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南师范大学2017级古代汉语(2)期末考试卷

华南师范大学2017级古代汉语(2)期末考试卷

2017级古代汉语(2)考试内容
一、默写(45分)
1、宋人三十六字母表(36分)
2、解释“古无轻唇音”(5分)
3、默写三题,一题出自《柏舟》,《关雎》一题出自《哀郢》最后一段,一共4分
(1)泛彼柏舟,。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2)参差荇菜,。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3)乱曰:,。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二、诗歌格律(15分)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写出这首诗适用的平仄格式(8分)
2、写出这首诗的韵脚(4分)
(考虑首句是否入韵)
3、分析这首诗是否有拗救(3分)
三、古书注解(15分)(诗经秦风《岂曰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兴也。

袍,襺也。

上与百姓同欲,则百姓乐致其死。

笺云:此责康公
之言也。

君岂尝曰:女无衣,我与女共袍乎?言不与民同欲。

○袍,抱毛反。

襺,古显反,本亦作“茧”。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戈长六尺六寸,矛长二丈。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
天子出。

仇,匹也。

笺云:于,于也。

怨耦曰仇。

君不与我同欲,而于王兴师,则云: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往伐之。

刺其好攻战。

○仇音求。

长,直亮反,又如字,下同。

[疏]“岂曰”至“同仇”。

○毛以为,古之朋友相谓云:我岂曰子无衣乎?我冀欲与子同袍。

朋友同欲如是,故朋友成其恩好,以兴明君能与百姓同欲,故百姓乐致其死。

至于王家于是兴师之时,百姓皆自相谓:修我戈矛,与子同为仇匹,而往征之。

由上与百姓同欲,故百姓乐从征伐。

今康公不与百姓同欲,非王兴师,而自好攻战故,百姓怨也。

○郑以为,康公平常之时,岂肯言曰:汝百姓无衣乎?吾与子同袍。

终不肯言此也。

及于王法于是兴师之时,则曰:修治我之戈矛,与子百姓同往伐此怨耦之仇敌。

不与百姓同欲,而唯同怨,故刺之。

○传“袍襺”至“其死”。

○正义曰:“袍,襺”,《释言》文。

1、给首段注疏标点(4分)
2、“长”,是谁的注疏,如字怎么解释(5分)
3、毛传和郑玄对“仇”的解释(6分)
四、标点题(5分)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柳宗元《愚溪诗序》)
五、课外阅读
孟子曰:“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箪食豆羹之义也。

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
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

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

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


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

虽然,仲子恶能廉?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

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

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之所筑与?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跖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


曰:“是何伤哉?彼身织屡,妻辟垆,以易之也。


曰:“仲子,齐之世家也,兄戴,盖禄万钟。

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辟兄离母,处于於陵。

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己频顣:‘恶用是轻轻者为哉?’他日,其母杀是鹅也,与之食之。

其兄自外至,曰:‘是轻轻之肉也!’出而哇之。

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以兄之室则弗居,以及陵则居之。

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者也。

1、翻译五个字词(5分)
匍匐往,将食之将:
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擘:
仲子恶能廉恶:
彼身织屡,妻辟垆身:
(第五个忘了)
2、翻译三个句子(15分)
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

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

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箪食豆羹之义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