地方。

C、方仲永的“邑人”都是十分重视人才的,从“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两句可以看出。

D、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最后而成为一个普通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不使学”,也就是“受于人者不至也”。

6、方仲永变成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__________,从他父亲的角度来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仲永本身来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方仲永的遭遇来看,你得到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解释文中加点儿的字父异焉(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泯然众人矣()9、请指出文中有通假字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

借旁近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邑人奇之___________________11、方仲永从幼时天资过人到后来变为庸人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作简要说明。

12.《伤仲永》选自,是因惋惜方仲永而写的一篇短文。

“伤”,这里有和的意思。

文章阐明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道理:,才能不断进步;则必然才智枯竭,最终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