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与骨转换指标
2011年中国指南推荐的骨转化标志物 (医院将要使用的三个个新指标)
骨代谢三项
骨代谢四项
• 1.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 • 2.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TP1NP) • 3.血清骨钙素 • 4.总维生素D(TOTAL VD)
优点:光化学法测定,快捷方便当日出告, 指南推荐使用,敏感性强,对于临床监测 意义更大。
骨转换标志物的应用 ——预测绝经后女性骨折风险
•可作为独立于BMD的指标预测,并对BMD起到补 充作用
•骨吸收指标较骨形成指标的预测更可靠
骨转换标志物的应用 ——监测药物治疗反应
• 抗骨吸收药物治疗后,骨转换指标的变化大于骨 密度
• 骨转换指标的变化往往发生在骨密度变化之前 • 骨转换指标的变化和骨密度的变化存在相关性
阿仑膦酸钠10年研究
10年研究中阿仑膦酸钠持续改善骨密度
14
%
骨 密 度 的 平 均 改 变 (
)
12
10
8
6
4
2
阿仑膦酸钠10mg每天一次(n=86)
0
0
1
2
3
4
5
6
7
年
在一项延长治疗的疗效研究中,评估247名绝经后妇女接受阿仑膦酸钠10mg每天 一次治疗10年对BMD的影响 *与基线值相比
6.Bone HG et al N Engl J Med 2004;350(12):1189–1199.
股骨假体
• 入组:43例(无骨水泥全髋置换术)
周边 7区划分
不接受双膦酸盐类21例、接受治疗22例
• 检测指标: 应用DXA方法 检测假体周围7个区域的BMD
检测时间: 术后3星期、术后6个月
双膦酸盐对于关节置换术 后病人的研究结果
• 膝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时间延长1倍 • 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时间延长70%
Slide 26
阿仑膦酸钠10年研究
10年中阿仑膦酸钠维持骨转换在正常水平
骨转换降低至绝经前正常范围
100
骨吸收
90
尿NTx (平均值)
80
25
骨形成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平均值)
20
nmol BCE/mmol Cr µg/L
70
60
15
50
40
10
30
20
5
10
0 0 12 24 36 48 60 72 84 96 108 120
Grade A: bridging bone through bilateral cages
Grade B: bridging bone through a unilateral cage
Grade C: incomplete bony bridging
J Neurosurg Spine. 2011 Apr;14(4):500-7 IF 1.61(2009)
0 0 12 24 36 48 60 72 84 96 108 120
月
月
阿仑膦酸钠10mg每天一次*
绝经前范围 (Mean 2 SD)
在一项延长治疗的疗效研究中,评估247名绝经后妇女接受阿仑膦酸钠10mg每天 一次治疗10年对BMD的影响
BCE=相当骨胶原的量
5.Garnero P et al J Bone Miner Res 1996;11(3):337–349. 6.Bone HG et al N Engl J Med 2004;350(12):1189–1199
Daily calcium (1000mg) and vitamin D (400IU)
Alendronate 70mg weekly
Risedronate 35mg weekly
Endpoint: BMD and BTM change after 12 month
Clifford J Rosen, et al. JBMR 2005;20:141-51
谢谢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骨转换标志物的应用 ——监测药物治疗依从性
抗骨吸收药物疗程长,尤其双膦酸盐等服 用过程严格
口服剂型的改变(周服或月服),仅轻度 改善患者依从性
骨标志物的抑制程度,反映患者是否中断 治疗或治疗不规范
骨转换指标IOF推荐检查频率
在治疗开始前检查一次骨转换指标 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复查一次
Source: Delmas PD, et al. Osteoporos Int. 2000;6:S2-S17.
