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想国

理想国


主要内容
《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苏格 拉底这位伟大的哲学家,一直思考着人类最根本的问题, 一直在关心着人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建立真正的城邦, 如何去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度。在他与学生及其他人辩论的 过程中,他不断的追逐着真理,也逐渐找到了答案,最终 他的学生柏拉图将这些辩论记录成为了一部《理想国》, 也给后人留下了反思和纪念。 苏格拉底一生追求真理,在追求的过程中,他得到神 谕说他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这使得他非常不解,自己怎 么可能会是最有智慧的人?于是他开始追寻答案,找寻各 种有智慧的人进行辩论,最终他明白了,他之所以是最智 慧的人的原因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无知。
第二种
正义观是玻勒马霍斯的正义观为正义即是 把善给予给朋友,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 是助友害敌。玻勒马霍斯认为把善给予友 人”的典型是医生把医疗技术给予病人、 舵手对付航海风浪维护同船人的平安; “把恶给予敌人”是在战争中联友而攻敌。 苏格拉底反驳他说,医生在平时人们不害 病的时候是无用的,舵手在平时不航海的 时候也是无用的,同理,正义在平时也是 毫无意义的。
第四种
正义观是色拉叙马霍斯认为不正义比正义 更有利。他认为,在现实中,正义者比不 正义者是处处吃亏。举极端的例子,最不 正义的人就最快乐,极端不正义的大国就 是大窃国者的暴政,肆无忌惮强取豪夺, 并且不遭受惩罚。这位诡辩家将不正义归 在美德与智慧一类,把正义归在相反的一 类。将正义错误地定义成天性忠厚,而将 不正义定义为精明的判断。
另外,他还指出,管理指挥是心灵的特 有功能,正义、好的心灵导致好的德性, 生活好,人们快乐且幸福,反之,不正 义的、坏的心灵是邪恶的,生活地坏, 人们必然痛苦。最后,苏格拉底成功地 驳斥了色拉叙马霍斯之前的理论,得出 正义者比不正义者生活得更好更快乐的 结论。
点评
柏拉图假借苏格拉底之名的辩论,驳斥了 世俗的三种正义观,意在阐明正义不是狭 隘的,而应该明辨个别,特殊,经验主义 的观念的缺陷,把握一般的,普遍意义的 正义理念,寻找超越限制的正义观念,并 为下一卷柏拉图将要提出的正义观做铺垫。
总结
从这些论证中,我们可以看出,柏拉图的辩 论手法是及其高明的,能不知不觉将对手引 入其思维的圈套之中,最终驳倒对手。在第 一卷中,柏拉图对这几种正义观的批驳是很 有道理的,也通过道理纠正了现实中一些丑 恶不正义的行为。但是,通过辩论,我们也 看到柏拉图善于用诡辩来阐述自己的理论, 显然,在辩论中,他的辩论并不是毫无破绽 和差错的。例如在在与玻勒马霍斯进行交锋 时,他精心设计了一个思维陷阱,悄悄地偷 换了概念。
第三种
正义观是诡辩家色拉叙马霍斯的“正义是 强者的益。”他论证说:每一种统治者都 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平民政府制定民 主法律,独裁政府制定独裁法律,依次类 推。他们制定了法律明告大家:凡是对政 府有利的对百姓就是正义的;谁不遵守, 他就有违法之罪,又有不正义之名。政府 当然有权,所以唯一合理的结论应该说: 不管在什么地方,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
所以,这种“正义”的观点就涉及到一 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那就是还债对象和 还债时机。“譬如说,你有个朋友在头 脑清楚的时候,曾经把武器交给你;假 如后来他疯了。再跟你要回去。如果还 给了他,那倒是不正义的。把整个真情 实况告诉疯子也是不正义的。其次,倘 若债主是敌人,那么还债也不是正义的, 因为“敌人对敌人所欠的无非是恶”。
另外,如果一个强盗团伙内部也奉行的是 “帮助朋友、伤害敌人”这个法则,并且 强盗也把自己的利益置于团伙的整体利益 之下,我们知道强盗团伙是专干“不正义” 事的组织,这是公认的,那么为什么一个 从正义观出发而构建的组织结构却变成了 专干不正义之事的团伙呢?因此我们显然 可以看到,这两种正义观是有根本上的问 题的.
