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到可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时所用的期间称为轮伐期。
森林调整:根据森林永续利用原则,计算和预测今后一定时期内的采伐量,安排采伐地点,并按预期的经营要求,通过合理采伐,调整实现森林不合理的森林结构。
工艺成熟:将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目的材种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
森林经营类型:在同一林种区内,由一些在地域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目的相同,需要采用相同的经营措施和相同的林学技术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
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及依托森林、林木生存的野生动植物、微生物。
可持续林业:建立在森林永续利用基础上的林业,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森林经营。
林地期望价:该林地的作业永续的进行,并能够取得期望的纯收益的前价合计。
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是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的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
林班:在林场范围内,为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将林地划分为许多个面积打下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
是林场内具有永久性经营管理的土地划分单位。
森林经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作业法:
小班:在林场内,内部具有相同的林学特征,其经营目的和经营措施相同的林地段。
数量成熟:林分或树木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
二、填空:
1.法正林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1 法正龄级分配 2 法正林分排列3 法正生长量
4 法正蓄积量。
2.组织森林经营类型的依据是:1 树种不同 2 立地质量不同
3 森林起源不同
4 经营目的不同。
3.林业生产条件调查包括1自然条件调查2 社会经济条件调查3 林业经营历史状况调查
4.森林区划的四级区划体系指:1 2 3
4 。
5.从森林经理的角度,林业生产的特点主要有:1系统性和多样性2 产业性和公益性
3 可再生性
4 要计划性
5 。
6.林区多资源调查包括:1景观资源2 经济植物资源3水资源 4 放牧资源5野生动物源
6 农渔业资源。
7.我国南方集体林区的主要特点是:1 2
3 4 。
7.完全调整林的条件为:(1 龄级结构保持不变(2)收获蓄积大体相同
(3 大小大体相同(4)质量大体相同。
8.划分经营类型的主要依据:(1)(2)
(3)(4)。
9.择伐周期确定的方法:(1径级择伐的择伐周期转移矩阵法
2用生长率和采伐强度确定择伐周期。
10.现实林合理年伐量的确定应考虑的因素为:(1)经营单位的森林资源特点
(2)林业生产条件(3)市场需求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正确者在括号内划“√”,错误者划“×”):
1.“森林经理”一词发源于日本。
(√)
2.检查法是现实同龄林调整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它的基本观点是以林分一定期间的生长量
为标准控制采伐量。
(√)
3.一个经营单位的采伐限额由主伐量和间伐量构成。
()
4.平均生长量公式适合于成过熟林占优势的经营单位森林采伐量的计算。
(√)
5.一个林场或一个基层生产单位其森林永续利用的最小单位为小班(√)
6.森林区划中,综合区划法是自然区划法和人工区划法的综合。
(√)
7.森林经理调查是森林资源调查的种类之一。
(√)
8.我国的森林资源调查分为三种类型,即:一类调查、二类调查、抽样调查。
()
9.森林经营方案的大复查是由几次小复查组成。
()
10.标准年伐量在数量上应与某计算年伐量相等。
()
11.森林的合理空间秩序主要是通过合理配置伐区来建立的。
(√)
12.不管立地条件好坏,林分的某材种的工艺成熟龄总会到来,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
13.一般以树木开始大量结实的最低年龄作为种子更新成熟龄。
()
14.更新造林、抚育间伐和采伐利用是三种重要的森林经营类型。
(√)
15.主林木是指处于主林冠层的树木。
()
16.计算年伐量与标准年伐量是同一回事。
()
17.轮伐期是针对实行皆伐作业和渐伐作业的同龄林而言。
(√)
18.三类调查也称三级经理。
()
19.森林成熟的对象是指个别林分或单个树木。
()
20.森林经理调查中,评定出材率等级只在成过熟林中进行。
()
21.在地形起伏的山区,区划林班时,由于通视条件差,故最好采用人工区划法。
()
22.检查法是现实同龄林调整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它的基本观点是以林分一定期间的生长量
为标准控制采伐量。
()
23.一个林场或一个基层生产单位其森林永续利用的最小单位为小班()
24.我国的森林资源调查分为三种类型,即:一类调查、二类调查、抽样调查。
()
25.萌芽更新成熟是指具有旺盛萌芽能力时的最高年龄。
()
26.轮伐期是针对实行皆伐作业和渐伐作业的同龄林而言。
()
选择题
1、森林经理学的中心内容为(C )
A、论述如何确定采伐量的理论与技术
B、论述如何编制经营方案的理论与技术
C、论述如何实现森林永续经营利用的理论与技术
D、论述如何确定森林成熟期和采伐周期的理论与技术
2、森林调整的目的在于(B )
A、方便采伐与管理
B、建立一个符合永续利用的森林结构秩序
C、提高森林生产力以期在短期内取得最多的木材
D、改善林木产量结构实现经营目的
3、在一个经营类型内各小班(A )
A、经营方向相同,地域上相连接
B、经营方向相同,地域上不相连接
C、经营方向不同,地域上相连接
D、经营方向不同,地域上不相连接
4、森林成熟是针对(A )
A、整个森林综合体而言
B、个别树木或同类林分而言
C、某森林群落而言
D、某几种树种而言
5、现代永续利用的概念是指( D )
A、木材收获的永续
B、林地资源和林木资源的永续
C、森林多效能发挥的永续
D、林地、林木资源及森林多效能的永续
四、利用附表数据进行计算:
1.划分龄组(2分);
2.计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并以每公顷蓄积量为收获表,用收获表法计算夏季法正蓄积
量(10分);
五、利用附表数据进行计算:
3.写出龄级中值(2分);
4.划分龄组(2分);
5.计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2分);
6.确定数量成熟龄并验证轮伐期的正确性(3分);
7.计算平均生长量(3分);
8.以每公顷蓄积量为收获表,用收获表法计算夏季法正蓄积量(4分);
9.用海耶尔公式计算年伐蓄积和年伐面积(4分);
10.建立线性规划收获量调整模型(设置变量、写出约束条件方程和目标函数。
不求解。
建模原则为:A、不采中幼龄林;B、不保留过熟林;C、轮伐期末各龄级面积相等;
D在轮伐期内的收获量达到最大。
10分);
2.为便于计算,可将有关计算结果填入附表内。
六、利用附表数据进行计算(27分):
11.划分龄组(2分);
12.计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并以每公顷蓄积量为收获表,用收获表法计算夏季法正蓄积
量(10分);
13.建立线性规划收获量调整模型(设置变量、写出约束条件方程和目标函数。
不求解。
建模原则为:A、不采中幼龄林;B、不保留过熟林;C、轮伐期末各龄级面积相等;
D在轮伐期内的收获量达到最大。
15分);
五、论述题
1.试说明海耶公式使现实林蓄积导向法正蓄积的原理。
(10分)
2.试描述一个实际的林业系统,并说明系统具有哪几个共同特征。
(10分)
3. 试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推行了哪些林业政策,它们对中国林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10分)
4. 简述国营林场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主要内容。
(10分)
5. 一个林场的经营方针的确定应从哪些方面考虑?(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