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诗经》在汉代分为齐、鲁、(韩)(毛)四家,其中鲁诗传人为(申培)。

2. 古代“小学”分为三门,他们是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3. 清人钱大昕提出“古无舌上音”,其含义是上古时期没有(知彻澄娘)四个声母。

4. 《论语》一书,三国魏时集注者是(何晏),清代(刘宝楠)有《论语正义》。

5. 《诗经》韵例中,单句与单句押、双句与双句押,被称为(交韵)。

6.从韵尾分析,古代汉语中有阴、阳、入的分别,阳声韵有三个韵尾(-M)(-n)(-ng),入声韵有(-p)(-t)(-k)三个韵尾,其中现代汉语中阳声韵尾(-M)已经消失。

7.“史记三家注”包括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和(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8.顾炎武的音韵学著作是(《音学五书》),段玉裁的音韵学著作是(《六书音韵表》),孔广森的音韵学著作是(《诗声类》),《经籍纂诂》的作者是清代(阮元)。

9.清人三大史学名著包括赵翼(《二十二史札记》),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和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

10.古代目录把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老子》属于(子部)。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宋人三十六字母与唐代守温三十字母的差别是多出()六个声母
A.非敷奉微床娘
B. 帮滂并明泥日
C.照穿床审娘日
D. 见溪群疑来日
2.“同声必同部”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清代著名学者()
A.王念孙
B. 王引之
C.段玉裁
D. 戴东原
3.“读若”“读如”与“读曰”“读为”的区别是()
A.前二种用于注音,后二者用于破通假
B.后二种用于注音,前二者用于破通假
C.两种都用于注音
D.两种都用于破通假
4.近体诗如果首联出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下边的一句是()。

A.仄仄平平平仄仄
2. 魏晋南北朝的三大名注是()。

A.刘孝标《世说新语注》。

B.裴松之《三国志注》。

C.鲍彪《战国策注》。

D.郑玄《三礼注》。

E.郦道元《水经注》。

3. 下边说法正确的是()。

A. 近体诗一般押平声韵。

B. 近体诗一句之中平仄交替
C. 近体诗一联之中平仄相对
D. 近体诗上下两联之间平仄相粘
E. 拗救有本句平移自救和对句救。

4. 清代学者俞樾的著作有()。

A.《文始》
B.《诗经群经楚辞韵谱》
C.《古书疑义举例》
D.《诸子平议》
E.《群经平议》
5. 清代“说文四大家”有()。

A.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B.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C.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D.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
E.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五经正义:唐代孔颖达对《易》《诗》《书》《礼》《春秋》的注释,不仅注释原文,还要对前代的注释做注。

2、四声别义:古书中一字异读的情况,不同的读音往往表示词性的不同。

如“王”是名词,“王天下”的“王”是动词。

3、声训:训诂学术语,指用音同、音近的字解释词义。

4、叶音说:《诗经》押韵,后代念起来不押,就临时改读某音,以宋代朱熹为代表。

5、粘对:格律诗组联规律之一,指两联之间前两个字平仄要相同。

五、简答题(选做1题,每题10分,共10分)
1. 研究上古音声母的材料有哪些?
答: 1.谐声字2.通假字3.音注4.声训5.古反切.6 .异文
2.阮刻《十三经注疏》是何时何人所注、所疏(选答五种)?
答: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传正义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春秋榖梁传注疏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论语注疏魏.何晏注、宋.邢昺疏
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六、翻译题(每小题3分,选做5题,共15分)
七、完成下列题目(选做一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古代汉语宾语提前有哪些情况,试举例说明
(1)疑问代词作宾语;(2)否定句代词作宾语;(3)用“是”“之”复指提前的宾语;(4)组成“唯……是(是)”结构。

相关主题