对此,苏格拉底进行了猛烈的抨击,通 过举例推理,得出一方面正义者不要求 胜过同类,而要求胜过异类,至于不正 义者则对同类异类都要求胜过的结论, 而另一方面得出一个又聪明又好的人不 愿超过同类,而愿超过与自己相反的异 类。一个又笨又坏的人却反到对同类和 不同类的人都想超过。因此,可以得出 结论,正义者跟又聪明又好的人相似, 不正义者跟又笨又坏的人相似。
组员:
简介
《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 (Plato 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重要的对话 体著作之一。
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的中期对话,本书分为十 卷。在柏拉图的著作中,不仅篇幅最长,而且 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其哲学的各个方面,尤其 对他的政治哲学,认识论等有详细的讨论。
2015年11月,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社会上流行的正义观, 也是大对数人对于正义的一般理解。这是一种 朴素的正义思想,这种观念是个体的价值判断, 因而它遗忘或忽略了城邦的存在,也忽略了人 的社会合作问题,而这正是苏格拉底在讨论试 图引导玻勒马霍斯深入的一个方向,但玻勒马 霍斯在这里却始终没有意识到。人的圆满,人 的正义的生活,只有在正义的城邦和社会中才 有解决方案,脱离了城邦和社会而只谈个体的 正义,是不可能的。
政府的统治作为一种技艺,是为了照顾被 统治者即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为统治者的 利益,统治术作为一种技艺,统治者并没 有因此自身获利而是通过挣钱之术才获得 利益。做了统治者,他就要报酬,因为在 治理技术之内,他拿出全部能力努力工作, 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所治理的对象。所 以要人担任这种工作,就该给报酬,或者 给名,或者给利。因此正义不是强者的利 益。
第一种
正义观是克法洛斯提出的正义是给予每 个人恰如其分的表达,正义就是还债, 显然,柏拉图并不认可这一观点,他认 为克法洛斯心中的“正义”只是正义在 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正义举止,这与“正 义”的概念是大相径庭的。“有话实说, 有债照还”这种观点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它常常会导致“有时是正义的,有时却 不是正义的。
对此,苏格拉底表示反对称:第一,政府 有时也会出现错误,比如制订出损害统治 者利益的规定,服从政府安排,会造成统 治者利益的损害,那么如果遵守错误的法 律就是不正义的了;第二,技艺本身是完 美无缺的,技艺除了寻求对象的利益之外, 不应该去寻求对其他任何事物的利益。医 术寻求的不是医术自己的利益,而是人体 的利益,换言之,医生寻求的不是自己的 利益,而是病人的利益,即每种技艺每种 技艺尽其本职,使照管的对象得到利益。
其次苏格拉底循循善诱,通过一系列例子证 明,正义仅仅对于无用的东西是有用的,那 么正义也没什么了不起。苏格拉底还指出, 如果正义的定义仅仅是帮助朋友,伤害敌人。 那么朋友和敌人,好人和坏人的定义应该如 何区分界定。如果这个界定是模糊的,那么 我们常常会混淆朋友和敌人,造成不正义。 最后,苏格拉底指出,伤害朋友或任何人不 是正义者的功能,而是不正义者的功能,所 以伤害敌人的人不是正义者。
目录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正义问题 理想城邦的构建 城邦正义的实现 城邦正义的维持 五种政体类型 妇女儿童公有问题 年老问题 关于人的类型 理念的模仿 个人感情
第一卷 正义问题
柏拉图假借苏格拉底之口,对理想国的核心 正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苏格拉底和其 他几人之间的对话辩论,驳斥了三种不正确 的争议观,并提出了自己的正义观。 这几种不正确的正义观是哪三种呢?苏格拉 底又是怎样通过辩论将这些看似有理有据实 则诡辩的观点驳倒,使对方哑口无言,心服 口服的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