Adapted from Looker AC et al. Osteoporos Int 11:467-480; 2000
骨转换标志物的应用
——监测药物治疗反应
骨吸收指标通常3-6个月出现下降
骨形成指标落后于骨吸收指标,治疗6-12个 月出现变化
下降幅度取决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双膦 酸 盐:静脉快于口服)、具体检测标志物
骨转化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1 骨丢失速率监测 2 预测骨折风险程度 3 监测治疗反应 4 代谢性骨病的鉴别诊断
骨转换标志物的应用 ——预测绝经后女性骨量流失 • 骨吸收指标较骨形成指标预测效果更佳 • 实际应用中,仍受限于骨密度检测的敏感 性、骨转换指标的变异等影响
Adapted from Christiansen C et al. Osteoporosis Int ,1990,35-40 AP:碱性磷酸酶 Hpr:羟脯氨酸 BGP:骨钙素
作grad新者e 骨A推a生nd成荐B* : 95%
65%
p = 0.025, Mann-Whitney U-test
手Ca术g患e后沉手椎椎者降体术体(接,骨>后再2折受m椎发手m体骨)后术稳折路后定性椎使50体%%用间双融膦合酸手盐22术94类%% 治药疗物的益pp == 00骨处..005267质显,, MMaa疏著nnnn--WW松。hhiittnn症eeyyUU--tetesstt
骨转换标志物的其他应用
BTM
恶性肿瘤的诊断、随访 牙周疾病评估、预后
……
前列腺癌 乳腺癌 肺癌
脊柱科病人管理 (病人基础信息的记录及治疗方案的讨论)
骨转换标志物的局限性——变 异度
1 生物变异度: 昼夜节律 凌晨峰值→清晨下降 → 午后谷值 血清CTX降幅最大 碱性磷酸酶例外(半衰期较长) 季节节律——与维生素D变化有关
腰椎
13.7%
(p<0.001)*
股骨转子
10.3%
(p<0.001)*
8
9
10
双膦酸盐类防治无菌性松动
• 抑制炎症细胞因子释放: IL-1、TNF-α、IL-6
• 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成熟: 目前研究最多、最有效的是双膦酸盐
• 提高成骨细胞的生物活性: 双膦酸盐也具有一定的促进成骨作用
实验设计
Green分区法:
平均1年、龄(影岁阿像)法学骨显化示醇的组7:阿0.21仑7例膦,1酸ug钠/d 组6局7.4部能够促进骨桥N生长; 术前2腰、椎B这MD 种益术处后01.超7周62过开g/cm始对2 T服骨= -用2转.6,换随0.生8访231化g年/cm指2 T标= -1抑.8 制带来的影N 响。 新骨生手成术后部分评估指标
阿仑膦酸钠对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愈合的影响研究
结36果例骨质疏松患者,手平术均后1年年龄两组68结.果6岁对比,
结论 接收单A节len段dro后nat路e组椎体间Vita融mi合nD术组 (Single-level ,统P计LIF)
病人分组:
19例
17例
性别前比阿(瞻男仑性:膦女随酸)机钠组对:照15研1例8:究,1 表35m明g/:w; 16:1
阿仑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的 HEAD-HEAD 研究(FACT STUDY )
Randomised, double-blind, active-controlled, BMD and BTM change in PM women with low BMD
PM (at least 6 months) women 40 years of age (≥25 years if surgically menopausal). Low BMD defined by a BMD of ≥2.0 SD below young normal mean bone mass in at least one of four sites
研究小结
In conclusion, our study showed that alendronate, which has well-known systemic effects on bone quality and secondary fracture prevention, is also effective in improving screw fixation in the cancellous bone of osteoporotic patients with a hip fracture.
力的变化
ler PD et al J Clin Densitom 1999;2(3):323–342 6.Bone HG et al N Engl J Med 2004;350(12):1189–1199 7.Hochberg MC,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2 Apr ;87(4):1586-92. 8.Hosking D et al Curr Med Res Opin 2003;19(5):383–394 9.Sambrook PN et al J Intern Med 2004;255(4):503–511.
骨质疏松症和骨转换生化标志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